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末(1/2)
一年之末
贾氏搭进来的石墨矿在高阳郡的东侧,距离高阳县有段距离,考虑到冻疮只要生过一次便容易复发,秦琬老老实实换乘了马车。
由于此时正是卖炭的好时节,通往煤矿的道路被铺上了一层煤渣,以方便来往商旅。
秦琬头戴鲜卑样式的兔毛风帽,身上披了一件厚重的红狐披风,脚上踩着一双鹿皮靴子,随张明月走在铺了层煤渣的黄土路上,远处传来窑工的号子声,周围来往的壮年男女步履匆匆,但看到张明月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问好。
张明月一一回应,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烂熟于心,秦琬立在一旁,丝毫不觉冷落,反而有些兴致盎然。
矿上的人家不算多,只有几十户,但后来规模扩大,吸纳了不少因无法越冬被迫下山的流民,这些流民的待遇自然没有高阳人的待遇好,仅仅是包吃包住而已,还都被分去做最艰难的洗煤工作,即便如此,依旧让人趋之若鹜。
原因无他,赵洛为了多赚钱,对外出售时只卖质量最好一批,剩下的残次品煤炭则被秦琬以近乎白送的价格提供给高阳县百姓,每家可凭户籍限量购买,而矿上干活的民工,则可以在每次开炉后免费捡一筐回去取暖。
包吃包住还负责冬日取暖,只是干活辛苦了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不对,还是有的。
秦琬立在一旁,擡头打量着被两个男子堵住的张明月,这是两个鲜卑人。
她给身后的护卫打了个手势,随时防备着两人闹事。
有风帽挡着,张明月其实不太能看清秦琬的表情,但郑平千叮咛万嘱咐,她能不能像赵户曹与云县丞那样得到郡主重用,就看她今日的表现,张明月自然希望能给郡主留下个好印象。
她耐着性子向两人解释:“高阳县的户籍由赵户曹亲自管理,你们想入籍我能理解,我也将这事报给了郑郎君,可赵户曹久不批复,我昨日还请郑郎君催催赵户曹,可赵户曹说要等郡主批复,郡主如今病着不能理事,你们何不耐心些?”
这两人用鲜卑话嘟囔了几句,见秦琬毫无反应,只得悻悻离去,离开时眼中的幽怨几乎要溢出来了。
秦琬满心疑惑,她敲了敲系统,“这两人方才说的鲜卑语是什么意思?”
系统愣了下,没想到秦琬除了抽卡还有主动搭理自己的一天,迅速回答:【他们在猜你是不是鲜卑人,想让你看在同族的份上拉他们一把,最好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让他们落户高阳县。】
这是什么脑回路?
秦琬无语,这两人为了入籍还真是什么门路都想出来了。
不过这么多流民也不能一直当黑户。
她将挡住眼睛的风帽往上推了推,问了今天第一个问题:“如今矿上一共收留了多少流民?男女各几何?父母妻子兄妹皆无的多吗[1]?”
张明月道:“流民共有121人,成丁107人占九成,丁男85人占八成,丁女22人占两成,年龄均在四十岁以下,最年长的才三十七岁,余下一成半丁共14人,全部为中男,并无老人与女子。无半分亲缘者共36人。”
最后这个数字听起来就有点可怕了。
“此事我会尽快解决。”
秦琬拢紧披风,又看到了方才那个鲜卑人,他正殷勤地帮一个中年男子干活,那中年男子却对他不假辞色。
张明月也注意到了,笑道:“普根与他家的女儿两情相悦,恰好如今高阳县立女户也宽松,刘老丈心疼女儿便故意刁难他,让普根到他家做赘婿,普根倒是不介意,可他没户籍便无法过赵户曹这一关,所以他才天天带着弟弟来堵我。”
秦琬眉眼舒缓,玩笑道:“倒是我耽误了一桩好姻缘。”
秦琬在高阳县实施的许多政策都需要有户籍才能享受,使得高阳百姓对户籍格外重视起来。
如果是以往,普根没有户籍也无妨,只要过了刘氏宗族这一关便是刘家的女婿,可现在普根没有户籍,在高阳人心里就是白白损失了到手的利益,刘老丈自然不乐意。
好在此事不难解决,赵洛先前一直拖着是因为秦琬不在,如今秦琬回来了,解决起来自然快。
她回府找出赵洛与送来的安置计划,只简单修改了确定无误后批复了同意。
赵洛的安置计划是卡着贫困户的线来的,丁男授田九亩,丁女授田七亩半,至于半丁则授田五亩。由于是荒地,前三年免税,年前获得户籍还可享受到明年开春的免费农具,如果不愿意种地,还可以选择留在矿上,条件会比种地高上一大截,但也更加危险。
最终张明月递上来的名单里,这批流民除了少数带着妻子的选择了种地,其他的都不太舍得矿上的优渥条件,最终选择留在了矿上。
这正符合赵洛的目的,矿上不能缺人,她又不能强留,因此钱财与安全只能二择其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