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1/2)
第95章
辛归大脑空白了一瞬,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对皇甫济的邀请敬谢不敏。
凭借治水与对多年来对蝗虫习性的深入研究,她在农学一道足以开宗立派,哪怕只考虑她绘图治水的本事,她也足以自成一门,若非将治水单列一门极有可能会招致朝臣的反对,毕竟朝堂上哪有那么多职务来安置学生,她也不会接受农学的推选。
现在皇甫济的招揽就更可笑了,若受了对方的招揽,她也只能做个画图的工具人罢了,哪比得上继续精研农田水利所带来的收益。
“图形山河所需人手不少,又少不得各地官员予以方便,归门下学生精通此法的虽不在少数,多年也只绘出了三郡的地形而已,用来治水只需十余年一换即可,足以应付。若用来行军,却颇为鸡肋。”
辛归诚恳道:“只除了大军深入漠北,或可带几位精通测绘之人,记录草原上各处水源分布,用以辅助行军。”
然而眼下周国四面皆敌,哪有精力经略草原。
但除了用于军事,这样一份地图,对于朝廷估算州郡农田数量的助益显然更大,十年一换的间隔恰好与他们再三合议过,最终才定稿的那份改革规划中所提到的审计部的职责相呼应。
这些话不是在如今的场合说,处在周国决策中心层的几人却都心知肚明。
似乎从到高阳开始,她就在一步一步为此筹谋。
建元帝隔着冕旒看向坐在群臣之中的秦琬,剥去了平日在他面前尊重中带着亲近信赖的笑意,对方看起来有种超乎年龄的沉静,如果忽略掉脸上还未完全褪去的婴儿肥,只看那双难掩锐气的眼睛,倒有几分厉王年轻时的模样。
这个念头方一冒出来,建元帝便自觉将其按灭,大抵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模样都差不多。
这么想的话,又显得坐在她身旁的东海王暮气太重,明明两人只差一岁。
孩子年纪大了,是不是得找点事情做?
可怀琰如此功绩,方才居于三品,如今东海王一无父荫二无功绩,突然给他授官会不会显得对怀琰过于苛刻了?
毕竟这么多年怀琰的心思他也能察觉一二,连阿萌同怀琰通信了一段时间便胆子大到敢插手地方政务,这种因男女之别造成的区别对待,对方只怕不会认为是理所应当。
倒不至于因此对他生出嫌隙,但会不会再干出点什么出格的事就不一定了。
看看这次高阳推出来的几家学派,都不知道湮灭了几百年的学说,偏偏被她一手续了起来,且拿出来的政绩都是实打实的,让人无从拒绝。
他都能想象出来,周国大规模任用女子为官的事传到他国,会被如何耻笑国中无人。
一个阿萌也就罢了,毕竟皇后子嗣不多,阿萌如果真能如怀琰一般,亦可引为太子臂助,若是其他的宗室女子也被怀琰带的不安于室,那可就麻烦了。
建元帝掩在袖下手指轻轻敲着膝盖,近支宗室子弟到年龄便恩荫出仕也是定例,不好贸然打破,或许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怀琰兼领中军官职。
一擡眼的功夫建元帝的心思便几经变换,一边听着下方的辩议,一边分心思索着给东海王安排个什么官职合适。
辛归与身后的一众弟子由禁军护送出皇城,恰好与城门外的冉明彻对上视线,两人对视一眼,只来及露出一个笑,冉明彻等人便被护卫催促着入内。
冉明彻在礼官的引导下步入凌云台,想到她准备的稿件,冉明彻深吸一口气跨过门槛,开宗明义:“明彻虽习儒学,然以为当世儒生擅改先贤之言,自董氏之后,俱为伪儒。”
原本有些百无聊赖的众人顿时惊醒起来,有的看向冉明彻,有的看向秦琬,还有则大着胆子看向上首的建元帝。
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宗亲则下意识端起了茶盏,准备听听冉明彻有何高论。
听这名字倒像是家中父母崇佛,难不成是比丘尼想要借此上位?
但没听说比丘尼还能成亲生子啊?
他们心中各自揣摩着秦琬推出冉明彻与儒生打擂台的目的,却不妨碍对秦琬心生敬佩。
不愧是高阳王,原来昨天女医证伪前代典籍只是开胃小菜,今天这才是正餐!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把天下儒生全都得罪完。
不成功,便成仁!
刺激!
虽然早在五年前建元帝就听秦琬亲口将当世儒学从头批评到脚,但再听一次,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颤。
他可是昨天才和朝臣一起,通过了邵西大儒段淳在大学中开设五经的议案,今天就要把人再拉来讨论一下儒学内部的学派问题,表示儒家经典自然可以教,但教的不是你学的那个版本,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做人。
当然,这是建立在冉明彻能辩过对方的基础上。
建元帝对冉明彻没什么信心,毕竟当世男子能够潜心钻研儒家经典的尚且不多,何况先天便在教育上受限的女子,哪怕是贵族女性,也要被女红针黹之事束缚,何况冉明彻出身不高,连儒家典籍都不定能够通读,想要和大儒辩经,简直是异想天开。
而跟在冉明彻身后的老年男子,才是建元帝会同意秦琬当着满朝大臣的面来这一出的决定性因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