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改良工具(小修增加了三千字)(1/2)
第158章改良工具(小修增加了三千字)
要嬴政说,自家小鱼儿还是很双标的。
在礼县的时候,嬴政一直坚持只有举行完祭祀仪式之后,嬴子瑜才准备去乌氏的牧场,结果这场祭祀从准备到结束,整整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两个月的时间其实不算长,因为嬴政并非只是来走个过场这么简单,只是这些在嬴子瑜看来就有点等的太长时间了。
所以那时候的嬴子瑜从最初的七天一提醒,到三天一提醒,最后变成了每天都要催促嬴政,问什么时候才结束。
“大父,我可不是为了自己考虑,我这是为了你啊,咱们这时候快了,回咸阳的时间也能早些,你不就能早点接手国事,免得在外还要记挂吗?”
嬴子瑜这番话说的倒是非常冠冕堂皇,可嬴政没那么好糊弄,“咱们小鱼儿这么催怕不是这么简单吧。”
后面,等嬴子瑜到了乌氏的牧场,见到了一群绵羊,心里有了主意之后,嬴子瑜和嬴政的身份仿佛对调了一样。
催着回去额的变成了嬴政,而嬴子瑜则成了那个不慌不忙的人了。
对于嬴政的指控,嬴子瑜那可是半点都不认的,她很有自己的一番道理,“大父,我这是在做大事,一件为大秦百姓谋福利的好事呢。”
看着嬴子瑜骄傲求夸奖的样子,嬴政故意使坏道,“谋福利的好事?朕怎么一点也没看出来呢?”
“这是惊喜!”
嬴政不理会,“这都快三个月了,你整天都和羊泡在一起,朕有时候找你也找不到人。
之前问也不说,神神秘秘的,怎么今天到了朕面前,是说明惊喜准备好了?”
“当然!”
嬴子瑜说着就兴冲冲的从背后拿出了一件羊毛制成的衣服给嬴政,“当当当当!”
一边向嬴政展示这件毛衣的与众不同,一边非常积极的让嬴政上身试试。
“大父你不知道,这件衣服可是我亲手做的,你快穿上试试看,感觉如何,是不是被我满满的孝心包围着,非常暖和。”
听到这件衣服是嬴子瑜自己亲手做的,嬴政无论如何是要试一试的,但是当他看到衣服的第一眼就知道这衣服是适合冬天穿的御寒的。
更不用说后面嬴子瑜的介绍更加印证了嬴政的猜测。
但现在是夏天啊。
报不保暖的嬴政可能不清楚,但他确定一点,如果他现在穿了这件衣服,大中午的一定会中暑的。
嬴政看着嬴子瑜期待的目光,轻咳了一声,“小鱼儿的孝心大父已经收到了,衣服暂且就不试了。”
嬴子瑜原本还期待嬴政多夸一夸她呢,结果就一句话,说完就再也没有了,有点失落,“大父就不再多说些别的吗?”
嬴子瑜爱听好话,喜欢被别人夸奖的毛病嬴政哪里会不清楚,第一眼就确定自家小鱼儿老毛病犯了。
所以嬴政可没有顺着嬴子瑜的话,“别的话吗?好像没有了。
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朕想问问咱们小鱼儿事情如果办好了,是不是可以启程回咸阳了?”
嬴政转移话题的方式嬴子瑜不接受,而且嬴子瑜将衣服擡到嬴政面前,想让他再看看清楚。
“大父,这可是冬天的衣服啊,能御寒的衣服啊。”
嬴政配合的点点头,“朕知道这是一件冬天的,能御寒的衣服。
只不过朕虽然没有穿它,但能看得出来这衣服厚实,拿着分量也不轻,有羽绒服这个珠玉在前,这对朕的吸引力不是很大。”
嬴子瑜摸不清嬴政这话实在跟自己开玩笑,还是真的没有发现其中的巧思,“但是这是羊毛做的啊。”
嬴政理所当然的回答,“朕知道。
这些天你命人又是剃了羊毛,又是派人到处收集羊毛,就算朕一开始不清楚,多想一下也能知道。”
很显然,嬴政这时候还只是把这件事当成是嬴子瑜要改善百姓生活的民生之事。
不过想到嬴子瑜这段时间忙前忙后的辛劳,嬴政安慰了几句,“不过你也别难过,只是朕不太喜欢穿臃肿厚实的衣服,不代表咱们家小鱼儿做的没有用。”
嬴政直接保证,等到了咸阳,他就让大臣们都穿嬴子瑜做的衣服。
“咱们小鱼儿心地善良,为百姓做事的事迹到时候也让你仲父宣传一下,一定要让天下人知道。”
嬴子瑜做这些事情难道是为了让百姓知道,然后对自己感恩的吗?
虽然嬴子瑜不否认,但是这可不是绝对原因。
见自家大父没有发现其中的关键,嬴子瑜提醒道,“大父,和鸭绒、鹅绒比起来,羊毛可谓是量大便宜。
所以制作出来的衣服也会相应的比羽绒服便宜,因此这毛衣能供应的人也会比羽绒服多很多。”
嬴子瑜走到嬴政面前,给他描述这个情形,“便宜就会有很多人买,这需求量就多起来了。
毛衣需求多起来,羊毛需求量就会多起来,自然而然的边境草原养羊的人获得的利益就会多起来。
然后大父你想,别人看到那些养羊的人获利了,会不会也跟着养羊?这样草原上养羊的人就会多起来是不是?
草原上的物资就这么多,养殖的物种、数量也就有定数,羊多了,相应的养牛和马的就少了。”
牛也就罢了,主要能减少马的数量。
如果只涉及到牛羊,嬴政可能还不是很敏感,但是现在嬴子瑜提到了马,那可就不一样了。
也许是刻在基因里的天赋,嬴政第一反应就是,马的数量和质量与匈奴的战斗力挂钩,马少了,匈奴的战斗力就少了。
至于为什么嬴政会想到匈奴。
那还不是因为草原上养殖业做的最好的不是乌氏倮这些人,而是匈奴。
“如果养羊真的能获得很大的利益,匈奴人不可能不心动,即便不是大规模养殖,逐步削弱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等到匈奴人实力大减之后,朕就可以出兵了。”
嬴政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北击匈奴的,开疆拓土的伟业,怎么可能不重视,所以嬴政这才重新拿起手边的毛衣。
此时的毛衣不再是简单的利民之物,而是他霸业的一颗棋子。
虽然嬴子瑜说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让嬴政知道羊毛的重要性,但还是有点无奈,总觉得自己不小心勾起了自家大父的野心之后,大父满心满眼就全都是出兵匈奴这件事了。
几个月前,嬴子瑜去找嬴政商量要跟着乌氏倮去牧场的事情。
结果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的话题谈偏了的原因,嬴政毫不犹豫的得出了他要出兵的结论。
当时,嬴子瑜立马意识到事情的发展严重超出了她的预料。
嬴子瑜不可置信的看着嬴政,打断了他道,“等等,大父你在想什么可怕的事情?”
她提及牧场包括里面的牛羊马匹,只是想走经济路线,怎么自家大父一言不合就动手了,要走军事路线了?
嬴政没想到嬴子瑜的反应这么大,解释道,“不过是将大秦与匈奴的一战提上日程而已,这么激动做什么?
当初之所以按下双方之战,不过是因为大秦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统一大业上,所以没有精力顾及,统一之后又要休养生息,更是不行。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
嬴政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嬴子瑜打断,接过去了,“现在也不是好时候啊。”
嬴子瑜试图通过提醒让嬴政记起来,现在距离大秦一统天下不过才过去了三年的时间。
“大父应该知道的,短短三年的休养生息不足以补足因为因统一之战而被消耗的国力。”
换言之,现在的大秦又是修路,又是搞教育的,国库支撑不住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啊,怎么着也得要个十几年吧,至少要一代的积累才行。
嬴子瑜这时候知道,自己一定要劝住自家大父,要珍惜国力。
嬴政看着面前试图跟他讲道理的嬴子瑜,有点好笑,“朕在你心里成什么样的人了,国力不允许这件事朕怎么可能不知道?”
嬴政摸了摸嬴子瑜凑过来的脑袋,“朕当然知道这不是好时机。
但是朕说的是可以重启刀锋,又没说现在立马就要开战,只是提前备战而已。”
攻打匈奴这件事嬴政心中的最佳人选是李信和蒙恬。
蒙恬多年在边境与匈奴人战斗,现在已经被他派去修长城了;而嬴政的另外一个选择李信,只是单纯因为嬴政想要给他一个机会。
嬴政知道自家小鱼儿在担心什么,“放心,朕只做有把握的事情,与匈奴之战应该还要过个五六年的。
现在包括李信的练兵,蒙恬的修长城,甚至是商人与匈奴的通商都不过是站前的准备而已。”
甚至扶苏过去也不仅仅是因为太子坐镇边疆这边简单,如果扶苏在边疆有军功,登基只会更顺利。
嬴政现在虽然又是贬了胡亥,又是立了太子太孙的,但是多一层保障谁会闲多呢?
听了嬴政的话,虽然在嬴子瑜心里,五年六年和三年四年没什么区别,但好歹不是立马不管不顾。
前世,汉武帝打匈奴是建立在文景两代的丰厚积累上的,自家大父似乎不太可能用十年不到时间完成两代的积累,但是谁让他是嬴政呢。
那可是始皇帝啊。
嬴子瑜有信心。
更何况还有自己这个变数呢。
于是嬴子瑜眼珠子一转,凑到嬴政面前,“大父,你想不想再加快一点速度呢?”
“加快速度?”嬴政闻言皱起了眉头。
当然,嬴政不是不想,相反他是非常想,但怎么才能加快进度呢?
嬴政知道嬴子瑜肯定不是让他不管不顾的出兵,空耗国力,再加上自家小鱼儿这幅胸有成竹的表情,嬴政心里有了点底。
大概自家小鱼儿有什么奇思妙想了。
于是点头表示,“看来咱们小鱼儿是又有好主意,说出来听听呢。”
嬴政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可见嬴子瑜吊足了嬴政的胃口,结果嬴子瑜说完一句“当然有”之后就不说了。
嬴政还等着呢,嬴子瑜话不说完还挺难受的,尤其是对嬴政这个强迫症来说。
意识到嬴子瑜又犯傲娇的毛病了,嬴政能怎么办,只能纵容且配合的问道,“那小鱼儿这次的奇思妙想是什么呢?”
嬴子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要去乌家牧场,去了大父就能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