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7、98章(1/2)
第96、97、98章
肃王失踪后,端王亲自来了一趟幽州,接走了被软禁的宁王。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端王和宁王都是四妃之一的丽妃所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平时,俩人就经常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肃王不在,面对端王的施压,杜平章不敢继续扣着宁王不放,只能眼睁睁看着端王耀武扬威地带着宁王离开了幽州。
宁王被肃王软禁了那么久,心里早就憋了一大股怨气,回到京城后,迫不及待就进宫,向当今天子狠狠地告了肃王一状。
“父皇,您可要替儿臣做主啊!不管怎么说,儿臣都是您派去幽州督军的特使,代表了您的颜面,三哥他凭什么软禁儿臣?”
难不成,肃王在幽州发号施令,说一不二惯了,就以为天高皇帝远,可以不把君父放在眼里,自己当幽州的土皇帝了?
“如果不是四哥见儿臣一直没有回京,也没有派人传信回来,就亲自去了幽州一趟,把儿臣解救出来,儿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获自由。”
想到自己被软禁的这段时间,受了不知道多少的窝囊气,宁王就委屈不已,哭成了一个大花脸。
哭得这么可怜,纵然有演戏的成分,但宁王心里也是真的委屈。
肃王真是太欺负人了!
好歹他也是皇子龙孙,还是有封号的王爷,不是什么戴罪之身,肃王凭什么把他当阶下囚对待?
端王也在一旁各种添油加醋,明着给肃王上眼药。
什么肃王目无君父,豢养私兵,估计早就有了不臣之心,而幽州一地的百姓,更是只知有肃王,不知有君父。
一番话,说得当今天子勃然大怒。
想要找肃王算账吧,肃王又失踪了,现在,肃王人在哪里?是死是活?都没有人知道。
当今天子想要把肃王召回京城,治肃王的罪,也没有办法。
后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暗中拱火,肃王失踪这事,就传成了当今天子不满肃王拥兵自重,逼迫肃王上交兵权,肃王不愿意,暗中筹划谋反,结果事情败露,被当今天子毒害。
也是肃王失踪的时机太巧了。
刚打败了蛮族大将军弼陀里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护住了幽州一地,也避免了很多地区的百姓们免受战乱之苦。
在这些百姓的心中,肃王战功卓著,堪称是护国安民的头号大功臣。
端王说幽州一地的百姓们,只知有肃王,不知有君父,并不是在夸大其词,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随着肃王在百姓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当今天子忌惮肃王功高盖主,暗中对其痛下杀手,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是,肃王失踪这事,怎么传着传着,就成了当今天子忌惮肃王功高盖主,对其暗中痛下杀手了?”
这么离谱的谣言,到底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又是怎么快速流传开来的?
这背后,若说没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沈清然可不信。
虽然沈清然也承认,天家无父子,什么“虎毒不食子”的说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在历朝历代的皇室,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只要当今天子的脑子没有进水,就不可能在这么敏感的时机对肃王痛下杀手。
好歹也等个三五年啊。
肃王才打了一个打胜仗,不管是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在百姓中的口碑,都是最高的,这时候动手铲除肃王,无异于主动给别人送上话柄。
当今天子只是多疑,没有容人之量,不是老糊涂了,还不至于做出这种昏了头的事。
“你也觉得这个传言很荒谬吧?”
陆文竹和沈清然一样,不相信肃王失踪一事,是当今天子暗中动的手脚。
“我宁愿相信肃王殿下是被太子设局谋害了,也不相信是当今天子暗中痛下杀手。”
想要肃王死的人并不在少数,当今天子怎么也排不上第一个。
沈清然和陆文竹也算是很熟悉了,说话也不用藏着掖着,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为什么会怀疑庆王?”
陆文竹一脸严肃。
“不是我要怀疑庆王,而是不管怎么看,都是庆王的嫌疑最大。”
沈清然不置可否,安安静静地听陆文竹继续解释。
陆文竹也没有卖关子,直言道:“打了一个大胜仗,还终结了蛮族大将军弼陀里的性命,肃王殿下很高兴,说要去打猎,最好能猎一些稀奇的野物,比如老虎,白狐什么的,以后进京献俘,也不至于空着手去,虎皮,敬献给当今天子,白狐,也可以送进宫里,给德妃娘娘解闷儿。”
肃王十四岁就从军入伍,带兵打仗这么多年,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看到肃王殿下打猎的兴致这么高,大家也不好扫了他的兴。
“赵将军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就率领了一支百人小队,跟随肃王外出打猎,保护肃王的安全。”
谁曾想,那天离开之后,肃王就这么失踪了,而赵毅所率领的那一支百人小队,也跟着下落不明。
“发现肃王殿下迟迟不归,杜平章将军也亲自率队去寻找过,可惜并没有找到肃王殿下或者是赵将军一行人的踪迹,只在某个肃王殿下可能打猎过的地方,发现了埋伏和袭击留下的痕迹。”
杜平章见状,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
从现场的惨烈情况来看,不难猜出埋伏在此处的人并不少,而且明显是有备而来,甚至很有可能,和赵毅率领的百人小队,发生了一场恶战。
杜平章很担心肃王的安危,当即点齐了人马,想要赶去救援。
但经过了一番细致周密的搜索,杜平章他们也没有发现肃王殿下和赵毅他们一行人的踪迹,只找到了一些零星的,残破不全的尸体。
有赵毅麾下是士兵,亦有身份不明的刺杀者。
无一例外,这些尸体上都留着拼死搏杀后留下的伤痕,鲜血淋漓,触目惊心。
找到的尸体越多,杜平章就越是胆战心惊。
不敢想象,肃王殿下到底遇到了多么巨大的危险,这些负责保护肃王殿下的士兵们,才会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拼死为肃王殿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杜平章命手下的士兵们收敛好了战死士兵们的遗体,将其带回去,好生安葬,至于那些身份不明的刺杀者,杜平章和杜平章手下的士兵们都没有管他们,任由他们的尸体散落在荒野,任野兽分食。
从这些刺杀者的尸体上,杜平章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其实也不奇怪,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些刺杀者应该是就某些权贵人物从小培养的死士,被派出去执行任务,不管成与不成,都只有死路一条。
杜平章继续扩大搜索范围,陆陆续续的,找到了六十多具同袍的尸体。
唯一让杜平章感觉到安慰的,就是暂时没有发现肃王殿下,或者是赵毅的尸体。
显然,即便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埋伏和袭击,赵毅也能护着肃王殿下逃过追杀,只是,随着护卫们的人数越来越少,赵毅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肃王的处境也会越来越危险。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到肃王殿下和赵毅他们一行人的下落。
杜平章知道情况紧急,多耽误一会儿,肃王殿下就多一分危险,第一时间召集了不少士兵,寻找肃王殿下和赵毅他们一行人的踪迹。
可惜,结果却一无所获。
杜平章安慰自己,肃王殿下神机妙算,能事事料敌于先,赵毅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俩,就算是被追杀,也肯定不会有事的。
也是因为记挂着肃王殿下的安危,杜平章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应付端王,只能任由端王将被软禁的宁王带走,兄弟俩一起回到了京城。
就因为要不要放宁王离开幽州这事,陆文竹还和杜平章发生过不小的争执。
“宁王被软禁多时,我能确定,宁王一直都处在护卫们严密的监视之下,根本没办法和外界联系,也就不可能有机会暗搓搓地搞事,更遑论偷偷设下埋伏,派出大批人手刺杀肃王殿下了。”
说白了,宁王根本就没这个能力。
“但是,端王忽然出现在幽州,这事儿太巧了。虽然端王解释说,宁王一直都没有传信回京城,他很担心,才会亲自来幽州看看情况。但我还是忍不住怀疑,肃王殿下失踪一事,会不会和忽然出现在幽州的端王有关。”
陆文竹坚持,端王嫌疑很大,当然不能放任端王带着宁王离开幽州,更别说,宁王是肃王殿下亲口下令软禁的,肃王殿下一日不归,宁王就一日不能放。
杜平章也不知道是没抗住端王给的压力,还是另有什么打算,不顾陆文竹的反对,任由端王带着宁王离开了幽州。
陆文竹是一个商人,杜平章是一个武夫,虽然同样都在为肃王殿下效力,但是两人平时打交道的时候并不多。
得知杜平章任由端王带着宁王离开幽州后,陆文竹气得找到杜平章,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杜平章也是脾气好,被陆文竹骂了,也不生气,甚至,都没有还嘴。
陆文竹感觉自己和杜平章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对牛弹琴,索性和杜平章分道扬镳,来到桃源村,来找沈清然商量对策。
“杜平章没有听我的,放任端王和宁王离开了幽州,不过,也是拖了他的福,我才能确定,端王确实和肃王殿下失踪一事无关。”
排除了当今天子,太子和诚王,还有端王和宁王这对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轮,也该轮到庆王了。
沈清然没有追问陆文竹是怎么排除端王嫌疑的,陆文竹背靠肃王,生意越做越大,俨然有富可敌国的趋势,人脉圈子和消息渠道,自然不可能和之前那个落魄的商户子同日而语。
“怀疑到庆王头上后,我就派了人偷偷去调查这位庆王殿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谁能想到,表面上看不显山不露水的庆王殿下,私底下,竟然富得流油。而这位庆王殿下之所以能敛财无数,则是靠着和北方蛮族暗中勾结,倒卖各种买卖都需要受到严格管制的军需物资,比如铁器,牛筋,牛皮,还有牛角等等。”
铁器,可以用来制造甲胄、刀剑等,历朝历代,都会受到严格的管制。
牛筋,则是制造弓弩的重要材料。而弓弩,又是在战场上,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的重要工具。
牛皮,则是制作铠甲,马鞍,战鼓,皮靴等的重要材料。用牛皮制作的铠甲,结实,耐磨,既能有效减少撞击伤,也能有效减轻砍杀和穿刺造成的伤害,是士兵和马匹在战场上的重要防身之物。
最重要的是,本朝严禁私自宰杀耕牛,违者,轻则有牢狱之灾,重则陪上身家性命。
沈清然也能理解。
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靠耕种吃饭,耕牛对他们来说,就是耕地的最好帮手。
而不管是朝廷豢养的耕牛,还是百姓家养的耕牛,都属于国家的战略物资,当然不能随意宰杀。
庆王的所作所为,往小了说,是利令智昏。
往大了说,这就是妥妥儿的资敌,与通敌叛国无异。
“我都能查到庆王暗中和北方蛮族勾结,倒卖各种军需物资的事,肃王殿下神机妙算,能不清楚庆王干过的腌臜事吗?”
陆文竹对肃王有一种迷之崇拜,也坚信,相比自己查到的,肃王知道的只会更多。
“蛮族大将军弼陀里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被俘虏的好几万人中,还有不少弼陀里的亲信,甚至是弼陀里的左膀右臂。这些人肯定知道庆王和北方蛮族暗中勾结的事,说不定,手上还握有证据。”
“如今成了阶下囚,生死都捏在肃王殿下的手上,难保这些人不会为了自保,主动将某些不能见光的证据交给肃王殿下。”
“我要是庆王,在得知弼陀里身死,肃王殿下又俘虏了包括弼陀里亲信在内的好几万人后,只会感觉夜里睡觉都睡不安生,恨不得能赶紧将肃王除之而后快。”
陆文竹的分析,也算是有理有据,庆王确实有对肃王痛下杀手的重大嫌疑。
刚听到赵毅下落不明的时候,沈清然确实慌了神,但是现在冷静下来,听了陆文竹讲述的来龙去脉,他又隐隐觉得,肃王失踪这事,处处都透着一股不对劲。
“如果真是庆王动的手,那你觉得,肃王知道吗?”
陆文竹点了点头。
“我更倾向于,肃王殿下不仅知道庆王对他起了杀心,甚至,肃王殿下在被追杀时,有意隐藏了自己的踪迹,不然,杜平章也不可能怎么都搜寻不到肃王殿下的踪迹。只是,我很担心,肃王殿下如今若是安全,为什么迟迟不肯和我们联系?”
不联系,只能是不能联系。
陆文竹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就是肃王殿下遇到了危险,暂时不方便和他们联系。
“无论如何,还是得赶紧找到肃王殿下和赵将军才行。”
在陆文竹的心中,肃王殿下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找赵毅,则是顺便的。
这也是陆文竹大老远来桃源村找沈清然的原因,想要通过沈清然,看能不能找到赵毅的踪迹。
沈清然也急着找到赵毅,闻言,点了点头。
“行,明天,我们就动身。”
“少爷,我和你一起。”
桃笙知道劝不了沈清然,就打定主意,要跟沈清然一起去。
沈清然摇了摇头,对桃笙说道:“桃笙,我有更重要的事交给你去做。”
桃笙满脸的不赞同,什么事,都没有照顾他们家少爷重要。
“帮我看家。”
桃笙想要反驳,沈清然却不等他开口,就打断了他的话。
“我又不是不回桃源村了,找到赵毅,确认他安全后,我还会回来,你就乖乖在家等我就行。”
跟着乱跑什么?
桃笙委屈,但是桃笙不敢说。
沈清然伸手,揉了揉桃笙的脑袋,笑道:“咱们家里的那口井,就交给你看顾了。”
要说沈清然离开桃源村后,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应该就是宅子里的那口井了。
如今天下大旱,很多地方都缺水缺得很严重。
沈清然家里的那口井之所以一直井水充足,是因为沈清然隔三差五就用自己的水系异能偷偷往井里加水,保障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随时都能有水可以喝。
如今,沈清然决定离开桃源村,去寻找下落不明的赵毅。
沈清然不在桃源村,井水被用光了,沈清然也没办法及时补水。
时间一长,家里这口“水量充足”的井,也会有干涸的那一天。
为了保证自己离开后,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还能有水可以喝,沈清然准备在离开之前,用光异能,一次性往井里注入足够多的水。
“自从发生了有人偷偷往井水里投毒的事后,老村长就安排了足够多的人手,一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轮流看守那口井,旁人想靠近都难,根本就用不上我。”
桃笙觉得,自家少爷就是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想把他留在家里,相比之下,他还是想跟着沈清然。
“不,桃笙,这事只有交给你,我才能放心。”
沈清然眼睛都不眨,就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仅桃笙,就连见多识广的陆文竹,都被他成功糊弄住了。
“实话告诉你吧,桃笙,昏迷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里,九天玄女娘娘身穿五彩霞衣,从天而降,告诉我,赵毅保家卫国,庇佑无数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此乃大功德,所以我家里那口赵毅从军入伍之前花重金请人挖掘的井,才会在大旱之年,水量充足。”
“真的吗?”
这个时空的人,对鬼神之事都有一种本能的敬畏。
不管是桃笙,还是陆文竹,都没有想到,沈清然会利用鬼神之事来胡说八道。
“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干什么?”
沈清然说谎都不打草稿,还越说越流畅。
“九天玄女娘娘还夸我,说我没有藏私,而是同意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能来这里免费打水,这也是功德,所以,祂才会现身,提醒我一定要节约用水。”
“难道说,咱们家里的井,有一天也会没水吗?”
桃笙早就习惯了家里的井水量充足,一想到井水没了,他也慌了神,他很清楚,家里的这口井,背后关系到多少人的性命。
“九天玄女娘娘没有明说,不过我想着,如今天下大旱,不管井水充不充足,节约着点取水,也是没错的。”
桃笙点了点头。
“天亮后,你去请老村长过来一趟。”
号召大家节约用水,这事儿,还得让老村长出面才行。
沈清然本以为,提出限制大家取水后,会遭到大家的一直反对,谁知道,包括老村长在内,所有人对此都没有异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