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2)
吴冠跟着道:“志闯父母都不在了,没人帮,又要养老婆孩子,”陡然严肃,“男编辑,总是比女编辑要苦一点……”
林林脑子里的神经像突然断了似的,半晌她才回过神来。主任的意思是,他自己不署名,跟张红娇练手做书的,是陈志闯?凭什么?!好不容易,她理解了,就因为他困难,就因为他是男的?!
吴冠还在说,“他得发展……房子还没买……”跟念经似的。林林竭力遏制胸腔内的汹涌,吴冠说,她时不时点点头。吴冠又说:“来日方长,有句话不该我说,但咱们都是自己人,我不怕站在兄长的立场,你看看王萌。”
吴冠的笑容很市井。
林林懵。
吴冠继续,“人生大事先办了,后面再慢慢发展事业。”
哦,明白了,是让她先生孩子。林林本能不爽,可细品品,她又实在挑不出什么错来。吴冠、戴琪、吕薇乃至于刚来的王萌,他们都合乎自然,合乎常理。身为女人,如果这辈子还想生儿育女,这个年岁,已经不早了。这才是大事。可是,她的事业,她做书的梦想呢,她来到出版社,还没做出一本可心的值得骄傲的书,她的急切与焦虑谁明白。
吕薇说得没错,出版社不久的将来,会“遍地孕妇”。不排除好多人钻窟窿打眼,找关系铺路子来到这儿,就是图个安稳。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来生孩子的。就好比校对科新来的那位,从文工团过来的,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宣布怀孕。比王萌还迅雷不及掩耳。
人生,是逆流而上好还是顺流而下对,真说不清。吴冠一席话,倒逼着林林重新考量自己的人生,时间得分配好。身为女性,混迹职场,天生不公平。因为她们必须同时做好几件事。
难度太大了。
可偏偏职业的窗口期又那么短,林林害怕如果这几年她无法打开局面,那等于失去继续上升的空间,简历都没什么可写,彻底失去展翅高飞的可能!那真就要在这儿混一辈子了——或者变成愤世嫉俗的胡明月,还是变成甘于做主妇的戴琪,又或者成为妻凭夫贵的姜艳玲,或是做不讲情怀闷头做书发财肆意踩踏一切的张红娇……
不,她都不想。
她只想踏踏实实做几本好书,做她自己认同的书,做原创文学,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无论外界怎么看,她李林林做事,首先需要自我认同。当然,她是打算要孩子的,但在那之前,她想先把《菩萨蛮》整明白了。
评论家的评论来了。
虽然只有两句话:“华语文学又添增了新的人物形象,用笔之深,让人想到了现代文学的肇始,想到了那些颠沛流离的写作者。其真诚的书写态度,叫人热泪盈眶。”
这段文字,林林是打电话,一个字一个字读给一航听的。虽然不在眼前,林林似乎能感觉到一航近乎热泪盈眶。
“谢谢你,真的,有这段话,这书没白出。”
面对激动的一航,李林林又感动又心疼,感动的是,她的付出,作者都明白,记在心里,心疼的是,纯文学的作者,太寂寞。哦不,不光是纯文学,大多数文学写作者都是寂寞的。以至于别人的一两句好评,他们就能引为知音,潸然泪下。因此,一航更需要像她李林林这样的编辑抽他一把,再火一点,再出名一点,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才能让作品被更多人看到,才能更加清晰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书入库了。林林每天都问发行发货情况。宣传开始了。林林为《菩萨蛮》在《出版周报》上争取了一个位置,发布了新书书讯。消息一发出来,她就把新闻链接发到社qq群里,增强发行部同仁的信心。
这天一上班,林林给志闯和大川下命令,“去豆瓣点想读啊。”志闯道:“那玩意儿有用么。”他正在重审《秃山》,据说从原版里揪出不少错字。跟张红娇合作,别指望她看稿子,人家是策划编辑。
“有没有用先点着。”林林不容反驳,“文艺类图书,豆瓣不能放过。”志闯的“往事不如烟”系列从来不在乎豆瓣上的评价,读者分层不同。
大川表现良好,一举手,“姐!点了!大号小号都点了!”林林笑眯眯来到大川办公桌前,“写个书评。”
“哎呀姐,书我还没看呢。”
林林立马摸过来一本。“喏,”她慈眉善目地,“没多少页,中午瞄一眼,下午能写出来吧。”
大川缩脖子。为了宣传书,林林不惜透支平日的好人品。往社群发消息,林林不太好意思,可她能做地面工作。到发行部,她就让发行部的人点想读。到其他编辑,尤其是一同进社的几个人,都被她网络在内,每个人必须交出一篇书评。
林林跟桃根说:“桃根,做‘不如烟’选题的时候,我可是鼎力支持的。”
桃根立马识相,“写!评!立刻!马上!”
林林在线上跟吕薇说:“薇,马上玛雅书我也给你评哈。”
吕薇拖长声调,“知道啦,只要不是突然进产房,保证完成任务。”
杜立、葛文婷、刘念,她都没放过。甚至她还给辞了职的廖小平留了言,要求廖大博士说几句。
廖小平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