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请男配享受人生[快穿] > 虐恋男配

虐恋男配(2/2)

目录

皇室政变,远在千里的佑安帮不上弟弟,只能努力平复心情,暗暗为他祈祷,希望弟弟一切顺利。

半个月后,第二封急报终于传入了王庭。

魏国皇帝驾崩,传位第六子。先帝驾崩前,诸皇子逼宫至正殿,兄弟相残,三皇子险胜。然而三皇子还未来得及高兴,正殿以及四周突然冲出皇帝亲卫和一支陌生的队伍,将所有人一网打尽。

据说已经驾崩的老皇帝被人擡着出了正殿,痛斥这些造反的儿子,亲口把这些儿子贬为庶人,死了的都不放过。

骂完儿子,老皇帝一口血喷出,昏了过去。

次日,皇帝驾崩,留下遗诏,传位第六子。

佑安拿着急报,看了又看,终于松出一口气。

乌骞小心扶着妻子的腰,见她终于安下心,跟着松了一口气:“弟弟的信件后脚定会到,但有了这个消息,你也可以安心了,这些日子我和宝儿都担心你呢,尤其是我,两头担心。”

佑安听得想笑,也终于有了笑的心情,摸摸丈夫的胡子:“辛苦你了。”

乌骞凑过去:“亲一下。”

佑安亲在他唇上:“我有点困。”

乌骞将人打横抱起:“是该困了,这几天夜里你都没怎么睡。”

佑安靠进他怀里咕哝:“怎么睡得着呢,我就这么一个弟弟,还关系着漠犁的未来……”

乌骞听到她心忧之处还有漠犁,嘴角忍不住勾起,低头去看她,去发现人已经呼吸均匀地睡过去了。

“辛苦你了。”他低声说了一句。

六皇子,魏国新帝的家书一个月后才到漠犁,信中简略说了当时的情况,和急报上差不多。也是,皇位争夺那么激烈,明显各显手段。就算赢了,又怎么会对外说自己是如何得到帝位的。问就是先帝传位,名正言顺,那些逼宫的都是乱臣贼子。

这封家书主要是邀请佑安这个姐姐,请她携夫君一起回魏国。新帝登基的第一件事,是封佑安为长公主,并在都城建长公主府。

若是佑安没有怀孕,乌骞和佑安都擅长骑马,倒不介意快马去一趟都城,如今漠犁内政安稳,他们离开几个月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佑安怀孕在身,即便能适应颠簸的慢速马车,也耗不起这个时间,路上一走近一年,来回两年过去,孩子生在半路不说,哪个国家能让国王出走两年。

佑安自己都拒绝了,虽然深深遗憾,却也知道现实。她也有家有夫君孩儿啦,不是从前那样,说回去就能回去了。

新帝听说姐姐又有了身孕,加上心心念念姐弟重逢又不能实现的遗憾,收到回信后,当即派了一队使臣,送了好几车贺礼来到漠犁。

这一次的使臣,和范常检那回全然不同,他们进退有据,对公主关切非常,拿出来的贺礼贵重得差点闪瞎漠犁大臣的眼,狠狠帮新帝炫了一把富,为公主撑了一回腰,是真正娘家人的样子了。

乌骞觉得那个小舅子也有点年轻人的幼稚,佑安一边说弟弟胡闹,一边却湿润了眼眶,大抵这是她出嫁多年第一次感受到真正出自娘家亲人的关怀吧。不是基于政治需要的支持,而是单纯来源于亲情。

佑安和弟弟的感情不一般。姐弟从小相依为命,她作为姐姐更是对弟弟爱护有加。后来和亲,她是为自己也为弟弟争取利益,虽然结局还算美满,却姐弟分离,一生难见。再后来,佑安自己在草原博出生路,还反过来带着夫家支持弟弟夺位,为弟弟的皇位出了大力。

佑安是新帝一生的遗憾和歉疚,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人。

这份感情和牵绊,可以让新帝终其一生都对漠犁关照有加,只要佑安在,佑安的孩子在,他绝不会与漠犁争抢利益,还会能帮就帮。只要是漠犁想要的技术,魏国朝廷不仅不藏私,还愿意派人带着物料亲自去草原传授,织布、造纸、木工、医术、种植……什么都有。

乌骞也不是那种吸血鬼亲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魏国送来技术,他送去马匹,教魏人养马驯马,提升他们的骑兵作战能力。两国一起练兵,一起震慑月奴,让月奴不敢南下。

漠犁本就对魏国很重要,是魏国牵制月奴的重要盟友,如今加上这份感情,两国关系坚若磐石,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蜜月期。

攘外安内,乌骞成功达成这个目标,并且能够维持几十年,漠犁开始进入他预想的轨道,快速发展。

佑安在这样安心的氛围中生下了第二胎,是个男娃。宝儿很诧异,点着弟弟的小肚子生气:“不是让你先让妹妹来吗?你怎么还抢先了呢!”

乌骞笑得不行,抱着女儿看着妻子和她怀里的儿子:“母后有个弟弟,宝儿也有个弟弟,以后宝儿与弟弟要像母后和舅舅一样相亲相爱,互相扶持,好不好?”

宝儿知道那个没见过的舅舅,那可是送了她几大车玩具宝贝的神秘人物。她立刻大声说好!

佑安被乌骞说中了心思,温情脉脉地看着他。的确,看着自己的小儿女,她想到了过去的自己和弟弟,就像一个轮回一样。

乌骞蒙住女儿的眼睛,亲了亲疲惫的妻子:“我们要让宝儿和弟弟一生幸福无忧。”

“嗯。”

时光一年一年过去,宝儿牵着弟弟逐渐长大,牵着牵着,弟弟手里也牵上了“被插队”晚来的妹妹,三姐弟在草原像小鹰一样逐渐展翅,乌骞和佑安则渐渐老去。

拓于氏在宝儿七岁那年去世了,她走得很安详,人生最后几年,家人相聚时她总忍不住感慨:一辈子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

让母亲享福余生,心中无憾地离开,乌骞也觉得自己这一路走得并无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