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第 83 章

第 83 章(2/2)

目录

建元帝冷哼一声:“庸人之见,市井杂谈,何必在意。”

“臣以为高阳王所言,甚合情理。”这次出言劝谏的是阳平王,“须知三人成虎,陛下不当轻忽才是。”

建元帝这才松口,还不忘叮嘱秦琬,不要在信中夸大其词,即使晋王世子不来,也不会影响他对晋王的信重。

但太子会不会因此觉得晋王是看不起他就不一定了,秦琬在心底补充道。

踏着大兴城中回荡的鼓声前往门下省休息时,秦琬终于有空询问她最关心的话题。

“不知陛下要如何安置长乐王?”

阳平王叹气:“陛下有意让阿恬去为桓帝守陵,命世子代为主持长乐王府事宜。”

听起来除了长乐王还活着,和魏赵燕三王的处理结果差不多。

但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何况长乐王还保留了爵位,建元帝还能真把自己年富力强亲弟弟丢去荒郊野外孤独终老吗?等过上几年,建元帝气消了,长乐王自然可以东山再起。

阳平王并未直接将秦琬带到休息的地方,而是先带着她在门下省各处走了一圈认路,才将她带到了属于她的院落。

知道秦琬此番改革必然要涉及官制,阳平王给她介绍的十分详细。

“前代旧制,散骑常侍虽隶门下,实则别为一省,又称散骑省。散骑省甚至一度侵占了中书省的制诰之权,力压两省,威势甚重。然散骑省僚属庞杂并无定员,名儒宗戚、勋贵子弟杂处其中,使得人员冗滞职权不明,便逐渐失权,又有御史大夫及其麾下诸御史不断与之争夺谏正监察之职,这几年越发艰难起来。”

秦琬认真记下,听完只有一个感觉:“三省与三公并立,尚书省诸曹与九卿争权,国中冗员未免太过。”

这哪是一个正经国家?

分明是一个杂糅了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由各个军头互相联姻妥协利益交换、勉强撑起来的草台班子!

“陛下这些年也试着处理过,但哪一方不是僚属众多,其中勋戚故旧盘根错节,除却大司农与户曹的交割还算清楚,其他的也只是勉力调和而已。”阳平王叹气,“王公从前与我说,若要改制,必以加重三省职权为要,可能担任公卿的不是随高祖征战的老族,就是皇家亲眷,哪是一句话就能料理干净的。”

阳平王说着又觉得自己这番话太过打击秦琬的自信心,便拍了拍秦琬的肩膀开解她:“此事陛下也没什么法子,你尽力而为便是,不要思虑过重。”

秦琬自己确实没什么办法,但她站在历史的下游,比之两眼一抹黑,全靠自身政治素养推动改革的建元帝和王肃,她有前人借鉴,自然更有底气。

“王公所言是正理,如今不比从前,前代地方牧守职权甚重,需报由朝廷处理的事务自然不多,九卿自可兼理皇家内务与外朝政事。”

秦琬点到即止,阳平王自动补全了秦琬的未尽之言,削减地方牧守的权力,将其收归朝廷是大势所趋,但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处理的政务成倍增加,九卿无法兼顾内外,便只能坐视分工更为明确的各曹分权。

而对于秦琬来说,由她参与进周国朝堂的制度设计中,想要借机夹带私货,比如将医官转正,借此把她在高阳培养的女医塞进朝廷的官僚体系中,也只是说服建元t帝及王肃等寥寥数人的心力。

甚至于她会趟这趟浑水,将女官转正才是根本目的。

她甚至反过来安慰阳平王:“左右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同他们耗,慢慢来就是。”

见秦琬并未急于求成,阳平王松了口气,秦琬在高阳的行事风格,一向是不动则已,一动便要彻底致敌于死地,他就怕秦琬到了朝中还是如此,届时得罪人事小,影响建元帝在勋戚中的威望事大。

秦琬拿着剪子剪去过长的蜡烛芯,室内光线当即一暗,阳平王看着天色,便叮嘱秦琬早些休息,别耽误了明天的朔日大朝。

见阳平王要走,秦琬急忙放下剪刀,拦住阳平王:“叔父留步,还有一事!”

阳平王疑惑地看过来,还有什么事?

秦琬叹气:“我在大兴还没住处呢。”

总不能一直睡在门下省吧?

一个人得被压榨成什么样,才天天睡在工作单位啊

就算她真的能把门下省当成自己家,她的僚属也得有地方安置啊!

阳平王恍然:“我说怎么一直觉得少了点什么?你且等等,我明日便和陛下说。”

秦琬无语,合着压根没给她安排住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