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1/2)
第84章
不是好人的周遇之与王长茂商量好计划,约定了起事的大概日期,就给了他一匣子银票让他回幽州准备了。
周冬冬原本还打算邀请小舅舅参加自己给干爹举办的生辰宴呢,听到他说幽州有急事需要赶回去处理还有些失望。
周遇之安慰他,“再等几个月,你外祖母和小舅舅他们就会长住京城了。”
冬冬顺利登基后,作为功臣和外戚的王家一个承恩公的爵位是少不了的,而为了避免王家在幽州的势力越来越大,将来出现幽州百姓只闻王家而不听朝廷号令的事,也有必要将他们和幽州隔离开,这对所有人都好。
周遇之可不想儿子的天下出现一个幽州王。
而这事王长茂也同意了。
他虽然放不下幽州百姓,但也知道周遇之不同于先帝,是决不能容忍朝堂上出现第二个声音的。而且外甥成为皇帝的话,王家迁至京城也更有利于将来——在幽州他只能统领幽州军,但迁至京城就不一定了。
周遇之也允诺了不会夺取王家兵权。
其实王长茂同意全家搬至京城,还有个不好说出口的担忧,那就是如今冬冬还小,即便是成了皇帝,那也是需要周遇之摄政的。端看周遇之在短短的几年里便篡位成功,他也担心等冬冬长大后,他们叔侄的情分不如今日。
万一以后周遇之又想换个皇帝了呢?
虽然姓周的因身体所限,这辈子都不会有亲生儿子,但往后的事谁能说得准?万一他要的只是一个傀儡,等冬冬长大以后再换个小的呢?
这种猜测王长茂虽然不会对谁说,但作为外甥在世间最为亲近的几个人之一,他却不得不去思考,去筹谋。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王家远在幽州是没有丝毫抗争之力的,所以他们必须待在京城。冬冬虽然幼年失亲,但他还有外祖母,还有他这个小舅舅。三姐待他很好,他是不会让三姐唯一的骨肉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的。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王长茂低调来京,然后又低调地回去了,从头至尾都没有引起旁人的关注。
而在此期间,朝廷加征“修宫钱”三年、半年内献金银可升官、以“无战”为由减去幽州军饷一年的旨意也沿着驿站传遍天下。
得到饷银没了消息的幽州军自然是愤怒的,还有人嚷嚷着“老子要杀入京城,杀了那些狗官”,但都被早有准备的王长茂和将领们安抚下去了,他们大张旗鼓地变卖家产,给将士们补发饷银,并允诺会为幽州军讨回公道。
但普通百姓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他们日夜劳作,勤勤恳恳,一家人忙得脚不沾地只为了农忙时能吃上几顿饱饭,哪怕地里种出来的东西一半都要用来交税也不敢有怨言。
可这一切都被“修宫钱”毁了。
稳坐庙堂之上的那些大人们说往后三年皆加一成“修宫钱”,三年后便取消,但经过层层盘剥,到了百姓耳边却变成了加税三成!
百姓们活不下去,于是或弃地逃跑占山为寇、或全家卖身入权贵之家寻求庇护、或奋起抗争后被捕被杀,因此时丧命者不知凡几。
政令所到之处,无不哭声遍野。
更有某地县令升官心切,不顾此时已是冬日,带着人挨家挨户搜刮口粮凑“修宫钱”,终引得某村揭竿而起,不到半月便聚集了千余人攻破县衙!而后为首者振臂一呼,以“杀死狗官、夺回粮食”为口号再下两县!
当然,听到新政令后欢欣鼓舞的人也有。
他们或是豪族、或是富商、或是某地官员,得知向朝廷献上金银后可以做官甚至是升官,但只在最近半年内有效,顿时激动不已。
那必然是真的啊!
这是诸位大人给他们的机会!
而且旨意里提到的“半年时间”更让他们觉得机会错过不再有,这次没抓住往后还不知道有没有了,于是个个蠢蠢欲动。毕竟做官和得到爵位不同,后者只是一个荣耀,但前者可是能为自身、为家族谋取利益的。
出点钱算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所以自圣旨下发后的第二日起,便有人驾着马车往户部送银,少则千余两,多则几万两,不过短短半月,便几乎填满了户部的其中一个库房。
这样的情景,好像回到了刘廉提出“献金得爵”的二十多年前,一箱箱银子往户部擡,一家又一家大摆宴席庆贺升官升爵。
一派繁华景象。
……
周府,处处张灯结彩。
这并不是和最近京城某些人家那样,庆祝家中有人升官,而是今天是周冬冬干爹,顾命大臣兼东厂督主周遇之二十八岁的生辰。
早在半个月前,周冬冬就开始为干爹的生辰宴做准备了,因为他想起前阵子干爹说“三年孝期已过,冬冬你今年的生辰要大办”的事,因为这事干爹在自己生辰那天准备了宴席,让很多很多人来祝贺,自己也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礼物。
周冬冬很开心,他想让爹也那么开心!
不过他也知道,爹虽然有很多同僚和属下,但其实他不太爱热闹,对那些不是朋友的人常常都是皮笑肉不笑,很看不上。所以这次爹过生辰,周冬冬就打算只请爹聊得来的那些朋友,这样在爹生辰这一日,他就不会看到他不喜欢的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