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厂公爹让我登基 > 第 70 章

第 70 章(1/2)

目录

第70章

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其他地方。

听闻周督主将要前往幽州,沿途有意攀附的人翘首以盼,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厚礼,并且时刻留意着他们的动向。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有些人不屑于与宦官往来,而有些人又不得不捏着鼻子讨好,另外还有一些或是看周遇之不顺眼,或是背后有人撑腰,想要给他点颜色瞧瞧……前者周遇之冷面以待,后者则被他不动声色地化解了。

周冬冬一直跟在周遇之身边,所以这样的情形也看在眼里。

看着看着,他便好奇地问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爹,怎么这么多人给你送礼啊?”

“在京城的时候送,我们上回去寿陵祭祀的时候也送,现在去幽州又送。他们为什么老是给爹你送礼,现在不是你的生辰呀。”

在周冬冬的印象里,他收到的礼物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见面礼”,比如和闻人叔叔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自己就收到了他送的玉佩。另外一种则是“生辰礼”,他每年生辰都能收到很多礼物,是一年一次的大事。

但现在不是爹的生辰,他也收到了很多礼物。

非常多,比在京城还多!

所以周冬冬实在是很好奇。

彼时的周遇之正在查看黄州的锦衣卫以及东厂番役们递上来的密信,本想含糊地应付过去,但转念又想起了儿子将来要成为明君。既然是明君,那必然得明白官场上的事,不能因为他年纪小便含糊以对。

于是便道:“他们有求于我,所以便送上厚礼。”这也是惯例了,外头的官员每年都要送礼入京,美其名曰“冰敬”、“炭敬”。若是遇上京官出巡,那地方官送上的“程仪”更是不菲,就比如他这次收到的。

有些人一年的俸禄都买不起礼物中的一件,礼从何来不问自知。

周冬冬听得皱起了小眉头,用自己的话总结,“从百姓那里抢钱,买礼物送给爹,让爹不要把他们欺负百姓的事说出去……”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欺负百姓啊?”这不就是夫子口中的“多此一举”了吗?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于是用自己乌溜溜的眼睛看向了爹。

周遇之耐心解释。

从“人皆有私”讲到“苛捐杂税”,从“买官卖官”讲到“收受贿赂”,最后让儿子明白了哪些人送给自己的东西,不过是他们所得的十之一二罢了。

周冬冬哼了一声,“他们坏!”

然后也不知道他从中悟到了什么,仰着脸道:“爹,我会好好建设封地,完成葵花老师的任务,让封地变得很好很好的,让爹不缺钱花。所以以后谁再抢百姓的钱给爹送礼,爹你就将他们抓起来好不好?”

周遇之想了想回答:“先记下,以后再抓。”

周冬冬高兴了。

除了送礼之外,还有一些人来求新粮种。

自从红薯出世以后,大部分人都对这种新粮种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名下有田地的人,每个都想弄来种种看。

但在这之前,新粮种都被周遇之牢牢地掌握在手里,就连户部也没有讨得了好,所以想要新粮种的人只能求上门。

对此周遇之带着周冬冬,每个都会见上一见。

按照往常,这些人周遇之都不会理会,除非他们送上了他感兴趣的礼物。但如今有儿子的“大事”在前,这些人只要理由正当,秉性正直的人他会给一两颗红薯,并且让人告诉他们种植方法。而那些奸滑小人,目的不在种地上的则一概拒绝。

而每次派发红薯种,他都会把“孝睿太子显灵、周冬冬获封泰宁侯”的事说一遍,一路走一路说。没有多久,周冬冬的声望便随孝睿太子一起响彻三地。

许多目不识丁的百姓们都知道了,有一个叫做“周冬冬”的孩子看到了孝睿太子殿下显灵,然后在他的坟头发现了红薯,为此还被封为了泰宁侯。

没错,就是青州的泰宁郡都成为了他的封地,泰宁郡的百姓们得益于这位小侯爷,也能和幽州的百姓们一起,抢先种上新粮种。

走着走着,便来到了玉泉县。

周冬冬早就对自己的封地非常好奇了,趴在车窗上看个不停。

“爹,到了没有?”

“爹,怎么还没到啊?”

“咦,这个地方我好像见过,那条路也好像见过。爹,这里我感觉好熟悉啊,有些地方长得像我以前住的周家屯……”

“这里以前是叫做‘周家屯’,但现在改名为‘半坡村’了。”同样坐在马车上的周遇之一边解释一边将目光放在远处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上,脸上的表情也有些复杂。

和那些发达之后便衣锦还乡,想方设法拉扯同乡的人相比,他并未给半坡村的人什么优待,甚至从未回来过。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认识的人已经死了大半,剩下的寥寥无几,另一方面也是近乡情怯,就连父母的坟墓都是安排手下人迁移的。

他只听到手下们汇报,父母的尸骨已妥善安置,并且周家早已崩塌的祖宅也已重建,比那些富贵人家的都毫不逊色。

周冬冬并不知道周遇之的复杂心思,他得知这里原本也是叫做‘周家屯’之后更高兴了,扭头对周遇之道。

“那我跟爹住一个地方!”

“我们俩一样!”

等进了村,他还指着最显眼的那处宅院道:“爹,你家就是在这里吗?哇,我以前在周家屯也是住在这个位置,我爹说这里以前是周家祖宅。”

“我和爹住这边哦,对面住了伯伯一家。”

下了马车后就更不得了了,周冬冬拉着周遇之的手一间间屋子看过去,一会儿说这间屋子长得一样,是用来做什么什么的。一会儿又说这里应该要有一颗枣树,树下还要有一架秋千,因为另外一个家就是这样的,他小时候可爱玩秋千了。

至于门口的石狮子就更让他惊喜了,因为另外一个家没有,石狮子是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摆放的,周冬冬围着它们转了好几个圈。

等两人逛完,周遇之就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家”。

那个“家”里父母尚在,兄长也没有死在逃难的途中,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在周家屯。而后父母逐渐老去,兄长娶妻生子,‘自己’通过经商赚了一些钱,建了大宅院,多年后还有了一个孩子,名为‘冬冬’……

不过周遇之心志坚定,并不允许虚幻的场景在自己的脑海中停留太久。所以等安顿下来后,他便和儿子一起召见了封地上的几位属下。

封地如今有三位管事。

其中两个是被周冬冬任命为正副属官的金秋和孙有才,另外一位名为刘梁,是被周遇之特意安排过来管水泥工坊及琉璃工坊的,周冬冬之前并未见过。

一进门,三人齐齐行礼:“属下等拜见督主、小少爷。”

周冬冬看了鼓励地望着自己的爹一眼,然后有模有样地道:“免礼,赐座。”

接下来便是工作进度汇报。

水泥工坊和琉璃工坊没什么困难,都在蒸蒸日上。自从幽州依靠“迷宫阵”给了匈奴人一击后,水泥的好处就在幽州以及临近的青州、黄州等地流传开来,每天都有人去铺子里购买。

他们或是用来修路,或是用来修宅院,虽然水泥卖得很便宜,但每个月都能给周冬冬带来不菲的收入。

琉璃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供不应求,所以现在琉璃工坊还是走精品路线,做出来的东西一部分送到京城,一部分则留在了玉泉县售卖。因为琉璃价高且不重,一个箱子便能装下好几件,所以很多外地客商来抢购,然后卖到其他地方。

靠着这两样东西,不但周冬冬日进斗金,封地收税也收得盆满钵满。

至于封地这边,也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