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小青侯 > 撰述

撰述(1/2)

目录

撰述

尚书台负责审理国务。

再怎么勤勉治国,皇帝也是人,很难做到亲审所有公文。所以呈上来的公文先分发各部,其中最为集中的是尚书台。等我们审阅完,批过的公文才会放在皇帝的案前。

年前仍有积攒。大齐土地辽阔,事情数不胜数。无论大小事,都会按规定日期上报给茂兴,经过记录确认无误。

因为是按照各部职责分发公文,故而到我手上的数量没有起先看来那么恐怖。但委实不算少,看起来颇为费眼,还头疼。

年初多是关于上贡和去年整的账单。也有统计去年的伤亡,对于死者家属的抚恤金,和退伍军人的退休金以及安排他们去处的问题。

于去年而言,最值得重视的就是将士们。大齐和褚地皆是死伤惨重,算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账。而那些平安归家的大齐士兵,各方给出的预留官职没有料想的富裕,俸禄也值得考虑。终究要给他们一个值得付出的回报。

由于人祸来得突然。天灾容易被人忽视。大齐去年曾有水患,水患不好治理,不可能立时见效,总要等些时日才能看出结果。而其后的损失,同样需要我们过目。更要上报给万俟义,与大司农商讨救济金的细节。

比起我这边,最忙的应该是秘书监。

秘书监负责管理艺文图集。

当初赫连成急于逃跑,顺带着毁了茂兴不少东西,其中受损较严重的就有藏书。有些藏书老旧,字迹本就不好辨认,经此劫难更是难以辨别。据说有些书都散开了,被扯碎了。万俟义只好让秘书监重新统计丛书。

同时他学聪明了。万俟义说让秘书监把古籍誊写好,就刻在石碑上。说是在茂兴专门找一座院落放置那些石碑。

石头千年不朽,不易损坏。他这么想也正常,就是秘书监的诸位同僚多有劳累。

适逢大多人官复原职。实在不巧,青理和杜康原本都是秘书丞。

天甫一破晓,我就匆匆赶来尚书台。到了办公室,就看见垒在桌旁的公文。比不远处正徐徐燃起的暖炉更显眼。

今天处理的公文里有年前积压的公文。有一卷是要给度□□边的账本。还有关于治理竹川水患的费用,以及赈灾银的建议数额,需要那边结一下。

讲道理,竹川水患这件事论下来应该归在我,王辰和万俟义头上。无端让竹川城民受了那些苦,又是要在这时候费心费钱治理,我难免会在这件事上多有关注。

就当是寻个心理慰藉。

这时候最忙。连在尚书台帮忙的杂役同是难见踪影,要往各处跑,又要从各处回来。

不过听到茶壶响了声,我本想唤来杂役帮忙斟茶,谁料没有人应。擡头一看,四下无人,只能我亲自去晾上茶汤。

按照规程折腾茶汤,我仍想着正读的公文。

公文上说是郦地有事瞒报,我自然不信。只是这份公文难查源头。

这件事毕竟牵扯到了哥哥,不由得我上心。比起瞒报的事情,我实在忧心其后会牵扯出的一系列麻烦。

正因为足够了解哥哥,所以我不得不担心。

沉迷思考事情,哗然有人推开门。我被惊得手一抖,差点把茶汤尽数倒在自己手臂上。

杂役被我吓得不轻,慌慌张张地过来问我有没有伤着。

“没事,”我扶着他的手臂,“是怎么了?”

杂役哦了一声,告诉我是有秘书监的人过来要见我。

我想了想,问他是谁。

“是青秘书丞,”杂役还是少年人,声音脆生生的,“还有杜大人。”

一时间,我有些没反应过来,直到杂役从我手里夺走了茶壶。这才顿然,扶着膝盖站起身。

“他们在哪里?”我多少猜出他们的来意。

杂役说:“在候客厅。”

我说:“好,我这就去。你且先去忙吧。”

杂役摇了摇头:“我先帮您温好茶。之后就走。”

这也不错。我颔首,转身就走向候客厅。

我相信尚书台的人,所以从不在处理公务时遮掩。

因为尚书台的人全有脑子。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青理和杜康一人坐一边。我抵达,推开门就见他们品茶。

青理看到我的同一时间,目光转到了杜康身上。他们就同时起身。

他们能在工作时间跑来找我,应该是秘书监出了一些麻烦。我点了点头,省去了寒暄,直接问起他们的来意。

“来找我是为了什么?”我问。

“你这里应该有一卷古书的原本,”青理说,“送到秘书监的古籍被毁坏了。所以需要原本来对照着整理。”

我想了想,才问:“哪本?”

“《周礼》。”

“不止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