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2/2)
老邱问:“有下家了么。”
林林说正在找。实际上,她一点头绪也没有。
遗憾的是,林林很快就发现自己没有侦探天分。她注册了个QQ小号,在网上找到了那个作者,加上了,聊了没两句,作者便有些警觉,林林问他稿酬标准,人家直接来个无可奉告便隐身了。
调查到此为止,林林的心却动起来。她没法改变环境,她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她坚信,树挪死,人挪活,积累了那么久,是时候把自己抛到市场上检验检验。她的求职意愿还是出版业,目标还是做文学类图书,至于是出版公司,还是传统出版社,林林没给自己太多限制。先试试水,看反馈,见机行事。她需要空间,需要一定的策划权,需要尽快从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突围出来,她太需要一两本大卖的书刺激一下。
简历送出去半个月,有两家有回音,其中一家是知名出版公司,做过不少文学类畅销书。林林偷偷过去面谈,发现公司里大部分编辑比她小得多,很多本科甚至大专毕业就开始当编辑,而且公司策划的图书,偏向于网络文学,有点低龄化。这和她的策划方向不太符合,她还是想做严肃文学、名家名作。
另一家给她递橄榄枝的传统出版社,情况跟星火差不多,做文学书,但不是主要品类,市场竞争不充分,十年之内几乎没有畅销的单品。这种地方,跳过去还不如在星火待着。
跳槽像相亲,也像买房子,李林林有一搭没一搭观察着,她发现的哪个地方都有优势,也有劣势,只是跟星火一对比,似乎优势都不那么明显。当然,星火的优势基本都是硬件上的,办公环境不错,有饭吃,工资待遇不错,至于“软件”上的问题,只有林林自己明白。
老邱劝林林,“新有的新的热度,旧有旧的厚度,去了新地方,还得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各个部门打通,没有三五年,能下来吗。”
林林不认同,“真正做事的地方,对事不对人,不需要那么久。”
老邱道:“我就不明白星火到底哪里让你不舒服。”
林林大声,“在星火,你就得精神上屈服!”
“老吴屈服了吗。”
“屈服了。”
“志闯、桃根呢。”
“都屈服了。”
“你没有?”
“还没有,”林林口气深沉,“但再待下去,不好说。”她就是想在自己彻底放弃抵抗之前离开那儿。她必须自救。
入秋之前,林林还是给马丽递了一份简历,拜托她在信宜运作。马丽先是劝,说了一大堆信宜的弊病,然后接了简历,让林林等消息。这一等,就石沉大海。林林跟老邱分析这事儿。老邱一听便道:“两种可能,第一,你不是信宜想要的人,按理说不应该。”林林有编辑经验,手里有资源,算是合格的老编辑,信宜为什么要拒之门外,连个面谈或是电话交流的机会都不给呢,毕竟他们长期缺人,流动量很大。要么就是嫌她年纪太大,不好管理。可马丽年纪不是更大,且未婚未育。
“第二,她不是真心帮忙。”
林林说:“你的意思是,简历没递过去。”老邱说可能没递,也可能递了,但哪怕递了,也一定没喂什么好话,过去她总说信宜的好,你一给简历,她立马说坏。
“你去对她是个威胁。”老邱下判断。他是个好“政委”。好在,林林一不追究,二不生气,都在磨,都在碰,客观说,信宜对她的吸引力不大,那儿外版书做得多,她的目标是原创,而且,千万码洋确实叫人望而生畏。
国庆大假前,二分社走了一个女编辑,才来两年,户口拿到,不做编辑,考去图书馆当活动策划了。
吕薇跟林林叨咕,说她是聪明人,“没有关系后台,赤手空拳,在二分社混,”二字加重音,“书没编出来,人倒老了,还是去图书馆好,没有任务量。”
林林呵呵一笑。
吕薇又说:“你真打算一直在编辑岗?不考虑来总编室。”林林揶揄,“我可没有大靠山帮忙运作。”吕薇道:“你还是心大,想奔事业。”林林否认。吕薇说:“面试过几回了?”林林色变,她怎么知道的。吕薇道:“圈子就这么大,没有秘密。”林林咬定了,“我可是要在这儿退休的。”吕薇没往下说,两个人站在路边,研究了一番财务部女大款的车,感叹了一番,又各自工作去了。
南方书会。今年动静大。司社、吴冠、张红娇,还有志闯、桃根甚至大川都去了。山中无老虎,猴子们无拘无束,办公室热热闹闹,串门聊天的,吃东西的,不亦乐乎。林林也难得放松,下午早早就走——请校对的高书艺代刷卡,她接儿子出去上辅导课。这天快四点,林林收拾包,刚打算走,来了个电话。
“哪位。”林林很礼貌地。
对方说了声“我”。
好笑。林林不客气,“不说挂了。”
对方一乐,吐字清晰,“虞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