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1/2)
第51章
得知冉明彻来意,秦琬不禁莞尔。
“娘子可是头一个到我面前自荐的女郎,我岂能不给娘子一个机会?”
她笑着问:“不知娘子有何长处?欲求何职?”
这还能自己挑?
冉明彻诧异地看向秦琬,只见对方满眼笑意,仿佛她说什么都会答应。冉明彻一时怔住,最终还是遏制住趁机占便宜的心思,决定按照先前的计划一步一步来:“明彻略通经义,听闻殿下欲于国中兴学,明彻愿为一塾师,为国育才。”
想做老师,秦琬沉吟一瞬,问她:“娘子治何经?”
此时还没有四书的概念,士子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五经,但想要集齐五经并不容易,有名家作注的五经更是难寻,因此才会有学子四处游学寻访各家经义,能够学通一经的,便已经称得上士人t。
秦琬对冉家的情况有点了解,冉家世代从武,只有冉明彻一个爱好文学,即使冉家为她寻访名师,想要通习各家经义也不容易,但治何经关系到冉明彻将来的教学方向,自然不能轻易略过。
“明彻主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
冉明彻嘴上说略通,实则破有底气,所谓略通,很显然只是谦虚。
秦琬问:“娘子学《公羊》还是《谷梁》?”
春秋三传,公羊派与谷梁派都各有政治主张,后面虽然又牵扯到了今文经与古文经之争,多年战乱与朝局变换使得汉儒衰落,但从经义的选择上来观察一个人的性格与政治主张却还算可行,秦琬此言正是在试探冉明彻。
冉明彻的回答不走寻常路,她道:“明彻学的是《左氏春秋》。”
《左传》虽然也是春秋三传之一,但却更偏向史书,这个回答避重就轻,却着实聪明。
秦琬眉头微挑笑道:“娘子既然治《春秋》,不妨先来我府中为大夫。我虽有意于国中兴学,却不好直接用经义给幼童启蒙,故而我设了两位大夫专管编纂教材一事。女官虽识文断字,于经义上却不足,只用做寻常启蒙也就罢了,若要再往后学,他们便力不从心,不知娘子可愿主持此事?”
直接编纂教材……
冉明彻不是无知幼童,自然清楚其中的含义。
若只是为国养士,只用现行的启蒙教材便是,何必自己再费时费力编一本出来,最大的可能就是高阳郡主需要培养一批与她观点一致的士子出来。
如今这般,为国养士确实不假,但这国是周国还是高阳国就难说了。
察觉到冉明彻的迟疑,秦琬从容道:“良禽择木而栖,我年轻根基浅,娘子不愿也实属平常,直言拒绝便是,我又不是心胸狭隘之徒,还能因为这点小事记仇不成?”
冉明彻道:“非是不愿,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历来只有饱学鸿儒方才著书立说教化百姓,明彻何德何能,敢于诸位前辈相较?”
“若人人都不敢同前人比,世人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只怕祖宗听了都要从地下跳出来打人。”
冉明彻当即露出个笑,旋即又意识到不庄重,急忙绷起脸,秦琬摆手道:“我讲了笑话就是逗人笑的,绷着作甚。”冉明彻这才放松下来,又听秦琬道,“若只是为此,娘子不妨先不任职,只到我府上看看她们是如何编书的,若是过了一个月,娘子觉得合适,我再给娘子下聘如何?”
这已经体贴得不能再体贴了。
冉明彻当即答应下来,又向秦琬保证:“明彻一定谨言慎行,绝不泄露殿下府中之事。”
秦琬眉眼含笑,吩咐人送冉明彻离开。
只要人肯来,还怕留不住吗?
冉明彻果真如她所说,回家后没有在说起半分关于郡主府的事,陈姮问起她也只是摇头不语,见此情形哪还有不明白的,陈姮摇头失笑,只叹冉明彻一颗心都向着高阳郡主了。
冉定光是最后得知冉明彻跑去高阳郡主处做僚属的。
从两个外甥处得知此事,他难得对陈姮发了火:“明彻都做祖母了,不在家安养,却去给一个幼童做僚属,这像什么样子!你惯会纵容她,成何体统!”
陈姮据理力争:“陛下亲征驻跸高阳,可曾对高阳的女官表露出半分不满?你的规矩倒是比天子还大!若是明彻的年纪便需要安养,你还在外边做什么官?回家中养老算了!”
冉定光被陈姮堵得呼吸一滞,正要甩袖离开,便见陈姮放缓了语调。
“明彻自幼便无拘无束,性子一向烂漫,后来叫张定那贼子磋磨成如今那幅死气沉沉的模样,郎君这做兄长的瞧了不心疼吗?反正我是心疼的。”
张恒低声道:“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几年不曾开怀,那时候明彻才丁点大,”她伸手比了个到腰间的高度,冉定光也被她勾起了往事,接口道,“我记得那时候明彻时常在母亲面前为你说好话。”
“正是。”张恒擡起帕子拭泪,“我拿明彻当女儿养,她已经被耽搁了几十年,如今好不容易来了点兴致,家中的事又有新妇操持,别说她只是在高阳郡主府中做个属官,就是要天上的月亮,我也得搭个楼给她摘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