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古代当咸鱼 > 第70章

第70章(2/2)

目录

“都不喜欢吃吗?”裴清说完才发现太子居然一下都没动,脸上还有点为难,以为他不喜欢吃这些。

“不是,是……”太子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转而问道,“为什么要卤这些,鸡腿卤得不好吃吗?”

“鸡腿卤起来也还好,但是需要时间入味,而且今天不是做了炸鸡腿吗,卤味就不想再做鸡腿了,怕吃腻了。”裴清说。

太子有些明白,不过他觉得自己是不会吃腻的,毕竟他现在还馋鸡腿呢,只是裴清做的时候又不知道他会来,是给自己做的,自然是按照他的习惯来。

尽管有些不适应,太子还是夹了一个鸡翅尝尝,庆幸裴清将鸡翅从中间斩开了,不然他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吃。

鸡翅一入口,太子就发现这卤味的香气居然已经浸透了食材,咬一口就是淡淡的卤香气,而鸡翅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吃起来没有想象中的黏糊,反而很清爽,皮带着点韧性,而啃完半块鸡翅的皮肉,发现居然连骨头都是带着卤味香。

好吃!

太子本以为炸鸡腿的味道就很好了,可没想到这卤味的味道也没差到哪里去,甚至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本来太子是打算吃个鸡翅就不吃了,可是吃完手里的鸡翅,他又忍不住夹了些别的鸭翅和鸡爪鸭爪,这时候他又发现卤这些翅爪的好处了。

如果是鸡腿,那吃两三个就有点饱了,毕竟那是扎扎实实的肉,可这翅爪骨头占了大多数的分量,皮肉则比较少,能啃好一会。

唯一的问题就是吃起来确实有些不甚雅观,要是能把骨头弄下来……

太子想了下摇摇头,一来很麻烦,二来,他总感觉带着骨头似乎更好吃点,就是吃相,太子忽然注意到了裴清也已经吃起来了,吃相也是不太好看。

既然大家都是一个吃相,那似乎在这一刻,也不用太讲究什么了。

裴清本来不馋,可看着太子啃爪子翅膀的模样,就忍不住也想啃点,只是鸡腿有个把可以拿着,而这些卤味要是还用手,多少显得不太好看,裴清也就没有继续挑战太子的底线,还是选择了用筷子吃,反正筷子使得灵活,也不是吃不成。

太子在裴清这边吃饱喝足了,还被裴清送了一份带着汤汁的卤味才离开。

太子带着一锅吃得回东宫自然是瞒不过皇帝的,皇子出门后带些东西回宫这是常事,皇帝也不奇怪,可带着一锅食物回来就有些奇葩了,毕竟谁出门带小吃会把锅也带回来。

而得知这是太子从裴清那边拿回来的,加上政务都处理完了,皇帝干脆来东宫一趟,也算满足他的好奇心。

毕竟能让太子带回来的吃的,味道应该是不差。

而这一尝,皇帝也有些管不住嘴了,以往的菜品不管是蒸煮炒烤炙,都没有这种味道,而且这香料也不知道是怎么放的,真是让香气浸入到食材的骨子里,而且因为肉少,吃不少都感觉没有吃什么,就有点停不下来了。

于是在太子错愕的眼神中,就看到皇帝吃着吃着就把他的卤味锅端走了,因为裴清说过这卤味的汤汁还能再卤点食材,太子也就和皇帝说了。

***

因为天气变得炎热,崇文馆的教学也暂时放缓了,上午的经学课还是照常,只是午后的武学课减少了不少,裴清总算是感受到了难得的清闲。

人一闲,就爱往外跑,尤其是出城玩,不过裴清出城也不会去哪里,大部分时候就是去田庄,或者去田庄隔壁的农学研究院。

裴清分外地希望其他农学家能培育出高产的作物,可是作为一个吃货,裴清希望高产和美味可以共有,又要高产,又要好吃。

而对于裴清的要求,农学研究院的人都觉得裴清想要得太多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

唯独李兆林觉得裴清要求得不过分,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呢,只是想要高产又好吃,需要的时间绝对不少。

裴清一到农学研究院,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一问才知道,是这天旱了好些日子了,再旱下去就要成灾了。

他们是农学研究院,是在朝廷的安排下搞作物研究的,哪怕是旱了,也能想办法弄水来浇灌田亩,可附近村庄的百姓不行,现在又正是作物要成熟的时节,也是需要水的,没有水,作物就会减产。

可水就那些,为了抢水,这附近的村子都差点打起来,要不是被农学研究院的人发现,然后让官兵制止,恐怕就会出现流血事件。

只是他们能拦一次却拦不住第二次,只要缺水的日子继续下去,为了争水,迟早还是会再打起来。

而且不光是这个让他们担心,不少农学研究院的农户都是京畿这一圈地方的人,自家也有田地,可按照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京畿这一片都在闹旱灾,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愁。

好在去年还算风调雨顺,家中的粮食也不是很缺,哪怕旱了农作物减产,可只要能收割,他们也能撑下去。

可他们现在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一件有些可怕的事。

“什么事?”裴清听到这里,有些着急地问。

“蝗灾!”李兆林苦着一张脸吐出两个字。

裴清对于所谓的蝗灾没有很多了解,毕竟在现代也很少遇到蝗灾,而唯一有了解的就是他在新闻上看过哪里有蝗灾,然后有人赶着鸡鸭跟着蝗灾一起走,让鸡鸭吃这些蝗虫。

可他这些天也看过不少史书,大旱,洪水,蝗灾,可谓是自然界的顶级天灾了,不过大旱和洪水算是自然引发的,没有办法制止,只能靠着灾前兴修水利预防,灾后赈济救灾,而蝗灾似乎是可以预防的。

裴清还在思考,李兆林带着裴清到了田地里来,示意他仔细看。

裴清左右看了看,如果李兆林之前没有说,他可能也就忽略了,毕竟在田地里看到跳来跳去的虫子实属常见,而有鸟也挺常见的,现代还能说这些东西变少了,可古代,那是真的多。

而现在,裴清仔细地看了一会,回忆了一番,和记忆中相比,跳跃的蝗虫数量是有些多了,虽然还不能算是密密麻麻成蝗灾了,但是显而易见,继续这么发展下去,还真的可能……

等下,裴清猛地想起来,原文中似乎描述过这段事,因为登基没多久,就又是旱灾又是蝗灾,以至于有人偷偷引导,试图抨击皇帝的皇位得来不正,不孝顺太上皇,加之那时候太上皇对皇帝的态度也确实不太好,以至于很是闹了一场。

虽然最后对方吃了一个大亏,可皇帝的名声也有了瑕疵。

不过现在,就裴清了解,或许是吃得舒心,加上可以用轮椅出门,太子又在一边做助攻,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似乎缓解了一些,虽然没有办法恢复到往日的父慈子孝,可也算是比较平和。

当然,就谢云煜的猜测,也可能是皇帝在位这一年多做的确实不错,太上皇也是看在眼里的,想挑刺也不好挑,更何况就算是有人偷偷地以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试图攻击皇帝,可皇帝这一年给百姓做的贡献不少,推广曲辕犁就让不少百姓归心,百姓开心了,对于那些流言蜚语也就不太在乎,有些甚至还偷偷地去官府举报搞流言的人。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原文的剧情应该不太会发生了,只是蝗灾是不在其中的。

“裴公子,你也看到了,还有这里。”李兆林见裴清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也算是松了口气,他们这些人去上书说有蝗灾的话,就怕没人听,或者等朝廷发现时间也晚了,可裴清不一样,他们听说皇帝时不时地会亲自见裴清,那裴清说一下蝗灾的事就容易多了,也更容易让朝廷重视。

李兆林又带着裴清到了田埂边,用铲子挖了几下,就挖出了一堆的蝗虫卵,踩死后,然后又带着裴清到河岸边,又挖出一堆蝗虫卵。

“裴公子,你也看到了,就这么一片地方,就有这么多蝗虫卵,那些蝗虫甚至还在繁殖,而这些卵只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就可以孵化出来了,到那时……”李兆林嘴唇颤抖,他实在是太了解蝗灾的危害了。

如果说旱灾还能给百姓留下一点收成,那么蝗灾一旦来了,什么都不会给百姓留下,成群的蝗虫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吞噬得干干净净,到了那时候,就算百姓想吃野菜过活都不行了。

“有多少个地方是这样的?”裴清虽然确定有蝗灾到来,也知道李兆林他们的想法,但是如果他要汇报给皇帝的话,就这么一点证据还不足以让皇帝相信,他需要更多的证据。

李兆林听出裴清的言外之意,大喜过望,毕竟他研究过,在蝗虫还没有成灾的时候,还是有办法尽量减弱蝗灾的威力,不说别的,这虫卵在地上,人挖出来弄死了,这蝗虫不就减少了一部分,总比成虫成片飞起来容易处理。

李兆林又带着裴清到处看了下,裴清越看越心惊,这蝗虫是真的到处是了,不光是农学研究院这片地方,裴清直接拉着李兆林在京都附近的地界都走了一遍,毕竟他对蝗虫产卵地了解也不够多,只能让李兆林来指。

“这事我会到时候去禀告给陛下,不过你们有处理蝗虫的办法吗?”裴清返回农学研究院后,询问其他人,虽然他也有一些处理蝗虫的办法,但他现在也不好直接说出来,毕竟他以前又没了解过这些,贸然说出来,就又成了梦中寻宝,他之前好不容易才稍微改变了一点观念,别又恢复原样了。

作为农学家,众人怎么可能没有防治蝗虫的办法,都纷纷说了出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