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见识(2/2)
给钱的时候,熟了两遍才给到小贩手里,摊主也是看了又看还垫了垫才收下,然后食物用纸袋装递到手里。
小胖子站在一边抠鼻子,嘴里还不满的说刚刚为什么不让他付钱。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刘明只好作罢,老实的跟在旁边。
“刚才多亏了你那一嗓子,面对那么多人你都不害羞呢。”
在学堂里老是被夫子呵斥,除了笨就是笨的标签,没想到今天见到一处优点了,不怕人、胆子大。
被这么一夸,小胖子开心起来嘴上开始唾沫横飞。
高叔在身后紧紧跟着,看到有人就护着手挡住孩子们,心里越发赞叹少爷交了个好朋友。
大人们见娃来两步做一步上前,直接抱了起来,小柱扭着下来说给买了好吃的。
虽惊喜的接过夸了句,但还是说了句不应该买的,浪费这钱干啥。
“娃的一片心意,老伴儿,吃点吧。”
“就是呀,奶奶,一会这包子就塌了露馅,还是赶紧吃了吧。”
老刘氏白了一眼这老头和小孙子,在衣服上擦擦手,掰开分着吃了。
小柱看着大人吃正笑着呢,感觉到不好一个转身,立刻就看到那边有躲墙后的人。
高叔拍拍小肩膀,“别怕,不用担心。”
小柱仰头看如此镇定,心里很多想法飞走,重新笑起来。
高叔说有事离开,小明说还想玩不回家就跟着一行人。
“大兄弟,一会儿还在这里见。”
“好。”
分开后高叔直接去了巷子里,叫花子还在跟着,身后一个黑影,害怕的慢慢转头却被捂住嘴往后拖。
这边一行人在老刘氏的带领下去了粮店,粮店里几个小二,客人不少。
各种颜色的豆类、米类、面粉,木头做成的高台分成很多格子,每个格子里只放一样。
第一次见这么多类粮食的小柱看呆了,老刘氏让其他人先在门口等着,俩小孩想看就没去管。
白面粉上面插着个木牌,12文一斗,旁边还有更细如雪的精面,13文一斗,看起来就更好。
不带皮的大米是7文一斗,粗短,旁边有细长的8文一斗,那边还有颜色有点绿的,10文一斗。
看了一圈下来,就黄豆粉和粗面最便宜,3文钱一斗。
粮食真的是老贵了,可奶奶还小声的在说冬天的时候更贵,这还没涨价呢。
小柱不由想做粮食买卖真的太暴利了。
再一想自家有下乡收小麦的商人都是出4文一斗,这差价真是大,足足两三倍,可大人们都说收粮食的背后有当官的关系才能干。
别人干了,命就别想要了。
“奶奶,咱们买点大米行吗,我想吃蒸米饭。”
老刘氏只打算买些粗面的,看着孙子眼巴巴的问,点头就答应了。
“伙计,再来6斗稻米。”
带皮的是5文一斗,比去皮更便宜2文钱。
看着奶奶买完,小柱站在一旁等轮到他们给钱。
“这个,半石粗面,6斗稻米,3斗小米·····”
“是63文钱。”
“是···哎,你这小娃可别乱说。”高瘦男子算盘空中一晃快速放下一打,“咦,竟然真的是63文钱。”
本嘲笑的人们顿时大惊,张着嘴呆呆看着这还不到腰的娃。
“本以为是胡说,没想到竟然说对了。”
嗡嗡的议论声被高瘦男子一瞪眼消停,伙计们也老实站一边去。
“小孩,你怎么知道的?”
“15加30加18,就这么算出来了啊。”
小柱刚才也是想到吃大米饭就兴奋的多了嘴,此刻心里后悔面上天真又带着疑惑的这么回答。
“可小娃你没有打算盘就能说对了,可真厉害呢。”
男子刚才不耐烦,此刻笑的温柔。
“老人家,您这孙子挺聪明的,该送去念书才对。”
男子见穿着和黝黑粗糙的脸就知道是庄户人家,本瞧不起,此刻倒是真心实意的如此劝告。
“送了,送了。”
老刘氏来过这许多次,这账房都是头也不擡算完就一句下一个。
此刻因为孙子如此态度,颇有些不自在又骄傲,小柱走到门口不忘转过头说了句谢谢叔叔。
走在路上老刘氏边说着刚才的事边摸着孙子的后脑勺夸,“你们不知道,刚才真长脸。”
刘明也在一旁叫的欢,刚才他掰着手指头在那低头算,现在都没算明白。
虽然他家买卖,但他还没到自家店铺里去过呢,学算盘也总是偷懒。
到了说好的地方,高叔已经在那等着了,小胖子不满但只好乖乖的回家。
“小明,明天见。”
“嗯,明天见。”
路过一个药铺时,特殊的味道让小柱转头看去。
攸的,他脑海里闪过一点东西。
“奶奶,我想过去问点事情。”
“这个可不能过去,进去的都是有病的,沾染了怎么办。”
小柱直接晃着身子,“就要去,就去,我真有事。”
“娘,我带着过去。”三郎一看这架势,抱着就往那边走。
“这孩子也不说什么事,还耍起无赖来。”老刘氏跺跺脚,哭笑不得。
没一会儿两人走了过来,忙问怎么回事,三郎就说小柱问收不收草药。
“哈?”
村里有病除了硬熬过去,就是找小时候被大人教着的野草吃,再不然就是村里的赤脚大夫,哪来过县城拿药,就没想过村里的野草能卖钱。
“爷爷,奶奶,其实很多蒲公英、车前草、紫苏什么的都可以在家里阴干好,药铺会收的。”
“什么紫什么,车啥的,是什么?”
大人这一说把小柱给难住了,啊,对,村里有各种起的土名字,他们认知里就是野草。
“车前草就是猪耳朵草。”
“啊,这个啊,我们知道。”
这个在村里最常见了,田野边都是,叶子又宽又大,跟猪耳朵似的,所以都叫这个。
见大人们这样,小柱也没再说下去,草药各有各的处理方法,看来这个只能小打小闹,不过能多赚一点是一点。
路过个卖首饰的摊子,妇人一张巧嘴很是讨喜,不停的介绍着这个簪子好看,那个木簪能带很久。
小柱买了一文钱的红绳,让剪成4截,看着各式各样的木簪看花了眼。
“奶奶,娘,你们买个带吧。”
俩人摇头给摊主笑了下,一把抱起娃就走。
老刘氏去了布店,扯了几尺绢布,素娟没什么花样,也就是颜色亮丽,但60文一尺的价格让小柱O形嘴。
可看着老刘氏眉头都没动的就掏钱,他抓抓脑袋把疑惑放心里。
回去的时候,本以为还会被叫花子围起来,但这次没有,墙角的叫花子都不见了影。
手里拿着糖葫芦,摸着怀里一文钱的小柱有点可惜又有点放松。
明知道是骗人的,自己过的也一般,但还是见不得这样的场景。
“怎么了?”
“没什么,娘。”
半道上还真碰见牛车了,赶车的是个比爷爷高些的老头子。
爷爷和奶奶都直接喊大牛,让小柱喊大爷爷,牛车上有着几个人。
小柱不全认识,但老刘氏都认识,一路上话不断。
听着被问干什么,老刘氏直接说道小孩子闹腾带着去县城卖鸡蛋看看唻。
糖葫芦被包起来放进了背篓里,谁都没拿东西,自然都信的扯起了话头。
小柱就看着拉车的老黄牛,虽然很慢,但比人走路还是快的,就是老头时不时的停下将牛粪扫到筐子里。
不过众人也习惯了的样子,小柱也知道珍贵。
村里大人会因为小孩子没尿到自家地里而生气,揍一顿娃,尤其是尿到别人家里更是不行。
想到看过的那场面,低头偷笑。
小孩子玩耍上头,等尿的时候已经跑不远了,怎么可能再专门去自家地里,但要尿了裤子不还是揍一顿,还得更厉害。
这么一算,其实还是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