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2/2)
顾老师的书一出,林林对编辑这份工作,有了更多体悟。经验丰富了自不必言。更多的,是体验。
做了名家的书,那才真叫做“编辑”呢。
要书的人蜂拥而来,别的部门的同事,包括葛文婷、刘念这些高冷美人,都特地上门要书。王茂山搓着肥厚的手掌,笑不嗤嗤地趴在工位挡板上,“李编辑,书……”还有牛姐,提着拖把推走廊,也不忘朝林林这儿打圈,含含糊糊地说,“李编辑,就那个‘危险女人’,给我一本。”林林也不纠正,要,她就给,乐得做人情,好东西谁都想要,可以理解。多做“慈善”,才能少遭人嫉妒。甚至跟她一起参加编辑培训的外社编辑,也在Q上敲她要书。林林一视同仁,多领点样书,普惠大众。
唯二没找林林要书的是志闯和姜艳玲。
能理解,一个屋坐着,她做出来了,他没有,难免气闷。可是,他凭借《秃山》出风头的时候,也没她什么事呀!姜主任呢,是自视甚高,她始终认为她比她强。过去,现在,未来。但现实是,恰相反。呵呵,江山代有才认出,各领风骚一两年……不服气,忍着!
按照规定,编辑只有十本样书,但这次吴冠力挺林林,一口气批了一百本放在编辑室。上次签售,媒体朋友偷偷摸走不下五十本,吴冠只嘀咕了一句,也没计较。林林领主任的情,到底是一个战壕的,不一样,而且,她觉得吴冠也为她骄傲。她李林林出了好书,不光是她个人的荣光,也代表着三编室的实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吴冠喜欢这种感觉。男人的虚荣心。林林满足他。
林林还体会了胡明月常说的,“编辑只要做出一本书来,那就容易飘。”瓢她倒没有,但感觉很良好,再苦再累,结果是好的,那就值得。
活动过后,报道接连出来,这些林林就没往社群里发,高调过后,就该迅速转入低调。否则太招人恨。只是,正面的报道过后,很快,负面的报道就来了,批《危机中的女人》“扭曲了女性的价值观”,说顾青云“字里行间都是既得利益者的自视甚高”,还说她“心甘情愿做影视的奴仆”。
林林气得肺炸,急赤白脸找“肇事者”理论,最后只获赠一句,“编辑得有点操守!别什么书都出!”
魂淡!林林想骂人。
反倒是顾老师,一派平静,林林坚信,顾青云看到了,但她装看不到,不提。顾老师不提,她李林林不能先提,免得尴尬。
她佩服顾老师的大心脏。想要出名,就必须能够承受毁誉。顾老师才不管那些,人家已经开始写下一部作品了。Letitgo!
好事成双。
顾老师的书爆了之后,林林自己的书,也悄然出版了。她笔名“柳芳菲”,写的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的义妓。书上市之后,虽然没有宣传,居然还是被某省级电视台的制片人看中,力邀林林去录了一集纪录片。
很快,片子播了,时间段是夜里十二点。林林不想让同事们看到,连吕薇都没告诉,谁知播出第二天,一大早,她刚进办公室,志闯还没到,大川从对面办公室徐步走进来,笑呵呵地,“姐,露脸了啊。”
林林没反应过来。
“子夜面对面。”大川是个文学青年,且擅长熬夜。
林林窘,“没有。”
“送我一本呗。”大川嬉皮笑脸。
“不是。”林林矢口否认。她秉持着一个原则,只要不承认,就不存在。社里人多口杂,她可不想惹麻烦。夸起来,能说你才华横溢,为社争光,骂起来,能说你私下干小活儿,不认真工作。人嘴两张皮,想怎么翻就怎么翻。
还是当“地下党”好。安全。
瞅着林林耷拉下来的脸,方大川识相走开。他也爱创作,比林林还爱,没毕业之前,他就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豆腐块文章,赚点小钱。实际上,大川进出版社,是打算曲线救国,出版社当编辑,好歹跟文字有关,可以当作他进军创作界的跳板。可来了才明白,想一边当作者一边当编辑实在太难。写作是一份工作,编辑也是一份工作,你总不能干着一份工作,心里想着另一份工作,不切实际。而且,他为作家服务起来——除非是顾老师那种大作家,否则总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哼,写那么差,也配我方大川为你服务!
但很遗憾,大川目前的写作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他全职。大川羡慕林林,编辑出成绩了,写作也风生水起。
大川正在卖呆。
志闯直接冲大川那屋,吴冠不在,“稿子看完了么,赶紧地,看完送复审。”
大川心里不痛快,顶了一句,“哪那么快。”
志闯愣,“得抓紧,得出活儿。”
大川道:“主任派的活儿还没弄完呢。”志闯气闷,这小子,有反骨呀!志闯缩回办公室,刚坐下,王萌对他说,刘桃根找过他,让他回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