第171章 第 171 章 吃火锅要配果子酒。……(1/2)
第171章第171章吃火锅要配果子酒。……
吃火锅要配果子酒,尤其是那种冰凉凉的,喝一口,舒坦到脚底板。
当然,果子酒也是有度数的。所以吃到最后,三个人都是略有些醉醺醺,那拉金婵从不会放纵自己,有些微醺,立马就止住了,反正也吃的差不多了,那就各自回去吧。
才进了坤宁宫,就听见胤禛的声音:“喝酒了?”
那拉金婵拉着自己的衣服闻一闻:“这就闻到了?那我先去洗漱。”
胤禛跟着:“喝多了没有?可别等会儿在水里睡过去了。”
那可就危险了。
那拉金婵摆手,她才不会喝醉,心怀着大秘密,除非是在胤禛面前,否则在任何一个人面前,她都是不能放松警惕的。万一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岂不是要命的事儿?
沐浴嘛,不能让胤禛跟着。
胤禛无奈,只好叫了春华几个去小心伺候。
那拉金婵一身水淋淋的又回来,喝过酒之后再泡澡,那酒水就更上头了,她坐在软榻上,眼神都有些迷离了:“皇上今儿瞧着怎么不一样了?”
胤禛拿着布巾亲自给她擦头发,又摆摆手,示意丫鬟嬷嬷们都出去。
这才笑着问道:“怎么不一样了?”
“瞧着更高大英俊了些。”那拉金婵笑眯眯的,握住胤禛的手腕,将脑袋靠在他胳膊上:“爱新觉罗胤禛,自来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俯仰无愧天地,这样的真汉子,自然是十分高大的。”
胤禛被哄的嘴角压不住,问道:“是吗?在你心里,朕是这样的?”
那拉金婵连连点头:“自然,铁血真男人。”
完全是照搬胤禛自己的说法,这些话可不是那拉金婵自己想起来的,都是胤禛以前提起来自夸的。既然他自夸都用这样的说法,那想必是很喜欢这样的夸赞的。
那拉金婵自幼进宫,算起来,嫁给胤禛也有三十年了。
她要是还不知道该如何讨好胤禛,那简直白瞎了这三十年。当然,她现在也不觉得这是讨好,怎么说呢,夫妻之间的事儿,怎么叫讨好呢?这叫情趣,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没见胤禛这会儿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吗?
那拉金婵微微转身,伸手搂住胤禛的腰,胤禛干脆将手里的布巾丢到一边儿,弯腰捧着那拉金婵的脸颊亲了又亲:“你这会儿倒是嘴甜的很,让我看看今儿这果子酒是不是放了许多蜂蜜。”
那拉金婵仰头,又将手臂擡起来,搂住胤禛脖子。
两个人从软榻上亲到床上,这亲起来就没了时辰了。
当然,胤禛也没忘记那拉金婵的头发还是湿的,等后半夜,那拉金婵只顾自己睡自己的,胤禛还要勤勤恳恳的给她擦头发,免得带着水汽睡一觉,第二天早起该头疼了。
怎么说呢,中年女人,晚上折腾大半天,第二天起来很是容光焕发,她又不是完全喝醉了,对于昨晚上的事情自然是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坐在梳妆台前看脖子上的印记又忍不住笑,看吧,她说不是讨好就不是,夸赞胤禛两句他就能这样花费力气,算起来也算是自己赚了呢。
就算是只有自己一个人,那拉金婵也是忍不住轻咳一声,将衣领给提起来遮盖住那些痕迹,又叫了人来给她梳妆。
琳琳在屋子里进进出出的:“额娘,我去花园里玩儿可以吗?额娘,我自行车怎么不见了?”
那拉金婵耐心好的很:“自行车的链条掉了,我让人拿去给你换一个,你先骑着你的三轮车吧,花园里若是有好看的华花儿,记得给额娘摘几朵。”
琳琳很懂事儿的应了:“我记住了,我给额娘挑最好看的。”
又拍自己的小挎包:“我带了点心,额娘不用担心我饿肚子。”
那拉金婵伸手捏一把那圆圆的小脸蛋儿,真的,小孩子三岁之前,浑身上下真是哪哪儿都好捏的很,又圆润又软弹,还细腻光滑触感好,比这世上任何的东西都要好捏的很。
打发了琳琳去御花园,那拉金婵想了想今儿好像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索性就让人搬来了躺椅,放在屋檐下,她拿了几本书放在手边,打算看看书晒晒太阳。
这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一股子花香,太阳也不是很热,阳光还有些温暖。
手边放着茶杯,手里翻看着书,这日子简直是太舒坦了。
正看着,胤禛就过来了,那拉金婵还有些诧异:“今儿早朝结束的这样早?”
胤禛点头,挤在躺椅上,让那拉金婵半靠在他身上:“看的什么书?”
“京城奇闻。”那拉金婵笑着说到,很是八卦:“这上面说,明珠惧内,可是真的?”
这种书多是写前朝,本朝的……一不下心就会掉脑袋了。
胤禛点头:“是真的,有一次,有人送给明珠一个侍妾,明珠夫人就拿着菜刀追杀明珠,在府里绕了三圈,整条街的人都能听见动静。”
那拉金婵又问道:“索额图养了外室,也是真的?”
胤禛摇头:“这是假的,索额图一心扑在当时的太子身上,哪儿有空养外室,再者,若是被参奏一本,说不定得牵连太子,他将太子看的眼珠子一样。”
哪里能让这样的事儿牵连太子?
真若是喜欢,纳妾不就是了?何必养个外室惹人闲话?
那拉金婵又问道:“李禀中是庶出的?”
这个倒是本朝的了。
胤禛点点头,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他嫡母刻薄,他能有出息十分不容易,之前还上折子,想求了朕给他分家。”
那拉金婵好奇:“那你给他分了吗?”
“他有几分才能,这种小事儿,朕就应了。”胤禛说道,只是分家,又不是脱离宗族。再者,就是脱离宗族,胤禛也觉得没什么不行的。
脱离自己再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族,这也算得上是本事了。
怎么说呢,他做皇帝的,只要这臣子能用,可用,他就并不会很计较他们身上的小事儿。除非,是有伤风化,就比如说,养外室,□□,宠妾灭妻。
但凡这种的,很容易引起效仿,t到时候会造成社会混乱。
史书证明,若是嫡庶不分,那内宅必然许多龌龊,皇家一旦有这种情况,那才真是距离灭亡不远了。所以,从皇家开始就应该将该定的规矩给定起来,如此一来,上行下效,社会也才会安稳。
当然,他觉得自己是做的很好的,一直以来就是十分敬重那拉金婵,也从不会让任何人越过弘暻。并且,他后宫人数少,臣子们也就不会只将心思放在纳妾上了。
嗯,后宫人数多的话,他怕是就养不起了。没法子,银钱这东西,到什么时候都是最要紧的。
胤禛伸手将那本书给按住,不让那拉金婵问了,又说到另外一件事儿:“有人上了折子,说是刘文静写了文章想造反……”
那拉金婵眨眨眼,有些好笑:“写文章造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胤禛解释道:“是有谋反之言,缅怀前朝,抨击我朝。”
那拉金婵立马就想到了文字狱,怎么说呢,清朝的特产之一,康雍干三朝很典型的案件,文字狱。
康熙朝的时候也不算少,但乾隆朝最多。但影响最深的是雍正朝,因为自此文人们就开始收敛,对清朝的文学创作,有了一种约束。
她抿抿唇没说话,文字狱这个东西,从后世来看自然是很不好的。
因为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脑袋搬家,实在是冤枉的很。再者,这个举动大大的限制了文学发展,也是一种很不好的影响。
但是从当政者角度来说,文字狱又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身清朝就是一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朝代,若是任由言论自由发展,必然会有大批量的文章来缅怀前朝,也不光是前朝,反正就是汉人做统治者的朝代。
文字怎么说呢,是有杀人的能力的。
既然有杀人的能力,那么煽动人心就是一件儿很简单的事情了。
百姓愚昧,你对他说,若是反清复明,你就能和前朝一样,有自己的土地,甚至还能分到钱财,他们能不心动吗?
哪怕只煽动一部分,对于统治者来说,都是一次小型的造反。那时候,朝廷的麻烦可就多了,要派兵镇压,要查明真相,要安抚百姓,要解释情由。
赫赫有名的白莲教,是怎么招收教徒的?不就是有人专门写文章来夸赞白莲娘娘吗?
朝廷不管才是奇怪呢。
但是怎么说呢,凡是需得有个度,多是超过了这个度,那就坏了。
那拉金婵沉吟片刻才问道:“皇上打算如何处置?”
不等胤禛开口,那拉金婵就又说到:“不如和印刷铺子一样,设立一个审查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