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2)
第四十四章
大难不死。或者说,司社根本没打算让他们“死”。林林突然觉着自己对司社的了解加深了一层。
霸气,任性,逞强,为所欲为,在这个地界儿,他生杀予夺。他就是存心要看方大川他们出丑,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果说,大川算是个孙悟空,司社就是那如来佛,凭妖猴怎么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也翻不过他老人家的五指山。只是,他最后为什么突然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饶了他们呢。
难道是给吴冠留面子。
不对,司社做事,在乎过谁的感受?
一回办公室,门关好,王萌和大川立刻内讧。
林林居间调停。
王萌指着方大川,“编辑费,你一分没有!”
大川嚷,“凭什么,我组的稿子,我看的稿子!”
看看,这就暴露了。
王萌对林林,“姐,你说有这样的么,社长都恨什么什么样了,”怒怼大川,“人是冲着你来的,我是那被殃及的池鱼!”
林林问大川到底怎么回事。
大川懵。
王萌随手拿起桌上的透明尺子,“社长怎么知道的?”
“我哪知道。”大川油滑地。
王萌破罐子破摔,“你跟刘念提过这事么?”
醍醐灌顶。林林一口水差点没呛着。
大川傻了。他的确提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炫耀来着。“我去找她!”大川蹬楞一下跳起来。林林一把拉住他,“不许去!”王萌恨恨地,对林林,“就他傻x,我跟你说刘念、葛文婷包括刘桃根这些人现在就是密探。”
话说到这份儿上,林林忽然理解了司社的愤怒。保不齐,他是嫌方大川跟刘念、葛文婷他们走得太近。这回发难,等于是一次敲打,是一个中年男人给年轻男子上的一堂课,是一次全方位的碾压。就是要告诉大川这种愣头青,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晰自己的身份,这个地界儿,还轮不到你撒野,老子说了算!
刹那间,林林感到一丝恐怖。她觉得出版社的气质变了。从前是冲淡,如鱼饮水,现在是激昂,万马奔腾。群雄逐鹿的时代到了。
入秋过后,又一批新人来。社里弄了个考勤机,按指纹那种,每天早上八点半之前必须打卡,迟到三次以上,每次扣钱五十块,第二个月不给饭吃。社内叫嚷声不绝,但多半流于地下。
姜艳玲的抱怨声最大,“唱《白毛女》呐!还按手印!他想当黄世仁,咱可不做杨白劳!”
没多久,打卡机按指纹处,被烟头烫坏了。
大家暗笑。
司社不慌不忙,也不生气,立刻让物业部主任重新购买一台,这次,换成刷脸的机器。而且在打卡处装了一只摄像头。没人敢搞破坏了。上班刷,下班刷,老编辑们抱怨,新编辑们倒还算听话。每次站在打卡机前头,那机器就发出一声:您好!
刚开始,林林对打卡机也有点抵触,但过了一阵,从出版社的发展角度看,司社的举措,反倒可能对社里的发展有利。过去出版社员工,太过于疲沓,自由主义,放任自流。生产力始终提不上去,抱怨声却很高。司社来了,老人马上回家,新人蓬勃向上,不管是否出了好书,起码,精神面貌一新。
大家都紧张起来了。
又一次选题会,林林请示吴冠后,把“文学小丛书”再次上报。会上,司社还是一脸阴沉,不过这次,吴冠却给小丛书说了不少好话。司社问了林林许多具体情况,最后定下来,第一辑,最多出六本,单本印数不超过六千。走社内的青年出版基金。这项基金是叶社留下的,司社为鼓励青年人做原创选题,重新启动。硬性要求是,申请人不得超过三十五岁。
四编室戴琪也报了选题,是人物传记,一套三本,写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稿子是现成的。一位大学教授化了三个笔名,赚三笔稿费。
司社对朱子山,“什么意见。”
朱主任回来上班了。心脏搭桥后,瘦了恨不得有三十斤,跟换了个人似的。他栖居总编室,仍旧有权参加选题会。
“同意,同意。”朱子山立刻答道。
他现在是一匹被命运降服的马,标准老好人,话总是连续说两遍,有时候甚至三遍,阳关三叠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