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折腰 > 第098章 思念(二)

第098章 思念(二)(1/2)

目录

第098章思念(二)

“我记得姑姑给你备了不少新衣服,胡服也是有的吧?”

“春玲,”姚思嘉并未察觉到殷姒的出神,她捏着自己的躞蹀带,转过身去,唤着专门服侍殷姒的婢女,“殷姑娘带胡服来了么?”

侍立在门外的春玲闻言答:“回少主的话,是有一件,是殿下之前吩咐绣娘做的,用的料子还是那匹‘碧云春水’。”

姚思嘉“咦”了一声,道:“竟是这个,找出来吧,待会殷姑娘要换。”

“是。”春玲福了福身,领命离去。

“这‘碧云春水’是今岁江南何家新捯饬出来的布料,据说整个大虞只有二十匹。一色几变,层次分明,煞是好看,也叫‘渐变锦’。”姚思嘉掀衣,大大方方地坐在了殷姒对面,解释道,“姑姑也得了一匹,不过这个颜色和我们不搭,所以料子在库房里收了小半年。”

其实不用姚思嘉解释,殷姒也知道她说的这料子是什么,有多珍贵。

大虞名锦有四,乃本朝太宗钦定,分布在“一蜀三南”。剑南蜀锦,因起源于古蜀国,历史最为悠久,故未以取剑南之“南”称为“四南”。而宋锦、云锦出自江南道,壮锦出自岭南道,都是在近百年织造技艺才达到顶峰的,所以统称“三南”。

此四锦一向作为地方贡品之一,用于皇室裁制衣装、赏赐官员。虞人常言寸锦寸金,寻常人是穿不起的,也是穿不得的。毕竟满朝文武的官服,也只是绫罗织就。至于世家,则依门户大小,另当别论。

前世作为名副其实的宠妃,精美的四大名锦,自然是构成殷姒衣裙的主要布料。一日三换,衣不过水,她是随心所欲。

本来委身老皇帝就非她所愿,还被那些聒噪的臣子明里暗里地戳着脊梁骨骂。说什么陷天子于聚麀,难道她这细胳膊拧得过姚元睿大腿,能把一个老当益壮的皇帝霸王硬上弓?

她,没有那个胆,也从无那个心。

倒是姚知载……

“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那里又不舒服?”姚思嘉见她脸色发白,忙止住话头,拧眉问。

殷姒摇摇头,揉了揉胸口:“没有,只是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回忆。”

“什么?”

“我……我不喜欢骑马……”

姚知微教她骑过马,可是她们归蜀途中被人伏击,她生生从马上摔了下来。接着就是刀光剑影,姚知微力战刺客,自己不幸受伤。尽管胸口的刀伤折磨她到现在,但当时马蹄遭绊,她被甩到地上狼狈地滚了半圈的痛苦,也给她造成了些许不美好的回忆。更何况,她娇嫩的大腿根,也经不住颠簸……

姚思嘉想了想,又仔细端详了殷姒片刻,这才松口:“嘶,我忘了。”

“那就骑骡子吧,”她叹了口气,认命道,“驴也行。”

“你跟少言姐姐一样,都是跟话本子里病弱书生一样的人。真怕哪天起了大风,你们两个都给吹跑了。等我跟姑姑一回家,嚯,连人影也看不见。”

姚思嘉近来倒是愈发活泼了,大概是她和诸葛少言感情近了一步的功劳。

殷姒为她俩由衷的感到开心,毕竟姚思嘉是她两世为人里,唯一一个不需要图她任何的人。当然,殷姒也知道,她除了自己这张脸、这副身子,也无甚可图之处。不然声称要和她逢场作戏也逢“床”做戏的蜀王殿下,为何碰她的次数屈指可数?

除了华清宫那夜,她将错就错,怀着报恩和保命的心,拉对方跌入这“误会”。剩下的那次……还是在她在内心不安的情况下主动投怀送抱,姚知微才动的手。以至于,真正“经验丰富”的殷姒也分不清,姚知微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害怕在安慰她,还是真的在可怜她……

殷姒压下心头的苦涩,笑了笑:“你说的也太夸张了些,哪有人能被风给吹跑?”

“这是真的有,”姚思嘉不假思索道,“《闲游记》中载:南方沿海一带,夏秋多发‘惧风’。发之,扬沙拔木,溢湖淹舍,死伤难计。”

“真有这么大的风?”殷姒有些吃惊。

姚思嘉点了点头:“我没有去过海边,只在舆图上看到过海。但这‘惧风’,我幼时好奇,也问过姑姑和先生们,她们都说是真的。等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带着少言姐姐去看看。你若想去,不妨同行。”

“海……”

姚知微之前说过,凯旋后,会抽空带她去看“瀚海”,那西北边陲之外的,无垠的沙漠。而今,姚思嘉又对她说,有机会可以一起去看海。

前世她身不由己,常在天阙伴君王,只在逃难时匆忙一瞥,却是人间乱象。现如今,一朝重生,她抱住了姚知微的大腿,不仅跳出了自己无法打破的樊笼,未来也变得可期。

这何止是埋骨之恩,简直是再生父母……

“少主,殷姑娘,衣服找来了。”春玲捧了衣装进来,身后跟着拨在殷姒院子里打杂的两个婆子。一人的托盘上是双长靴,另一个则端着一顶帷帽,都是崭新的。

姚思嘉扫了一眼,起身道:“很是周全。”

春玲略一欠身:“都是殿下吩咐按殷姑娘的尺寸提前备下的。”

“谢殿下厚爱。”殷姒闻言亦起身,朝春玲一福。

“不敢,奴婢何德替殿下受礼。”春玲将身子压得更低,惶恐道,“奴婢替姑娘更衣。”

姚思嘉扶起殷姒,搂着她的肩:“你太客气了,阿姒。自家人,姑姑从不会在乎这些虚礼。快去换吧,教我看看你穿上会是什么样子!”

“我去外面等你。”

说罢,她松开殷姒,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大步流星地走了。

殷姒不禁失笑:“好……”

东阳在立秋后下了三场雨,如今转晴,天气倒是不大热。依山傍水的地方林木翠微,也没有秋老虎冒头。诸葛默牵着骡子,慢悠悠地走在才硬起来不久的泥路上。

前几日她带人去汉川西巡田,目之所及,稻圆杆,豆结荚。今秋必定又是个丰年,看来这两年田与民屯、兵只为兵的新策,成效稳定。待姚知微回师,军屯改制就可以推行至剑南各县了。

就是自己直领的匠作所,在火器改良上仍难以寸进。不过,诸葛默认真思考了下,匠作所目前的这个进度比起前世,已经快了很多。按照记忆中前世的时间线来看,距离泰和四十四年那场“国难”,还早得很呢……

不远处的树荫下,散放着一黑一白两匹骏马,正低头在青黄相接草丛里啃食。姚思嘉抱臂靠着树干而立,闭目养神。殷姒局促地坐在她卸下来的马鞍上,姿态防备。

没办法,暑热已去,野外虫子倒是在秋意未浓时跳得很欢。殷姒一向害怕那些不知道是蛐蛐还是蝈蝈的绿色或褐色昆虫,更别提时不时蹦出来一个她没有见过的带翅膀的小家伙……

早知道散心是这么个散法,她就不来了。

“少言姐姐?”

树下假寐的姚思嘉似有所感,睁眼,果然见羊肠小道上,穿着浅绯色翻领胡服的诸葛默牵着那匹棕色的骡子徐行而来。鲜衣虽未配良马,可胜人在气质卓然。山野为衬,很有一番“白皙少年人”滋味。

“这儿!”姚思嘉取下腰间弯折的马鞭,兴奋地挥了挥,眼睛发亮。

殷姒微微仰头,正好看见姚思嘉眼里饱含的欢喜,心口难免泛酸。待她起身,对上离她们越来越近的诸葛默那专注的眉眼,又有些欣慰。

她能避开姚思嘉,同诸葛默聊她们共同的秘密的机会并不多。事实上,多半是她在问。前世的诸葛默对殷贵妃不感兴趣,今生若非“同道中人”,加上姚思嘉的关系,她们或许也不会有私交。现在,她们俩大概也算是朋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