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认亲(1/2)
第109章认亲
109
就在今日的早些时候,萧月音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将那封格也曼亲笔写给大嵩义卖国求荣的信,由韩嬷嬷悄悄交到了静泓的手中。
静泓遭逢大难、险些命丧黄泉,毕竟是由她而起,她既然不能为他做决定出谋划策,把这封关系到格也曼生死的书信交给他这个弟弟,也许是她眼下唯一能做的事了。
她不知静泓会不会也通过倪汴的话猜到是裴彦苏打了他,她也不知静泓收到这封密信会如何处置。
一切由他,她不需要做主。
今晚的宴饮,乌列提父子的表现倒也如常,即使她看见格也曼的嘴脸只想作呕,面上却依然保持着大周永安公主应有的雅丽淑静。
同时,这也是她第一次见乌列提,稍稍仔细观察,她便可以确认,静泓同他四分形似,五分神似。
只是品行上千差万别。
萧月音原本以为今晚会平稳度过,谁知格也曼依然是个无风不起浪的顽劣之人,非但没有半点承认自己错误的意思,竟然还要借机置他们夫妻二人于死地。
乌耆衍虽然醉了,但听到格也曼的一一陈奏,疲惫的目光,霎时便回复了鹰隼一般的锐利。
仔仔细细看那张字条。
也就在此时,萧月音庆幸自己做了两手准备,虽然她把格也曼私.通大嵩义的密信原件给了静泓处置,但她为了保险起见,仍旧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快速复制了一封一模一样的。
现在,那封信,就在她的身上,她只要想,便可以拿出来。
“赫弥舒受单于重托,远赴新罗结盟,本是大勇之事,可是半路被渤海国人劫持,竟然毫发无伤地回来,若是他们与渤海人没有勾连,以渤海国王大嵩义之残忍暴虐,又怎么可能放他们走?”格也曼的目光得意洋洋地扫视着在场所有目瞪口呆的人,又停了停,方才继续底气十足地吼道:
“这张字条,证据确凿,永安公主你竟同敌国国君订立私约,恐怕所约之事,不仅仅是做花瓶吧?”
萧月音与裴彦苏同座,初初几息惊愕之后,经历过数次风雨的人,也比先前要宠辱不惊得多。
她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卢据的头骨做成的酒碗,吓得当场昏迷的小姑娘了。
不知是因为他在她身侧,还是她怀揣着足以一击制敌的利器,就在裴彦苏的手复住她的、即将开口为她驳斥时,萧月音率先发声:
“没错,那字条确实是当日我们一行被困在鸭渌府时,本公主亲笔写给大嵩义的。”
“公主识时务,承认了便好,”格也曼的脸上划过一抹得意,“免得费尽口舌砌词狡辩,最后还不是铁证如山!”
萧月音感受到裴彦苏复住她手背的源源热意,心跳渐渐恢复如常,又说道:
“当日,我们一行走水路自新罗返回,却在出发不久被渤海国战船拦截。”
全场鸦雀无声。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每个人甚至都被喂服了软筋散,侍卫们保护我们,都无能为力。这样,本公主一心保下自己的婆母,姑且算是人之常情吧?”萧月音看向坐在上首的乌耆衍,镇定的目光落在乌耆衍手中的字条上,大方解释着字条上的内容。
格也曼不屑地哼了一声。
“当然,更重要的事,是本公主把另一个珍贵的机会,让给了王子您失散多年的亲弟弟。”说到此处,她还故意停顿,微微叹了口气,才继续:
“王子您的幼弟自小失散,阴差阳错流落邺城,成了我大周皇寺众多僧侣的其中一位,又缘分使然,跟随本公主和亲的队伍来到漠北,若是让他就此丧命渤海国,岂不是大憾一件?”
萧月音的嗓音依旧柔婉,然掷地有声,每一声如一颗松润的石子,落地之后却激起了层层巨浪。
满场哗然。
而其中,反应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格也曼与静泓的夫妻、右贤王乌列提本人。
他只比乌耆衍小一岁多,却和单于很不一样,长着一张与汉人相差无几的脸。
此时他瞪着棕黑色的眼,对周遭瞋目而视,先是不可置信地看向自己的单于哥哥,又转向揭穿这一切的永安公主,就连发问的声线,都变得扭曲无比:
“你、你在说什么,你说那字条上的那个沙弥,叫静泓的,是本王的幼子?”
很显然,这个局是乌列提与格也曼一同埋下的,他也清楚知晓那字条上的内容。
“确凿无误,”与乌列提的反应相对,萧月音淡然从容,回应时仍旧笑容浅浅:
“今日之宴,静泓师傅并不在坐列,右贤王若是不信,大可将他召来,以辨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