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明(2/2)
沈云降当然能看出来。她本以为自己家就已经够简朴了,摆在府中的玉器金饰寥寥无几,可到了武安侯府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节俭。
这份节俭,自他们立府以来,从未打破过。
“我们可以一起修啊。”
她笑道,眼眸晶亮,“咱们将银两攒下来,总有一天,能有足够修锦棠园的数目的。”
邬斯衡和邬施礼没应和,反倒是邬施琅兴冲冲的答应下来:“好啊!咱们一起,四个人四份力,谁也不许赖账!”
虽然他们还没说话,但相当于是默认了。沈云降望了望笼罩在黑暗中,此时还堪称破败的锦棠园,点缀其中的梅花灿灿而绽。
她心中多了一份没来由的安心。
她轻轻合眼,于黑暗中感受到了无穷的希冀,正酝酿在心底某处,源源不断地上升。
是梅花给予的,或是这个未来就会别有洞天的废园,亦或是这三个人,和一只小狗。
困意来得突然,其他人似乎也是如此,拨弄柴火堆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迷迷糊糊的,她看向天。
原本漆黑一片的天幕,从远山头泛开了些微的湛蓝色。
苍苍天青,茫茫云海。
*
再睁眼,那片青已经变成了清澈透明的蓝,偶尔飘过几缕闲云,遮掩住刺目的日光。
沈云降回神之际,才发现自己是靠在邬斯衡肩膀睡过去的。
少年的肩膀端正且纹丝不动,让她睡梦中没有察觉到一点异样。
她立马坐直,看见邬施礼和邬施琅也是倚靠在一起睡的,现下还没醒。
她擡手整理了下鬓发,悄悄往邬斯衡那边望去,却发现少年也正看着她。
“你……”沈云降本想说“你也刚醒啊”,可忽然看到他眼底两道倦怠的青痕。
似乎已是倦极,少年低垂着眼,没什么精神气。
她想到了什么,不可置信道:“你没睡吗?”
一直坐直身子在给她当枕头,一宿都没合眼?
邬斯衡先是摇摇头,而后擡起那只缠满白布的手,道:“该换药了。”
四人一狗齐齐从锦棠园走出,下人们皆是一愣,不过也不能议论主人家的私事,便继续打扫起庭院来。
前院的树一夜间全变成了树墩子,沈云降便给邬施琅提议,待时节转暖,春日里可以重新栽树,到夏天又会如往常茂盛的。
反正一切都来得及。
赵至逐上门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上京,不知怎的也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武安侯夫妇耳中。
次日他们便赶了回来,邬谌入府换了朝服,未来得及见他们一面就赶去上朝了。李琡则是先去看了邬斯衡手上的伤,东问西问,有种不问清楚不罢休的气势。
最后还是邬斯衡说的。
从邬施礼在学堂和赵至逐打架开始,到赵至逐带人砸院子。
说的非常客观,客观到沈云降都觉得,他们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全部交代完后,四人紧张的看着表情凝重的李琡。
而李琡听完后面露欣慰,对他们道:“若是你们任人欺辱,阿娘才会觉得憋屈呢。”
终于度过了一关,他们舒了一口气,随即心情又沉重起来。
李琡这里好过关,邬谌那里就不一定了,而且是刚下朝的邬谌。
几人忐忑的等在正堂内,直到那道砖红色的身影出现在门外。
邬谌摘下纱帽,大步流星迈向主座,众人大气不敢出。
“赵霖已经上奏弹劾我了。”
邬谌道,目光凌厉,扫过四个低眉顺眼的孩子,“你们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没人敢接话。
他扔下纱帽,冷着脸道:“你们……”
终于还是要挨罚了。
沈云降忍不住闭上眼,等待着滔天怒火降临。
“你们为何不早些派人送消息给我?”
四人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你们早点送,我就好早点准备弹劾赵霖的奏折了,也不至于今日早朝被打个措不及防,”他捋了把胡子,叹气道,“要是我先说,这罪名就落到他们头上去了,可怜咱们的孩子……”
“相公。”
李琡温声喊他,“你现在先别埋怨孩子们了,先说说圣上到底怎么说的。”
邬谌道:“赵霖嘴毒,我不知全貌,据理力争也没争过去,圣上罚了我半年的俸禄,勒令咱们家的孩子不准再去书院。”
“这怎么行……”
邬施礼愕然道。
“本来就是孩子之间的事,圣上罚了俸禄就要作罢,谁知赵克赵霖二人狼狈为奸,硬是说的圣上下不来台,这才下了此令。”
邬谌顿了顿,继续道,“这事原先也是赵家先挑起的,他们恶人先告状,怨不得咱们。”
他看向邬斯衡的手,又看了看末座的沈云降,放缓了些,道:“罢了,不去就不去,自赵克这奸臣上任,书院哪还有书院的样子,咱们不稀罕这乌烟瘴气的书院。”
沈云降倒是没多大所谓,对书院最在意的应该是邬施礼。
但邬施礼此时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决定不再去书院后,邬斯衡和邬施礼又当起了沈云降的“夫子”。
而他们每日会去李琡的屋子里听学。李琡在嫁给邬谌前,也是上京远近闻名的才女,教他们绰绰有余。
四人又如元日那段时日,时时刻刻都能见到面,不同以往的是,邬施礼没有再为难过沈云降了,甚至有时候在沈云降抄他的书简时,他还会随口提出几个建议。
日子推磨似的,平平稳稳向后推了一周。
之前给他们送画像的画师又一次上门拜访,这次他还带了一个人。
在他们和武安侯夫妇的交谈中,沈云降得知在北院一向赏识邬斯衡的孟夫子便是画师孟先德的亲生兄长,孟夫子不愿失去邬斯衡这样一根好苗子,去和赵克理论时被革了职。
孟夫子心中没有一丝悔意,当即便收拾东西离开了书院。
如今孟先德带他来到武安侯府,就是为了让他继续当邬斯衡的夫子。
孟夫子爱才惜才之心,武安侯夫妇都看在眼里,答应了孟夫子此后可在武安侯府开个书院,每月还会付给他钱银。
这个消息一传出,立刻就有好些人慕名而来,其中就有城东关家的嫡长子,关寄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