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1/2)
番外三
周冬冬说做就做,下午便带人出了宫。
不过和他做青州侯时身边只有赵江、钱汪两个侍卫不同,成为皇帝后的他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不但有御林军开道,身边还跟着百余名侍卫,除此之外跑前跑后传递消息的太监和在銮舆上服侍的宫女也不少。
赵江和钱汪是周冬冬身边的老人了,自从他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跟在他身边,办事尽心尽力,所以现在都升官了,是四品的御前侍卫。
至于宫女同样是周冬冬熟悉的,就是之前从宫中出去,在周府任职过一段时间的阿青,如今为从二品的御侍。
因为熟人们都在,所以一路上周冬冬都没有觉得无聊。
等到了赵府所在的街道,更是一片安静,锦衣卫们隔几步就站了一个人,闲杂人等根本不能靠近。见到御驾亲临,他们刷刷跪地。
“参加陛下!”
周冬冬从銮舆上探出头来,示意他们起身,然后让人去敲门。
而此时的赵府内,赵良策这位前朝次辅正和两位心腹门生交代后事。
“……周遇之此人,深不可测。”
“我虽与他同朝为官,但却不知他什么时候起了谋逆之心,也不知道他竟然和王家关系莫逆,以至于酿成今日之祸。”
“此祸在他、在刘廉、亦在我!”
“周遇之祸在有不臣之心;刘廉祸在鱼肉百姓,罔顾社稷;而我祸在优柔寡断,未能及时发觉朝中的异常。”说到这里,赵良策叹息一声,“早在三年前,他将张浩正顺路送去幽州时,我便应该察觉出不对的。”
他说的是三年前立太孙一事时,当时的左都御史张浩正坚决反对立年幼的赵烨,于是联合了其余两位御史在金銮殿内撞柱直谏。结果三人流血倒地的场景把才六岁的赵烨吓坏了,险些一病不起,于是三人被下了大狱。
最后是周遇之进言,将三人贬至幽州。
当时赵良策不是没有怀疑,但还是被周遇之及王长茂表现出来的不对付迷惑住了,以为周遇之只是个寻常奸臣,甚至为了抵抗越发势大的刘廉,他和对方在某些事情上还有了默契,后面这一点也是改朝换代后最让他难受的地方。
总觉得自己成了帮凶!
先帝驾崩后的三年里从刑部尚书到工部尚书,如今更是成为了“前朝余孽”的简严忙宽慰道:“大人言重了!”
“不但是您未能察觉,我等更是被蒙在鼓里啊!”
翰林院大学士唐叔仲亦点头,“是啊,我们都没有想到。”
他们防备过刘廉把持朝政、防备过晋王父子取而代之,还防备过镇西亲王谋反,但谁都没有防备身为太监的周遇之会谋朝篡位。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叹息。
过了一会儿,还是赵良策先提起了精神,道:“如今刘廉及其在京城的门人、党羽等皆已下狱,以周遇之的性情,地方上的那些或许罢了,但京城的这些人他是断不能容的。”
“而这正是你们的机会!”
“新朝初立,虽不是百废待兴,但想要办事还是需要不少人的。待老夫回乡之后,其他人就靠你们了,我观那周遇之自从成为顾命大臣之后,对其门人多有约束,贪赃枉法者甚少……”
提到这个赵良策又懊恼自己以前想的是对方开始爱惜羽毛了,完全没想到是别有用心,是以一阵黯然,过了一会儿才道:“……想来只要你们忠心办差,性命应是无碍的。实在不行还可自请外放,就像浩正那般在地方上给百姓们做些实事也未尝不可。”
简严和唐叔仲齐齐喊了一声“大人……”,但赵良策还是摆摆手道:“不必多言,老夫此意已决。”
“况且老夫做了十余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次辅,能在此次宫变中保下自己和安王的性命已是万幸了,也对得起先帝。”
“其余的不必强求。”
那周遇之想让他为新朝效力,但自己年事已高,且自己存在一日,简严等人碍于旧情便会听从一日,长此以往必会让周遇之和新帝忌惮。
只有自己告老还乡,他们这些人才能另谋出路。
赵良策觉得如此对谁都好。
简严和唐叔仲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对视一眼后叹了口气。
而正当几人商量后续事情的时候,赵府的门房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老爷,老爷——”他的表情非常惶恐,声音更是大得屋内的三人都听见了。
“陛下,陛下在门口啊老爷!”
“陛下驾临,老爷你快去,快去接驾啊!”
陛下驾临,如今就在门口?
接驾???
屋内的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门房再三催促才慌忙地整理了衣裳,然后往大门口赶去。
至于简严和唐叔仲原本想要躲起来的,因为他们两个今天前往赵府完全没有大张旗鼓,反而是私下前来。而且这个时候被新朝的人看到他们三人坐在一起,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想要致仕的赵良策而言。
但赵良策却苦笑道:“你们难道以为京城发生的事,能瞒得了周遇之?罢了,你们也一起来吧,让我们看看这位小皇帝想要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