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我在古代升官发财 > 47 ? 家书抵万金 ◇

47 ? 家书抵万金 ◇(1/2)

目录

47家书抵万金◇

收到乐尧送来的家信时,衔州多县庄稼已经枯萎,颗粒无收,土地干裂,河道干涸。

州府县城粮价相应上涨,最高已经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斤。贫民一旦吃完存粮,就只能等着官府赈灾。

衔州离京都不到百里,可旱情却迟迟不上报,赈灾救济自然遥遥无期。

乐家村好一些,族人抱团取暖,互相帮扶着,无论老幼都没有饿着,但也快弹尽粮绝了。

“幸好小山跟着他三叔,万一……”看着小儿子日渐消瘦的脸庞,乐山他娘喃喃道。

“阿尧来信了!”乐氏族人眼里亮起了光,可想到他家多了一张嘴,自己总不能和不满周岁的娃娃抢食。

“族长呢?”乐父四处张望。

“找族长干吗?他在宗祠!”族人回。

“阿尧给他寄了一封信。”

没想到乐尧会专门写信给他,打开一瞧,里头是两百两银票和寥寥数语。

“阿尧是个好的,只可惜族里,供不出下一个了。”族长捏着银票,看向祖宗牌位。

信送到便急切地回到自己家中,把在地上练习走路的幼子抱起,对乐母说:“幸好阿尧给我们寄了银两,不然日子就难熬了。我刚出去,看村里不少人都面黄肌瘦的,怕是一天只敢吃一顿。”

听到阿尧二字,怀中的小家伙瞪大了双眼。

若有人注意到,就会发现他此刻的神情,一点也不像不足岁的幼儿。

“我们也得省着点,谁知道这日子要过多久。”握住幼子扑腾的小手,乐母柔声说道。

生完长子就被稳婆断定,此生无法再生育。压根没想到,时隔二十多年,她还会再孕有一子。

本以来下半生乐尧四处为官,夫妻俩只能相依为命。没想到上天又送了一儿,和长子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族长见过后,都兴奋地说,要把他培养成第二个乐尧。

与此同时,季芸娘家。

看着长女寄来的书信和银票,季夫子似有感触,却怎么也想不起她的模样。

“夫君,芸儿信上说了什么?你怎么蹙着眉?”季芸的后娘李氏问。

“关于两个孩子的趣事,你也看看?”

“算了,省得芸儿生气。”李氏是继室,在季芸记事后嫁进季家,一直对她表现得视若己出,可总是会有意无意,把对方塑造成爱胡搅蛮缠的性格。

季夫子在外教书育人,在家对子女关怀不多,更确切地说是对女郎们关怀不多。

与李氏生下的长子,才是他用心培养的存在,日日都会提点功课。

“我不与芸儿说便是。”季夫子出言安抚道:“现在她已为人母,想必也知你的苦楚,不会计较这些小事。”

“夫君所言极是,妾身也惦念着芸儿呢,不知她与郎婿在虔州可好。”李氏通情达理道。

“难为你了。”

看着眼前的夫人,不知为何突然想起季芸的生母。若是她还在,肯定做不到如此知书达礼。

信上说:心知爹爹安贫乐道,但女儿仍想尽份心……

妇人强忍笑意,安贫乐道?真要安贫乐道,怎会忘却,为他生儿育女的农女发妻?怎会在一众学子中,偏偏挑选能中举的乐尧?

不愧是父女俩,对彼此的认知都错得离谱。也罢,既得利益者是她和一双儿女,就不算坏事。

……

安南县,于都头通过庄头引荐,得以见到荀员外。

再三求证后,得知他确实在闵州淮江县,见过一年三茬的水稻。

“属下发现荀员外,似有隐瞒。”于都头说。

“无碍,知道出处便可。”

把地址记下后,乐尧给贺州牧写了第二份公文,说清楚前因后果,请求他派亲兵走一趟,带回粮种。

驿夫才刚刚带着税粮和文书离开,各大县衙就收到州府下达的命令。

“虔州民驿?不就是我们现在有的安南民驿吗?”想到这,南场县陆县令开怀大笑。

随即吩咐众县官:“一切如常,这命令就是让安南民驿过了明路。”

“是!”

金监县。

“吴县令,依您之见,州府为何会下达此番命令?”主簿问。

吴县令看了他一眼回道:“听命行事便是,打听那么多作甚?”

“下官明白了!”被上官的话一噎,主簿急忙回道。

“总归我们金监走在前头,州府此令,有益无害。”县丞笑着说。

吴县令点头。

西留县。

“上次是谁劝我不要办民驿的?”王县令抑制住怒火,沉声问。

下首的县丞、县蔚、主簿:……貌似是县令您自个?

可他们不敢说,上头坐着的人是他们的上官,还听不得忤逆之言。

三人互相对视后,按照老规矩,一人顶罪,两人相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