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1/2)
第090章
初赛结束后,姜崖找人手动统计了下国庆三天假期内来竹坑乡和□□洞景区游玩的游客人数,结合客运站、农家乐、景区等各个渠道给出的数据,大概这三天来了约万人。其中□□洞景区日接待量达到了三千人,因为没有历史数据做比较,但与开园以来的数据统计相比,也达到了目前的高峰值。
另外,因为在明清一条街上的山陕会馆举行山歌赛初赛,仅此一项也吸引了很多人前往这条街游玩。街上前店后家,很多住家户自发在原先空置的前店空间摆摊售卖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有趣好玩好吃的东西,街上的人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旅游的热潮,收入骤然增加。
尤其徐洪福姐姐家的饭店更是爆满,她家的百年老酒竹坑香被抢购一空。徐洪福已经好多次在姜崖面前说他姐再没遇过这么火爆的三天,脚不落地地忙来忙去,都不得歇。
姐姐还问明年山歌赛举办吗?要是举办的话,她一定多准备点。只可惜街上那家老酒厂一年产量也就几大缸,乡里乡亲自己都不够喝,不然这么受欢迎一定能多卖钱。
听到这个事后,姜崖和徐洪福立马对视一眼。他们两个天天琢磨产业发展,这百年老酒不正是一个契机吗?现在市面上都被省外的大酒厂诸如茅台、五粮液等霸占,省内的知名酒也有杜康、宋河粮液,同一个市内的还有隔壁县的赊店老酒。先不说别的,若是以隔壁赊店老酒作为对标,那竹坑乡要做的工作可太多了。
人家赊店老酒已经打出来名堂,而且最近几年特别舍得打广告,频繁在中央电视台露脸,经济效益在全市数一数二。但细想下来,赊店老酒出自赊店镇唐河上游的这一明清水陆重镇,竹坑香出自竹坑乡这一丹江上游的明清水路重镇,两者都与古镇悠久的历史相辅相成。就酒类品质而言,赊店老酒和竹坑香都是采用古老的酿酒方法,采用本地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材料,也都有三百年历史之久的泥池老窖。
按照徐洪福的说法,两种酒他都喝过,从他个人感受上,感觉竹坑香不比赊店老酒差。只是人家隔壁县抓住改革开放的浪潮,政|府及时出手振兴老酒厂,一来二去就发展起来了。而竹坑乡比赊店镇偏僻多了,这些年固步自封,越来越落后,明明差不多同级别的老酒铺子,赊店老酒已经实现现代化生产,而竹坑香还处于传统老酒铺阶段,而且只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子掌握这种古老的酿酒技法,要是老爷子哪天归西,竹坑香可真烟消云散了。
徐洪福和姜崖赶紧亲自登门拜访这位老爷子。老爷子姓辛叫安国,一头白发,常年跟酒待在一起,不用靠近浑身都一股子酒味。辛老爷子一听两人的计划,连连摆头,只说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什么扩大生产听起来像听笑话似的,让他们两个赶紧找能做的事去做。
其实不用徐洪福姐姐说,姜崖早就在盘算着怎么能把竹坑香做大做强。这次十一国庆假期竹坑香卖的那么好,说明这个酒的群众基础很好,既然如此,那就可以试试。
他当然知道辛老爷子的顾忌,先是给他描绘介绍了竹坑乡当前快速发展旅游的决心和势头,凭借着姜崖三寸不烂之舌,他甚至都说出了今后二十年的竹坑乡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彼时全乡被评为长寿之乡,生态环境好,大家都来吃来玩来住。大家伙要么开农家乐挣钱,要么种有机蔬菜挣钱,要么入股景区饭店分钱,大家伙日子都会过得有滋有味,但凡是竹坑乡的人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发展中来,谁都挣脱不了时代的浪潮。
“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活二十年呢!”辛老爷子自嘲道。
徐洪福赶紧拦住他道:“我看老爷子身体强健地很,你一个人都能搅得动……”和市面上勾兑的白酒不同,像竹坑香这种采用古老酿酒方法的,必须遵循严格的酿酒过程,从选材开始,其中堆积、翻铲、摊晾、入池等等环节都需要酿酒师巨大的体力劳动,而且绝对不能心急,要让酒曲在时间中发酵,要控制粮焙和粮糠比例,要蒸馏,提取酒焙中的酒精和香味,最后再进入酱池中发酵……
辛老爷子又摆摆手,“我们家从太爷爷辈都干这个,习惯了。你不干就没事可做。”说到这里他眸光暗淡了几分,剩下的话他没说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