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1/2)
第64章
他想出的主意是册立太孙。
此次寿陵之行,祭祀是重中之重,但太孙的选择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只不过所有人都觉得陛下是要趁机观察各位王孙的品行,然后再行确定,但其实陛下在京城时就已有了决断。之所以隐而不发,只是为了不想太孙的光芒胜过孝睿太子的三十冥诞而已,在他的心中,还是这位已逝的太子最为重要。
但现在祭祀已过,而且还发现了红薯这个能让天下百姓不再受饿的新粮种,孝睿太子的身后事再不用发愁。如果在这个时候公布太孙的人选,自然也不会抢夺了孝睿太子的光芒,反而会成为一个佳话。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旦公布了太孙的人选,那么所有人的目光都会集中在那位“太孙”的身上,剩下的三位王孙也不会甘心,局面肯定不平静。
如此一来,自然不会有人再去关注冬冬。
转世流言的危急可解。
于是周遇之便“不经意”般在御前提起……
“……冬冬这些日子喜欢拉着微臣,跟每一个看见的人说‘这是我爹,我们长得一样’。昨日遇见尚大人的时候,他满头雾水,微臣也觉得好笑。”
天佑帝果然笑了起来。
“果真?”
他现在对周冬冬这个能看见儿子显灵的孩子也是颇为喜爱的,当即便如周遇之所愿地接了下去,“可你不早就是他爹了吗?怎么过了半年才与人说?”
周遇之是他心腹,东厂督主的位置也颇为要紧,所以去年周遇之多了个“儿子”的事他是知道的。更别说后面还有御史的弹劾,印象颇为深刻。
但此前只是听说“父子俩长得一模一样”,直到此次寿陵之行才算是真正地见到,的确是一模一样,如果不是知道周遇之年幼入宫,恐怕所有人都要觉得那孩子是他亲生的。
周遇之解释,“微臣也觉得奇怪。”
“然后冬冬便说,因为他是我儿子,我是他爹,我们是一家人。还说如果家里添了人,就得向亲朋好友介绍,这样大家才会知道你家里添人了,还会给见面礼。这件事他去年忘记做了,于是现在就补上。”
“微臣一想是这个道理。”
周遇之暗暗观察着天佑帝的神色,意有所指地道:“家里若是有孩子出生,便会安排洗三,还会办满月宴、周岁宴、甚至会开祠堂祭祖,此举不但是要告知已逝的先人,告知祖辈父辈家中有后了,还可让先人庇佑孩子平安长大。”
“这不就是把孩子介绍给家人吗?”
“把孩子介绍给家人,告知先人家中有后?”天佑帝听着听着便沉吟起来,觉得周遇之说得颇为有理,深得他心。
是了,立太孙一事,他是得告诉睿儿和皇后。
他们一个是父辈,一个是祖辈。虽说两人并不会给什么见面礼,但却能让他们保佑太孙平安长大。原本他打算回到京城后再公布的,届时上香告知,但如今正好在寿陵啊,直接带着太孙前往祭拜岂不是更好?
于是第二天,天佑帝召见了行宫内的宗室与朝臣,说自己昨晚梦见了已逝的孝睿太子,四位王孙里孝睿太子对赵烨最为满意。
所以他决定将赵烨过继给孝睿太子,并册立为太孙。
此言一出,四下震惊。
平西郡王第一个擡头:“陛下——”
“此事朕意已决,不可再议,”天佑帝板起脸,带着帝王威严地道:“着内阁与礼部商议个立太孙的章程来,太孙之礼,不可重于太子。钦天监择一吉日,待回到京城后再行太孙的册封之礼。”
“至于其余三位王孙……”
天佑帝缓了缓,环视一圈后道:“他们都是好孩子,只是与孝睿太子无缘。刘卿、赵卿你们与礼部一道,商议一番要如何封赏吧。”
刘廉面沉如水,“臣遵旨。”
其他宗室与朝臣们知道圣意再无法改变,或是惊愕或是惊喜或是失落,最后统统跪了下来,“臣等遵旨。”
……
太孙是赵烨,一个刚满六岁的孩子
但除了晋王一家外,其余三位郡王及王孙对这个结果都不满意。
安南郡王满脸不悦地看着自己的嫡长子赵昶,怒道:“为什么,为什么陛下会选一个六岁的孩子做太孙,也不选你?!”
“你明明是四个王孙里最听话最懂事,最有储君风范也最被朝臣们看好的,就连陛下之前也说过你的性子像孝敦太子殿下。但怎么最后却是赵烨那孩子做了太孙?他爹在这之前甚至只是个普通的宗室,你说那赵烨哪里比你好?”
“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惹怒了陛下?”
赵昶下意识摇头,“没,父王我没有!”
安南郡王狠狠地锤了下桌子。
……
平宁郡王和郡王妃吵了起来。
“都是你,都是你这个毒妇!”
“若不是你没有教好朗儿,他又怎么会和太孙之位失之交臂?”
“明明我都准备好了,就差那么一个月!!!”
平宁郡王妃不甘示弱,“王爷怪错人了吧,我和朗儿才相处了多久,怎么他有什么不好就是我教的呢?你该去找他亲娘才是,哦,对了,他亲娘身份低微,来不了呢。”
“你你你,我懒得跟你说!”平宁郡王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见丈夫怒而离去,平宁郡王妃也不在意。她侧脸看了一眼垂着头站在一旁的赵朗,示意丫鬟将他带走,从头至尾都没有跟他说一句话。
……
赵澹哭闹不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