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2)
“干吗,这凭实力,又不是走关系,”吕薇撺掇,“你要真有那实力,干吗让钱给别人赚,肥水还不流外人田,而且我真是非常着急。”
林林小声说这恐怕不符合规定。
吕薇道:“用笔名,没人知道,只要译稿合格,皆大欢喜。”林林还在推脱,说自己真没时间。吕薇真急了,说你要不帮我,我真完不成任务了。林林被磨得没办法,只好说现看看原著再说。
很快,王萌的肚子挺起来了。倒是日日来上班,一天不缺。到了办公室,就看看吴冠分配给她的自然来稿,她挨个给作者写退稿信。吴冠提醒她林林当初犯下的错误——不要轻易臧否作者的稿件。当然,没点明“肇事者”是李林林。
王萌谨遵教诲,很快就写得一手好退稿信。她的风格是简短、果断。基本写个擡头,问好。然后直接切入主题:十分遗憾,您的稿件与我社出版计划不符,特此退稿。请它投。署名落出版社,绝不暴露自己。
大川呢,见林林这边没有合作的可能,便转投陈志闯。大川嘴甜,志闯也愿意利用小弟干活儿,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出双入对”。
志闯的《汉朝往事不如烟》印出来了。他很得意地送了一本给林林。“怎么样?”他问林林。
林林答:“真棒。”这属于客气话了。她才看不上这种书。不过志闯倒是识时务,书一出来,他就又去朱主任那打关系。目的很明确,为他的书争取在新华书店的位置。朱主任也投桃报李,位置争取了两周。果然,销售数据很好看。虽然第三周这书就开始疲软,但志闯果断从第三周就不再往社QQ群里发销售数据。让自己销售成绩停在最美的顶点。
可以了。他跟桃根强调,“印象,懂吗,印象很重要,社领导觉得你是一个能干的编辑,你就是个能干的编辑。大家都说你畅销,那你就是畅销。”
志闯的事业风生水起,林林的生活平淡无奇。插图本的稿子在走三校。两学术专著,选题报了,通过了一本,另一本还在争取中。她依旧每天半下午去图书室看报纸、杂志,寻找新的选题线索。吴冠给编辑们开会,仍然大声疾呼,“要走出去,编辑要勇于走出去!”他还引用胡明月的名言,“编辑就是请客吃饭!”可是,去请谁吃饭呢,林林实在闹不明白。她总感觉自己目前还在文学圈之外。尤其是纯文学的圈子。她觉得即便是吴冠,也仅仅是在圈子边缘游走。
的确,吴冠有纯文学的资源,可他多少年没拿到名家大长篇的首发。别说大长篇,就是小长篇、中篇单行本的首发都不多。各地的作协资源,他虽然有,但互动稀疏得很。这其中还有一层尴尬。时代在转变,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崛起之后,纯文学市场在萎缩,只有大家、名家还能卖一拨。而且多半是长篇或者八万字左右的小长篇。至于那些期刊作家,许多与出版是割裂的。他们多少年都出不了一本书,偶尔出了,无论是出版社投资还是有经费支持,都很难在市场有亮眼表现。“好时代”一去不返,纯文学正在圈子化,出了圈子,读者认识你谁?具有号召力的作家还是八十年代成名的那几位。不消说,这些人早都被专业出版社伺候得好好地,抢得毛都不剩,星火这类出版机构根本没机会染指。
就比如现在,林林看了半年的文学期刊,实在找不到几个具有出版价值的作家、作品。稍微有出版价值的呢,她想办法联系,人家通常礼貌地说,“不好意思,已经签出去了。”
好东西总有人抢,她总迟到。
好在,这一年林林也并非全无喜事。某天晚上,在她不经意跟老邱提及同编辑室的小姑娘未婚先孕的事。
老邱放下书,一本正经地,“我们不能这样。”
林林被他的态度逗乐,“说什么呢。”
老邱盯着她看,“我们得按照程序来呀。”
林林侧过身子,对着光,看她的袖珍版《红楼梦》,再一转脸,老邱扑了上来。跟着要吻。
林林惊叫,“干什么!程序都不对!”
老邱二话不说,翻身下床单膝跪地,好家伙,他还半裸着,“咱们领证吧。”
天!他在求婚。林林心乱跳。
“别胡闹。”
“真的,”老邱去摸出床边的裤子,套出银行卡来,“这是我工资,以后你当家。”
林林感动得眼眶红了。猝不及防。幸福砸脑袋上了。可她还是要有姿态。
“就这么多?”她还嫌他的情话不够动人。
老邱想了想,“还要什么,”他的浪漫太接地气,“你一切我包了,”沿口唾沫,“你就做你的书,卖不掉也没关系。”
林林蹬了他一脚,“我要做畅销书!纯文学也得畅销!”老邱一把抱住她,嘴里喃喃说畅销畅销,必须畅销,他还说,反正你这辈子就滞销在我这儿了。
林林结婚了,她暂时没通知社里,没给同事们发喜糖。她只是跟老邱领了证,只有家里人知道,她打算等有了孩子,再一并大办。老邱实在是忙,翻过秋天,就要去新加坡出差。林林虽然不太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但老邱要发展事业,她不能拦着。她是个不太能挣钱的,老邱得上。不然这个家怎么办。
这日,林林照例在资料室看杂志,突然间,她在最新一期《小说时代》上看到一部小长篇,作者袁一航,是从文学比赛出来的,过去有点人气,但近几年转纯文学不太成功,势头下去了。但这部《菩萨蛮》是个例外。小说讲述民国时代一对姐妹花分别走向国共两党的故事。笔力老到。故事还算精彩。而且刚好赶上这一段民国热。
林林一口气读完,两眼放光,整个人差点跳起来。这是好稿子!她等不及回办公室,直接问资料室大姐,能借电话用一下吗。大姐正在做手工,笑吟吟地说你打你打。杂志上的电话打不通,她就打到114查号台,查到《小说时代》杂志社的准确电话。
通了。
接电话的是个小姑娘。林林自报家门,说明来意。那边小姑娘倒没为难人,径直说:“电话号码我们不能透露的,不符合规定。”
林林恳求,不愿意放电话,话说得密密地,言语里都是急促。小姑娘似乎动了恻隐之心,“电子邮箱你要不啦。”林林连忙说要。
小姑娘说了声稍等。林林心噗通噗通,数着拍子,过了好一会儿,那小姑娘又回到电话边,用一种清脆的声音道,“你记一下……”林林连忙拿起笔,顾不上找纸,直接在手掌心抄下邮箱地址。
放下电话,林林突然笑了一声,大姐擡头看,以为她神经了。林林这才匆忙收敛,去桌子旁,把邮箱地址仔仔细细抄写在本子上。好嘛!今儿晚上又有事做了。她打算好好措辞,给袁一航写一封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欲罢不能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