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1/2)
第五十三章
姜艳玲回来了。
性情大变。过去是直眉瞪眼,现在是慈眉善目。她跟朱子山都成了社里最和善的人。
艳玲甚至拉起林林手道:“林子,我非常看好你,你是一个好编辑。”很有点“人之大病,其言也善”的意思。林林不晓得怎么回话,半天才说:“谢谢。”过了几日,艳玲又在QQ上问,说林子,听说你在外面出了好多书。
林林只好恢复:就一本。
艳玲又来一句,“你非常棒。”
林林再次回复谢谢。
感慨。巨大的感慨。过去霸王似的一个人,如今衰落了,也开始渴望友谊。这辈子,能够成就多少,往往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命运说了算。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大早,林林端着马克杯往洗手间去,走到门禁处,玻璃门外,有个男人朝她招手,想让她帮忙开门。林林把门打开,那人一进来就问:“请问,陈社长在吗。”林林问:“哪个陈社长。”
男人道:“陈志闯社长。”
林林用手指戳了一下西边,男人连声说谢谢,过去了。林林刚从洗手间出来,就听到三分社办公大厅发出剧烈笑声,跟着是志闯的寒暄,“来来来,王大记者……”志闯最近在找选题,瞧瞧,点子都想到记者身上了。林林探头看看,玻璃门内,小会议室,陈志闯正摇头晃脑地掰扯着。
王萌跟林林对了个眼神,都忍住笑。
王萌道:“今天中午有局。”林林问什么局。王萌说:“陈总要退了。”林林这才想起来,陈尔马上六十整。林林刚打算问饭店定在哪儿,志闯却跟那位王记者从会议室出来。他一路送客人门口,王萌眼尖,瞧见志闯胳肢窝下夹着个东西。她朝林林瞅了瞅,李林林装看不见。实际上,刚才在门禁那儿,她就注意到这位王记者拎着两大盒礼品。不过这也常见,作者上门,空着手的也不多。
不大会儿,志闯折回头,他又去小会议室把礼品拎出来,若无其事放在自己工位底下。胳肢窝的本本放进抽屉。随即一声大喊:“大川!”方大川连忙回应。
志闯道:“去问问吴总几点有空,开会。”
方大川嘀咕,“打个电话不就行了。”
偏志闯耳朵尖,“跑起来!”
大川只好遵命。林林和王萌都笑,新的一年,方大川的处境没什么变化,依旧是跑腿小弟。志闯调转方向,“王萌,去看看常主任来没来。”王萌只好嗳一声,麻利儿履行小妹的职责。约莫过了半个小时,常晶晶带着手下几个发行员来了,志闯又给吴冠去了个电话。五分钟后,吴冠姗姗来迟,三分社全体成员,编辑加发行,在小会议室关起门来开会。
照例,吴冠先说一段开场白。大致意思是,新年了,都打起精神来。然后问生产进展,每个编辑说一下手头书的进度,其中志闯、桃根的书最多,大川的最少,林林那套文学小丛书,陈尔终审好了。已经送去大芳、大磊那儿排版。
吴冠手指敲击桌面,跟跑马似的,“晶晶,你说说。”
常晶晶放下笔,“我的意见只有一条,希望编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做书,做出市场需要的东西,就能赚钱,生产的都是市场不需要的,就很难回款。”
这话有点狠,而且等于没说,每个编辑都按照自己的判断做书,问题在于,判断没法准确。
吴冠又对戴琪,“戴老师说。”
戴琪扶了扶眼镜腿,“吴总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林林暗笑。吴冠只好继续让桃根发言。桃根坐正了,道:“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分层次,畅销书,长销书,两条腿走路,今年可以冲一冲,项目部单本能消化两千册,压力会小很多。”
吴冠又看志闯。
陈志闯朗声道:“我的意见还是,扩大生产,要有产品意识,产品要面对消费者。每个编辑都是产品经理,产品从你手里走,你就要对产品负责,产品要达标,要合格。”这话对也不对,林林不完全赞同,出版是商业,更是文化积累。文化没法标准化生产。
都说完了,吴冠沉默几秒,才用低沉的声音说:“危机感,得有危机感了。二分社在跟我们抢渠道,二渠道说有处理书在回流,内忧外患,我们自己得争气!”
没人敢出声,听着。
吴冠又说:“张红娇在向司社争取,他们也想做社科文艺,我是坚决不同意,可人家要是真做出来了,木已成舟,我也挡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