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生俩儿子的苦恼(1/2)
第18章生俩儿子的苦恼
燕郊的房价因为两大利好正处于疯狂上升期。
据说地铁平谷线要拐到燕郊留两个站,这样就解决了燕郊出行不便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利好是传北京市政府要东迁,据说要迁到潮白河西侧,跟燕郊近得简直是鸡犬之声相闻。
市政府东迁势必带来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资源。那么,燕郊当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除了在行政区域上它属于河北省三河市,在地理位置上比隶属于北京市的顺义、怀柔、房山这些地方都要有优势。
所以,穆晓歌挂在中介的那套房子很是抢手。
三天后,穆晓歌夫妇就在中介的撮合下跟全款的买主签了合同,收了定金。因为穆晓歌家这套房子早已经还清了贷款,所以交易流程缩短了很多。
期间穆晓歌和丈夫去天津找了代办落户的中介,跟他们签了代办合同。预交了一半的中介费和一个季度的社保。
听中介说只需要在落户之前买好房子,那么在天津有房这一项的40分就能拿到了。所以两口子也没有太急。他们被中介带着看了七八套房子,拿回家一些资料,穆晓歌继续研究着。
穆晓歌跟杨总回复了她非常乐意去天津工作的事,并再三表态会好好干,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事情按照穆晓歌的计划一步步的在实施,她仿佛看到了林意鸣在天津念书一路逆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样子。
想到这里,她做梦几乎都要笑醒了。她坚信为了儿子,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房屋买卖的人太多,中间的交易环节都需要预约。不过还好,在一个月后穆晓歌拿到了240万的房款。
林振樾刚升任经理不久,不好轻易请假。所以,无论是买房、卖房都是穆晓歌在操持着,她累并快乐着。
可是看到弟媳妇春花发的朋友圈,她又有些郁闷。
春花在朋友圈发的那些诸如,给孩子一个未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论选择一个好学校的重要性。
天气冷了,屋子里没有暖气,可怜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要受冻了,感叹生活的不易。
更多的是不知道在哪里抄的鸡汤文,配上她的大脸照九宫格。不是为了时不时的能看到自己的大侄子,穆晓歌早就想把她屏蔽掉。
这个只有初中毕业的女人很是虚荣,大部分发的都是自己吃了什么,玩了什么,老公给自己又买了什么等等。
可是,近期她却发了不少关于老人和孩子的图文。穆晓歌很怀疑弟媳妇发的那些内容是专门给她一个人看的。
弟媳妇虽然学历不高,却有着世俗的精明。她很能揣摩穆晓歌的心思。她知道侄子和父母是穆晓歌的软肋,时不时就拿孩子和老人卖惨和哭穷。
穆晓歌很想拉黑她,可又觉得不合适。每次看了她的朋友圈都会难受一会。
她打开微信设置,选择了不看她的朋友圈。也算是眼不见心不烦了。
只是,林振樾的一个电话却让穆晓歌更加意外和烦恼了。
因为公婆租住房的楼道里不知哪里跑了水,导致地面湿滑。公公早起不小心摔倒了。去医院拍完片子,发现腿骨摔断了。老爷子保洁的工作当然不能再干了,老太太请了假去医院照顾着。
奇怪的是,老太太没有通知他们夫妻俩,却把小儿子叫到医院里。老二林松青到医院看一眼后,就给哥哥打了电话。
林振樾接到弟弟的电话后,请了假接上穆晓歌就开车跑到燕郊的人民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打着石膏板的父亲,他心疼得眼睛都红了。
问清楚了事情的原因后,他不解地问母亲:“不是给你们钱让你们重新找房子了吗?你们还说让松青帮你们搬家,不让我管了。怎么还没搬呀?都跟你们说了,那种房子住着不安全。”
“说这些还有啥用?人已经摔着了。我们租那样的房子,还不是为了省点钱?”老太太不满意儿子的指责,厉声反驳。
“你们省钱干什么使?我都说了你们租房子的钱我掏,不让你们花钱。妈,这样不是又花钱又遭罪吗?”
林振樾心疼父亲,也有点生气,说话就有点急了。
“老大,我们本来把老二叫来,就没想着让你再管。我们在你房子里也住了6年多了。按道理也该老二管了。他家也有地方住,我跟你妈班也上不了了,住在燕郊也没啥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