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三章合一(明天修细节)(2/2)
所以,只要这件事情办好了,未必不能在史书上成就管仲一般的名声。”
嬴子瑜习惯性的给自己手底下的人画大饼。
然后得到的就是一个更加激动,踌躇满志的巴翼,“君上、太孙殿下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托,臣之祖母也一定全力支持。”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巴翼带着好消息回去的时候,巴清表演了一番垂死病中惊坐起。
她颤抖着抓紧巴翼的胳膊,一连说了三个“好”,足以见得巴清的高兴。
巴清是个有智慧有野心的人,在她接手亡夫的事业之后,一开始想的如何将巴家的产业做大做强;后来就变成了如何让巴家成为大秦首富;再到后面就是想着怎么样让巴家长期延续下去。
看了很多世事变迁的巴清最后得出了一个道理,权利才是最坚实的保障。
高兴之余的巴清甚至非常慷慨了的又捐了一大半身价给嬴政,美名其曰支持大秦的发展建设。
一堆金银财宝砸下去,就算巴清是吕不韦转世,嬴政都要亲自上门,给足人家荣耀的。
美好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盼以及拥有的权利是女人最好的补品,也是所有人最好的续命良药,这不这次的上朝巴清自己就能亲自来,甚至面上都不带一点病容。
巴清进了大殿,有点消息渠道的大臣都想起了几个月前,巴家少族长巴翼只身出咸阳的事情,甚至当时一度有传言是嬴政急召。
如今看来,一些猜测未必是空xue来风。
“草民巴清拜见君上。”
因为嬴政的特殊待遇,巴清只是简单行了个礼就被嬴政命人安排了座位。
“巴清夫人不必拘谨,想必你已经知道寡人传召你上殿所为何事了是吧。”
巴清点头,然后将嬴政和他们计划的事情润色修改了一遍之后在殿上说了出来。
百官听完之后先是一愣,一片寂静,随后就是沸反盈天的反对之声。
重新设立一个官职去分他们的权利,开什么玩笑。
“君上三思,多设立一个官职本没有问题,将商部列为九卿同级也能理解,但是若是直接让一个商人担任却是不妥。”
要不是这人还有理智,这句“一介商人也想凭借君上一步登天,与他们平起平坐,简直痴心妄想”的话就会狠狠地排在巴清脸上。
当然,这也是一巴掌打嬴政的脸的行为。
嬴政哪里会不知道这群人肚子里的小心思,但凡他说这商部的官员由他们其中一人担任,这些人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的。
但是现在坏就坏在,这经手的油水非常多的官职牢牢掌握在这群商人手里,也就意味这些商人直接对接嬴政,换句话说钱、很多钱都在嬴政手里。
他们怎么能不眼红,怎么能不反对,他们要的就是集体反对,要么分一杯羹,要么都拿不到好处。
当然,对于这样的威胁,嬴政也不后退。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直沉默的相国冯去疾出声了,“君上请听臣一言……”
“如果相国想说的是寡人不想听的话,那相国还是不要说了。”
冯去疾一愣,随后立马调整表情,“君上误会了,臣并不是要反对这件事情。
臣想问的是,之前刘邦和萧何提起过权利监督的事情,不知君上可还有印象?”
嬴政到底是做了很多年王的人,与冯去疾相处的也久了,只一句话他就明白冯去疾要说什么了,所以并没有制止冯去疾。
“君上当初担心地方郡守的权力过大,都想着完善对他们的监督,为此,在现在的大秦郡县里,不仅有御史作为权利内部监督,更有当地百姓豪强同时监督作为补充,视为权利外部监督。
一个郡守都能有如此大的监督力度,更何况新设立的商部,他们经手的钱财数不胜数,更应当公开透明,被监督。
群臣刚才如此激动,如此强烈的反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并非出于私心,实在是担心新设立的商部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这又是君上提出来的,到时候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最后为难的还是君上,所以,请君上三思!”
冯去疾都给了他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了,这些心里有小心思的,想要分一杯羹的官员们立刻挺直了腰板,“君上明鉴,臣等确实如此,请君上为大秦考虑,为社稷考虑。”
嬴政瞬间乐了,这群人居然还能如此异口同声。
嬴政知道这是权利拉扯,但是巴清还不太清楚,她虽然很有智慧,但是玩不过这群官场老油条。
她在听到冯去疾说他们接手商部会贪污腐败,会让嬴政蒙羞,立马坐不住了,极力表示,“我等对君上忠心耿耿,绝不会辜负君上所托。
我巴清以性命发誓!”
“人心易变,巴老夫人如今对君上忠心耿耿,但是十年之后呢,或者等巴老夫人仙逝,之后的继承人会一直如此?甚至三代四代之后?”
巴清哑口无言。
嬴政适时出声解围,“好了,未来之事现在如何知晓,卿是在为难巴老夫人。”
说话的官员则是不卑不亢,“臣并非为难,只是点明一个事实,只是想要完善君上的计划,臣是为君上分忧。
将一切扼杀在摇篮里总比出事后找补来的有价值。”
说的在理,如果这些人心里的私欲少一点,真心实意为大秦就更好了。
当然嬴政不是说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是因为心里的私欲才对巴清发难的,肯定还有一些是真心实意的,但是总归不多就是了。
“那依照各位爱卿所言,此事该当如何?”嬴政将问题抛给了他们,想听听这群人美丽谎言下的本意。
结果没有一个出面回应嬴政的问题。
嬴政还当自己离开的两年内,他的臣子们莫名其妙心意相通,莫名其妙战线一致,莫名其妙同仇敌忾了呢,原来也不过是暂时的,到了真上的时候,有些人还是做了缩头乌龟。
“没有人回答寡人的问题吗?”
嬴政又催促了一遍。
可惜这时候的章台宫内依旧只能听到非常小声的窃窃私语的声音。
冯去疾无奈,只能自己出面回答,谁让这是他提出来的呢。
“君上稍安,臣有一个建议。”
其实冯去疾在出声之前,李斯发现了冯去疾的意图,甚至还好心提醒了冯去疾一句,“这件事情君上铁了心要做,谁劝也没有用。
你想想,君上从登基到现在,哪件坚持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了?
而且开设一个新官职管理商人不过是一件小事,相国也不是那种看上了其中利益想要分一杯羹的人,何苦趟这趟浑水,和君上对着干?”
李斯好心的提醒冯去疾接受了,但是有些事情他必须要做。
“君上,臣建议在商部为官者每个月的营利润全部公开,让所有官员甚至是百姓都能知道,一共盈利了多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这主意不错,嬴政点点头表示认可。
但是冯去疾还没有说完,“如此只是一点,另外除了商部整体的经营利润外,商部所有官员的收入都需要公开透明。”
如果说之前一个建议还会有人支持,那冯去疾提出的第二个建议没有一个人会想要实行的,全是反对的。
当然这只针对未来会在商部为官的人,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天然的会赞同这个建议。
“君上,臣认为相国说的对。”
“君上,臣也认为相国说的在理。”
“君上,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嬴政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群臣请命,心里不合时宜的小小震撼了一下。
“丞相怎么看?”
面对这样的场面,嬴政到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问了李斯。
李斯自然是听嬴政的。
“太尉有什么想法吗?”
被点到名的太尉也学着李斯的样子,“一切听君上安排。”
“御史大夫人呢?”
御史大夫出列,回答的内容跟丞相和太尉相差无几。
见从这些人嘴里得不到办法,嬴政也不勉强,“众位爱卿起身吧,相国的要求不算为难,寡人答应了。”
这话让巴清坐不住了,“君上不可!”
嬴政擡手安抚了一下巴清,示意他稍安勿躁。
“只是仅仅只有商部一处的官员收入公开太过于针对,不利于之后大秦朝堂中官员之间的关系。
所以寡人建议,不如所有官员一起收入公开如何?”
什么如何,他们觉得不如何,也不知道自家君上从哪里学来的这么刁钻的共沉沦方法。
嬴政表示,还是自家小孙女的有用。
没错,这个方法是嬴政从嬴子瑜不经意间的吐槽中得到的启发。
当时嬴子瑜感慨了一句,“现在的大秦什么信息都不公开,造假简直太容易了。”
大概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嬴政脑子里立马记下了公开的概念,这不现在正好用上。
嬴政此时看着底下一群仿佛吃了苍蝇一样难受的官员,心里莫名有点畅快。
用嬴子瑜的话来说就是,刀子不划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啊。
这不,这样一说,一些被裹挟了意见的官员开始犹豫了。
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瓦解,这句话到哪里都适用。
“请君上三思!”
“看来这件事情还有人有不一样的意见,今天商讨不出结果的话,就稍后再议吧。”
冯去疾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这件事情会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现在这样也只能像嬴政说的那样,稍后再议了。
“对于同匈奴通商这件事情,各位爱卿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
上一个话题结束了,嬴政很自然的就进行下一步了,这事儿要是结束了,他还有进行下一步呢。
刚被嬴政摆了一道的众人嘴上说着没有,心里意见非常大,但是又不敢当着嬴政的面和他争辩。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他们家君上性子执拗,决定了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就拿这件事来说,嘴上说着有不一样的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是如果真的有人把不一样的意见提出来了,他们君上就要解决提出意见的人了。
简直就是,专制,暴君!
当然这话也只有一部分人在心里偷偷的骂。
有眼力劲儿已经认命的官员很多,但那些看不懂嬴政想法的人也不少。
这不,顶着百官“真勇士”目光的官员走到了中间,“臣有一个疑问,还请君上不吝赐教!”
嬴政循着声音看过去,上下打量了一番,各种心思在脑子里滚了一遍,最后还是说了一句,“你说。”
“勇士”丝毫没有一点被人注视的压力,掷地有声的问嬴政,“君上难道忘了文信侯之祸了吗?”
轰的一声,一个惊雷在百官,包括嬴政的脑子里炸开了花。
要不说人家是勇士呢,居然在君上面前提起这个人,好走,不送!
这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第一想法。
嬴政脸色没有看出有什么变化,甚至比提及之前的话题更加从容淡定。
于是大家听到嬴政问到,“爱卿这话是什么意思?”
嬴政这话说的半点没有严厉训斥的意味,反而只是像寻常唠家常的语气。
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李斯心里有了计较,将目光落在嬴政的右手处,果然不出他所料,嬴政的右手正无意识的在摩挲着腰间的玉佩,这个动作正是嬴政怒火中烧的表现。
于是李斯悄悄往后挪了挪,以免之后血溅当场的惨案波及到他。
这些平静下的暗流涌动“勇士”丝毫没有发现,他现在对自己的这不险棋沾沾自喜。
听到嬴政对自己的询问,“勇士”立马表示,“文信侯当初依一介商人的身份,用奇货可居的理由结交太上皇,然后用金银珠宝资助太上皇回国,成就太上皇乃至君上的伟业。
一切本该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文信侯在君上继位之初不满足于相国之位,妄图染指君上的王位,企图挟制君上,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索性君上聪勇机敏,识破了文信侯的阴谋诡计,事情败露的文信侯最后畏罪自杀。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文信侯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轻义,忘恩负义,前车之鉴在此,君上怎么能视而不见,重新重用商人呢?
文信侯之祸没有过去很久,请君上三思啊。
更何况,大秦自商君变法开始就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君上如今这样,难道不是在挑战祖宗家法吗?”
“勇士”这一段激情澎湃的陈述有没有把其他人说感动了不知道,反正他是把自己说激动了。
如果“勇士”提到文信侯吕不韦,他们只会觉得他没脑子,但是在“勇士”当着嬴政的面这么直白说出嬴政的吕不韦的过去,这已经不是一个没脑子可以形容的了。
一开始这个人出面提意见的时候,一些官员还以为他们的话事人出现了,结果现在一个比一个想要跟这个人划清界限。
“爱卿的意思是,你认为商人都是贪图利益的小人,这些小人不值得信任,不能担此重任,是不是?”
“勇士”点头,“不仅如此,重农抑商是国策,君上不能改祖宗家法。”
嬴政不理会,只问他,“看来爱卿对文信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知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勇士”一愣,这不是他表达的重点啊。
“寡人只是好奇,爱卿不必多心,知无不言,不用拘束就好。”
要不说这人一直是不受重视呢,连嬴政的正反话、是不是在挖坑都听不出来。
“勇士”观察着嬴政的表情,似乎对贬低吕不韦很感兴趣,再加上之前他了解到的一些,心里有了计较。
“文信侯此人急功近利,贪得无厌,若非有钱又足够幸运遇上太上皇,这辈子怕是只能做个碌碌无为的商人,哪有什么机会封侯拜相。
既然都封侯拜相了,也应当小心敬慎,认清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狂妄自大,惹人厌弃。”
这人话说完之后,嬴政双手鼓起了掌,“说的不错,不过寡人想知道,在你心中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能力封侯拜相的,什么样的人才值得寡人尊重?你吗?”
这人克制不住上扬的嘴角一僵,没明白嬴政这话是什么意思,“君上这话是什么意思,臣并无逾距地想法,更加没有不自量力的想法。”
嬴政嗤笑,“你还知道自己是不自量力的啊,寡人还以为你自我感觉良好呢。
文信侯再如何,也是你能随意评价的?”
剩下的话嬴政就没有多说了。
也正是因为嬴政的这个态度,在场的官员都知道吕不韦在嬴政那边的地位了——特殊。
恨着,也敬着。
用嬴政当初和嬴子瑜说的话来解释就是,嬴政真的将吕不韦当做是值得信赖的长辈和臣子,但是他却背叛了嬴政。
所以,敬的是曾经的保护和教导,恨的是之后人心的变化。
“勇士”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这跟他了解到的、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况且,他提到吕不韦完全不是出自本心,他只是想用吕不韦这个话题将嬴政的目光吸引过来仅此而已。
他真的没有对吕不韦有一丁点儿的不敬啊。
“君上,臣没有不尊重文信侯,臣要说的也不文信侯的事情,臣只是想提醒你切勿违背祖宗家法啊。
臣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啊!”
说的真是太令人动容了,只可惜嬴政不吃这一套,而且不止嬴政不吃,在场的、有点脑子的官员就算真的想阻止嬴政开商部也不会用这个理由的。
没别的原因,说烂了。
当初他们君上强调了多少遍了,祖宗家法在他这里不作数,作为第一位封建帝王,建立帝制的第一人,自他之后才是祖宗,他制定的才是后人的祖宗家法!
嬴政不想听这个蠢货的辩解,命人将他塞了嘴,“寡人不讨厌有小心思的臣子,也不反感故弄玄虚的臣子,前提是有真材实料,寡人唯一不能接受自作聪明的蠢货。”
他觉得他这个毛病在知道胡亥的所作所为之后达到了顶峰,他现在看到身边又自作聪明的蠢货都要把人赶的远远的。
“大智慧没有,小聪明不断,大秦的朝堂容不下你。将他剥去官职,贬为平民。”
中间一场小闹剧的风波算是过去了,嬴政继续问还有人有没有不一样的意见。
经此一事之后,也没人敢随意出头了。
“既然大家暂时没有其他想法,此是就先推行下去。”
说着嬴政又想到一件事,“这事儿不仅对匈奴有用,对南边的百越也同样适用。”
于是嬴政随手指了一个官员,让他带着自己的口谕去寿春找阴嫚,“你将这个办法告诉长公主,同时在一旁配合长公主。”
如此,用不了多长时间,百越就也能拿回来了,说不准能和匈奴一起拿回来呢。
嬴政这样想着,却发现底下官员的表情不太对劲。
“李斯,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寡人?”
李斯斟酌着回答道,“并不是有意隐瞒,只是还未来得及禀告,还请君上恕罪。”
嬴政摆手,示意他快说。
“恭喜君上,百越一半已经归了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