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千字文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2/2)
唐秋生记得自己把以后发生的历史的句子都删掉了,估计韩非也删改了不少宣传儒学的语句,留下了他觉得有价值的部分。
那就完全不可能足一千个字了。
“所以总得有点补充才行。”韩非说,伸出手来揉了揉眼睛,伸展了一番身体。
“那你写的呢?”唐秋生问道,“我感觉生僻字挺多的,多适合用来扩展识字量。”
“我写的是给君王看的。”韩非出了口气,“如果大家都知道君王天天满脑子都是对付他们的话,不得乱套了。”
“我提议,把我的书设为禁书。”他郑重地擡起了一只手说,“为了大家都能相安无事,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就好了,没必要到处宣传,弄得人尽皆知的。”
好像没什么问题,唐秋生想,但是你这自己禁自己这手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上灯时分,人们按时来了,在门口排队洗手,热烈交谈,整个宅子顿时热闹喧嚣了起来。
韩非把课本发了下去,唐秋生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过书本,似乎对它的材质和精美程度感到了震惊,他们摩梭着它,害怕自己略微手重了它就会破碎坏掉一样,有人直接用布料将它裹了起来,像是对待什么无价之宝一样。
“这也太好看了。”一个中年女子轻声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东西。”
“这个字比告示上的好看多了。”一个青年议论道,“倒是和秦王的石刻上的相仿。”
“这么好的东西,t真的是给我们的么?”他们低声讨论着,轻手轻脚的翻动着,仿佛捧着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奢侈品。
“的确太漂亮,没想过我这辈子也能用上这么漂亮的东西。”
“是啊,感觉像是做梦似的。”
而这的确算得上最顶尖的奢侈品,因为这本是镌刻在和氏璧上配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帝国的字,
唐秋生突然明白韩非为什么一定要让李斯来做版了,不是因为自己真的不想学或者怠惰。
他希望当他们收到的时候,对从第一印象,单单是外观,就对课本产生一股敬畏与向往来。
同时也对美好的东西产生某种朦胧的认识。
先将某种渴望的,倾慕的种子,种在求学者的心里。
这样种子会抽芽,会生长,会从心脏里驱动他们求学,求知,求美。
对于初学者来说,接触的东西一定要能多好有多好,比方说想要学诗,那就先读读唐诗三百首,想要学画,就先临摹观赏大家。
更何况李斯也不是什么闲人,一天天忙的神智不清的,肯定不会因为韩非天天提这件事就屈服。
他大概是被这样的道理说服的。
韩非对他说,既然要教育他们,要让他们赞同这个国家的决议,发自内心地拥护它,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最好的呢。
唐秋生拿着一页,举了起来,看了看,不得不说,不愧是传国玉玺同款字库,真的可以说是艺术品。
一落笔就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难怪后人称赞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1)。
他应该写过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同一盏灯下也应该同样敬畏而细致地写下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的人还真是多啊。”唐秋生听到了秦王的声音,她转过了头,“嗯,是啊,大王也过来看看啊。”
“知道仙人肯定回来看的。”秦王说,他垂下眼睛看了看她手中的纸页,“这就是他们的课本么?”
“大王还没看过么?”唐秋生问道。
“看过了,”秦王说,“付印之前就呈给寡人过了。”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他随口背诵道,“写的很不错。”
“大家看起来也很喜欢。”唐秋生说,屋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没有什么闲人说话了,只有翻开书页的声音,和跟读的声音。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这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踏踏实实的生活。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这是万里之外的天高地远,万类霜天的自由。
两个人看了一会,慢慢地取路往回走着,暮色低垂,和灯光接壤,自然的声音逐渐平息了下来,风止了,鸟也不叫了。
只剩下了人的声音。
读书的声音,捣衣的声音,工作的声音。
秦王没有说话,甚至闭上了眼睛,安静地听着这些声音。
感受着变得柔和的,带着成熟果实香味的夜风。
而黑色的城砖和柳树依偎在一起,山明水丽万古长青。
拱卫着正在生长的人类,似乎在期待着他们走出去,向更远的地方,向更好的生活。
唐秋生知道,韩非说喜欢这里,并非是因为客套或者什么,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应该都会忍不住喜欢这里,喜欢这个正在升起的帝国的心脏。
而这是他的国家。
他的土地是他所效忠的,他所热爱的,他的父母和母亲,他的埋骨之乡。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