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2)
第114章
庆王死了。
很多人都猜测,庆王的死,应该和肃王脱不了干系。
就连当今天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得知庆王忽然就在府上暴毙,还死得不明不白,当今天子又惊又怒。
惊,是没想到肃王竟然这么大胆,庆王派人追杀他,他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派杀手去刺杀庆王。
还居然成功了。
庆王府的侍卫们都是酒囊饭袋吗?
当今天子在愤怒的同时,还带着浓浓的后怕。
和其他几位皇子相比,肃王待在京城的时间并不长,当今天子一直以为,肃王的根基在幽州,但是庆王在自己府上遇刺身亡的事,才让当今天子隐隐察觉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肃王的势力已经拓展到了京城,甚至是其它几位皇子的王府上。
今天,遇刺身亡的是庆王。
明天后天,遇刺身亡的就可能是诚王、端王或者宁王,甚至是太子。
当今天子最害怕的,还是哪一天,肃王直接在幽州起兵造反,攻入京城和皇宫,杀兄弑弟,逼父退位。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当今天子只觉得寝食难安,如坐针毡。
如果是之前,当今天子还敢断言,肃王就是再桀骜不驯,也没有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起兵造反。
但是庆王的死,给当今天子狠狠地敲响了警钟。
肃王手下兵强马壮,进,可以振臂一呼,起兵造反,退,可以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幽州,已经成了当今天子的心腹大患。
偏偏当今天子还拿远在幽州的肃王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现在的肃王,虽然表面上还认当今天子这个君父,但不管当今天子是下旨让他进京,还是下旨让他去平叛,肃王都阳奉阴违,颇有些“听调不听宣”的意味。
当今天子气得不行,但也拿这个逆子没有办法。
就好比两人对弈,肃王一上来,就摆出了一副想要掀桌子的架势,反而让当今天子不知道该怎么接招了。
现在,不敢和肃王撕破脸的,反而成了当今天子。
肃王这么不给君父面子,派杀手刺杀了庆王,当今天子虽然很生气,但在朝中,还得帮着肃王描补。
淑妃死了儿子,悲痛欲绝,来找当今天子,哭着求当今天子替她死去的儿子做主。
当今天子也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肃王远在幽州,离京城十万八千里,庆王遇刺身亡一事,怎么也和肃王扯不上干系,还警告淑妃管好自己的嘴,没凭没据的,不准再胡乱攀扯肃王。
淑妃眼睛都快哭瞎了,也没能换来当今天子的怜。
当今天子的反应,都在肃王的预料之中。
庆王派杀手来刺杀肃王,肃王让陆文竹带着搜集整理好的罪证进京告御状,当今天子还各种和稀泥,包庇庆王,不肯给肃王一个公道。
不管当今天子是想敲打肃王,还是想在几个儿子之间搞什么平衡,这样的做法,都让肃王看到了当今天子的外强中干。
派杀手去庆王府刺杀庆王,肃王做得很高明。
其他人就是怀疑肃王,也找不到证据,更遑论定肃王的罪了。
除掉庆王,算是除掉了一个争储的最大竞争对手。
上辈子,庆王就是躲藏在太子身后,扯着太子的大旗,暗搓搓地发展和扩大自己的势力,一边怂恿太子打压几个弟弟,一边挑拨太子和当今天子的父子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上辈子太子会被废掉储君之位,庆王这个他最信赖的好弟弟当居首功。
只是庆王的时运不太好,遇到了肃王,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辈子就更惨了,还没来得及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就被肃王找到了他暗通北方蛮族的罪证。
庆王明显慌了手脚,才会昏招叠出。
暗中派出杀手,想要杀肃王灭口,结果却被肃王逃过一劫。
想要寻求父皇的庇护,却被不讲武德的肃王直接掀了桌子,在自己的府上遇刺身亡。
死的时候,庆王是真的死不瞑目。
当然,庆王死了,最悲痛的,还是庆王的生母,贵为四妃之一的淑妃。
因为德妃答应过淑妃,会给肃王写信,替庆王求情。
结果庆王还是死了。
不甘心儿子就这么遇刺身亡的淑妃直接找到德妃,拿出了鱼死网破的架势来,逼她一定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儿子,就是淑妃唯一的指望。
如今儿子死了,淑妃也不想活了。
死之前,最好能多拉几个垫背,让他们娘俩在黄泉路上也不寂寞。
德妃心里恨得不行,既恨淑妃时不时就来找她的麻烦,更恨肃王善做主张,派杀手去刺杀庆王,这么大的事,竟然都不和她商量商量。
魏家本来还打算在族中选一位品貌俱佳的女儿嫁给庆王当侧妃,庆王一死,这桩婚事自然就泡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