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1/2)
第七十七章
吕薇来了。她这个老闺蜜一下就取代了徐可欣那个新闺蜜。用她自己话说就是,她现在是林林的“狗头军师”。林林让她千万别这么说。
吕薇道:“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着呢,跟你比,我缺少一项关键素质。”林林问是什么。吕薇解释,“狠劲,对事情的狠劲,对自己的狠劲,你比我能下苦功。”
林林把这话回去跟老邱说了。老邱道:“人家这是拍你马屁呢。”林林说不会,不至于,就是闺蜜。老邱呵呵,“过去是闺蜜,单纯,现在是混合蜜,是朋友,也是上下级,你永远记住,屁股决定脑袋。”
林林有点恼,“怎么,有人拍着我,你有意见?”
老邱连忙双手上举,作投降状,“完全没意见,你好好享受。”
老邱又说:“儿子上学这事,咱们要准备了。”林林恍然。时间真快。这事一直挂心上,上学,意味着要换学区房。这是个大工程。钱上,心力上。
“抓紧时间赚钱。”林林很具紧迫感。
老邱很严肃地,“咱儿子可不能落在咱后头。”
林林说,先看着,该出手时就出手。
吕薇刚来,干劲儿很大。秋水的第三本人物传记,写林徽因,一个多月,稿子交来。林林让吕薇当文字编辑,她署策划。吕薇好奇,“这作者,你挖掘的,你还没见过。”
林林说是没见过。
吕薇道:“身份证估计不是她。”
林林不解,“通过电话,应该差不多。”
“稿子你读过没有。”
“翻了一下。”
吕薇把纸稿拿过去,伸到林林跟前,她读,“林徽因显然是民国时代贡献给当代的一个传奇了,美丽聪慧,有人气,懂社交,事业上也颇有建树,还嫁得相当成功,并且,最难得的是,在成功出嫁之后,还有那么多绅士心甘情愿留在她身边,点缀她的美丽。她是空前绝后的,读过经,留过洋,美貌非常,仪态万千。”
读罢,吕薇看看林林。
“挺好。”林林说。
吕薇道:“你不觉得,跟前两部比,这一本太理性了么。而且口气变了。”这一隐秘的变化,林林还没来得及发现。老薇这么一提醒,她仔细再看,似乎的确像出自不同人的手笔。题材可以变,写作的口气却很难改变。
秋水的口气,应该是极其抒情的。
“你的意思是……”林林问。
“会不会有团队?”
“应该不至于。”
“还是应该见一下。”
“就算有,”林林说,“只要林秋水这个笔名锁定在我们这儿就行。”
“你不说打算签长约?”
“这本出完就签。”
“得抓紧了。”
吕薇的提醒,让林林警觉,她跟秋水合作顺利,几本书散文都卖得不错。小说呢,授权了影视版权,可谓大获成功。但她也觉得,林秋水的“出货量”,未免太大了些。她一个月就能写一本散文随笔。这一部林徽因的故事,虽然偶然有理性的句子,但依旧把唯美推向了极致。
长约的事,是她告诉吕薇的。刁爱玲近期也提醒过她。但实际上,林林也在思索,这种唯美的鸡汤抒情文,究竟能流行到什么时候,难说。
一旦签下来,几年内包了她全部作品,后面是成是败,不好说。而且,出到第三本,林林的兴奋劲儿也过去了点,继续推进,完全是出于赚钱考虑。
网上已经有人开始骂秋水了。话说得难听。比如,“满篇矫情的文字”,“感觉作者在凑字数”,“是我年少无知买了它”,“真是什么人都敢出书啊”……秋水找林林吐槽了几次。林林只能劝她,成名必然带来争议,何况你还赚了钱。
冷静下来,林林跟总编辑王栋聊过为什么秋水一边畅销一边被骂。林林认为,畅销书作者有几个不被骂的。王栋听了,只问林林一句话,“林秋水的价值在哪里。”
林林一时答不上来。
王栋站起来,随手从办公桌上拿起秋水的书,“任何一个事物能在人群中流行,肯定有大的时代背景做背书,”他翻开书,“现在的人都相信什么?功名利禄,要钱,要名,要权,从这些东西出发,很多矛盾就出来了,慢慢激化了。”跟着话锋一转,“这个时候,林秋水出来了,她反其道而行之,告诉人们不要去追逐这些东西,不要争名逐利,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样一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矛盾。这无意中,跟某种社会思潮暗合。”王栋背过身,拿起一把折扇,“再加上她的文字本身很有质感,值得品味,虽然有时候不成叙事的系统,但却形成了一种氛围,一种气质,随手拿起来读一段,都沁人心魄,有治愈作用。”
王栋这么一分析,林林的顾虑打消了。
这个作者,还是应该挽留,尽快签长约。她跟秋水透了点风,说过一阵,她可能要去南面一趟,出差。秋水没接话,只谈南面的风景。林林没继续往下说,她想等写林徽因的书上市之后再操作。
褚秀回来了,肚子已经有点显。虽然没人点破她孩子的亲爹是谁,可从大多数人巴结她的样子便可知,一切已不算秘密。这一回,褚秀“母凭子贵”是肯定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