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马赋(1/2)
第021章马赋
县城的税吏又高高昂着头迈着大步来到村里,身后两个捕快敲锣打鼓的,村长在旁边点头哈腰,往常没有表情的脸此刻笑的跟菊花开似的。
夫子不在教室里,临走留下句自己读书,回来检查背诵。
小柱望向外面,眼神收回小声默背着。
八成是来收稭秆的马赋,小麦脱粒后留下的稭秆晒干后可以修补房顶、做床垫、扎草鞋、燃烧做饭,但此时最大的作用是作为马、牛、驴的口粮。
这些养料在田地边会被弄成板正的方块状,挤压再挤压等着来收。
自家那张床的稭秆垫子都凹陷不平,咯吱咯吱响,他前些时候还求着爹娘给添点整整,那时候说剩下再说。
看来今年又没戏了,这么想着念书更认真。
回到家路过自家的田地,果然往常成豆腐块又高的麦秆垛全都不见了。
回到家吃饭时,听奶奶说今年的马赋除了麦秆,每家还被要交了80文。
“多亏了小柱,今年咱们不用卖粮食来交钱。”
县城来收马赋的时候,收粮的也会跟着一起来,你家交不出钱就在一旁喊收粮,三文一斗你也得卖。
百姓交赋税理所应当,从生到死。
也别觉的欠就欠呗,当账册累积到一定程度,税吏确定你还不起,卖儿卖女收田地归公,还得把你抓去大牢。
这些麦秆和江南的稻杆汇集起来,统一运往边疆和周边驻扎的军营里。
然后那些战马和驼兵器装备的牛车、驴车就可以大快朵颐,每天饱肚。
秋天的豆杆亦是如此,那是战马们冬季的口粮。
全村人都哀叹秋冬时候没麦秆修补房顶,不一样的思想让小柱有点煎熬。
翻滚着身子,br/>
明明心理上知道这些麦秆有大用处,兵将守卫自己的平安,但还是想着要是能留下一点多好。
哪怕是一点点呢,草绳太粗糙了,睡起来也不暖和还磨人,要是麦秆剁碎了喂给自家鸡也可以多下个蛋。
不,不,任何人都可以这么想,自己不可以。
坐起身的小柱抱住自己的头,有点害怕,这个层面的问题什么时候比自己睡的好还轻了,明明是应该的。
孙氏和大郎被声音弄醒,提拉着草鞋就过来,看孩子躺在那睡的模样,松了一口气就将娃抱到自己的床上。
床的两边不平,但中间有块最好的地方特意留给小柱。
“刚才娃是不是做噩梦了,吓我一跳。”
借着点月光两口子没说几句呼呼大睡,在这声音下小柱慢慢也没了念头。
大大的太阳还是跟平常一样炽热,低落的人们早早又开始精神抖擞的下地关心庄稼。
下一顿能不能吃上饭比伤心更重要,扎个木杆套上个很多年的红布,麻雀、布鸽子、燕子等就不敢偷吃。
虽然也有胆子大的,但弄上就是比不弄强。
忙绿的场景让小柱看的欣喜,牵着大人的手蹦蹦跳跳,老刘头看的不由也乐了。
到教室里,今天的小柱开心早了,因为他第一次被骂了。
夫子气的还踹了他的凳子,一屋子小孩大气不敢出,怕的呼吸都不敢弄出动静。
让写的十个字,错了俩,还不是写不出来,是落了两笔。
夫子骂的很难听,小柱低着头听着,果然人不能得意忘形,早上那么开心,此刻就多么丢人。
“后面站着去。”
小柱脸上火|辣辣的拿好书本站了一节课,下课后被几人扶着瘫倒在桌子上。
“夫子对你好凶啊,我天天完不成也没见那么生气。”
“就是呀,打几下手心也比站在后面强啊。”
望着这些关心自己的同学们,小柱笑笑却说道自己没事。
人群前面的刘辉哼了声,“我看你就是该,一本书这么快就学完了,练字上这么马虎。”
刘辉当初会背一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每天那么努力,腚都做的麻木,可这刘小柱呢,不到一个月就背的滚瓜烂熟。
本来还念叨着人跟人不能比,家里长辈也说让交好一起玩,今天可看了场笑话。
刘明几个已经看不过去跟呛声,小柱摆着手说没事。
等刘辉出去了,几个就忿忿的说道这刘辉可开心了,真坏。
“说到底还是我的原因,你们快回去吧。”
见人没低落,还是笑的模样,其他同学们才点头转身回去。
“哎,你真没事?”刘明趴在桌子上往前凑着,他刚才都没插上一个字。
随着小柱慢慢在学堂立足,夫子和同学们都喜欢他,夫子有什么事也开始慢慢让他传话,小胖子又高兴又难过,俩人单独玩的时间都少了。
“我是有点难过但不碍事,我说你啊,你这几天怎么了,也不跟我说八卦了。”
他胡同里的人家发生什么新鲜事,他都会跟自己说,最近都少了许多乐趣。
小胖子嘴巴一张说道:“原来你知道啊。”
“废话,我怎么察觉不到,不过近来我得帮着夫子检查同学们的进度,往后习惯了就能更快的安排好,咱们还可以玩。”
“嗯,我知道了。”小胖子使劲点头,脸颊挤得眼睛越发小。
“噗嗤,哈哈哈,你这样好好笑。”
小胖子不仅没收回笑容,反倒笑的眼睛更小了。
放学走在村中时,看到一大群穿着白孝服哭的人。
有的只带了个白帽子,不过身上的衣服灰不溜秋的也不犯忌讳。
“爷爷,这是怎么了?”
老刘头快步从另一侧穿过,摇摇头回到家就是掰个桃枝沾点水撒了撒。
这么热的天,还没吃饭衣服上就干了,小柱偷偷问二婶,果然听到是后面后面那条巷子的女人死了。
“去世了,怎么会?”
不是,前两天不还见着了,当时早上扛着锄头还对自己笑呢。
“可怜扔下一儿一女,小的才刚2、3岁呢。”
孙氏抱着干柴进厨房,也不由同情的说了句可不是吗。
“他家今年收粮食就因发芽不合格补了钱,这次收马赋又存粮都卖了,他家烟筒这些日子一天只冒一回烟······”
王氏对周边每个家什么事都知道,说的很是详细。
一天吃一顿饭,下那么多力气,可不是慢慢垮了身子。
自家情况在村里比上比不了,但比下强,赋税过后村里很多过不下去的。
自家往年勒着裤腰带也能一天吃两顿,今年就更不用担心了。
“说这个没意思,明后天还得死人。”王氏笑着转头碰碰孙氏胳膊,“大嫂,下个月就中秋了,咱们回娘家,婆婆不知道能不能多给咱们点礼,我也不想别的,哪怕多一斗粗面也行啊。”
自从嫁了人,她过着这样的日子,才知道娘家多么恶心。
有个鸡蛋煮了爹娘不会管闺女,只会偷偷塞进儿子嘴里,要下辈子自己就早早的嫁进来,少受苦多享福。
小柱门口听着慢慢离开,抓抓脑袋望望天被三叔一下子抱起来。
“三叔,你吓我一跳。”
“真是个傻小子,怎么不开心,明后天我去县城给你买好吃的,这次偷偷给你买两串冰糖葫芦。”
钱都被收在老娘手里,但三郎想着求求应该能答应。
上次那一串小柱只吃了俩个山楂,他看在眼里可心疼坏了。
这次买两串,一串就是给家人吃,另一串也是小柱自己的,这样想着直接放在肩上在院子里转悠。
小柱抱紧三叔的额头,什么想法都没了,居高临下的看着一大家子人,脸上重新露出笑。
别人家总归是别人家,唏嘘些罢了,自家人都好好的就满足了。
如同二婶说的一样,连他们巷子里第一家的老太都去世了。
葬礼很简单,第二天吹着唢呐一群人送着棺材往山那边下葬,连小柱都带了个白色的孝布帽子跟在后面。
这里都是坟墓,属于村里的地,用自家的换一块就行,听说村长专门找的道士说这里风水好。
能用自家地专门换一块葬长辈,这都夸有孝心。
接二连三的几天都有白事,但人们都习惯了,议论了两日就该干嘛干嘛。
这太阳从不会因为个人不升起,肚子也不会因为什么事不饿。
*
自从课上那次被夫子骂过后,再默写的字小柱就没错过。
检查好几遍,越看越不认识他都会揉揉眼睛再看看才交给夫子。
夫子看全对也没改脸色,只是点点头,“还可以”说完背着手检查别的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