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2/2)
考生在浮票上写好姓名和座位号后,揭下浮票自己保管,只提交写有座位号的答卷,以后成绩发布了,合格者提交浮票来证明是合格者本人。【注4】
考生纷纷入席后,天也亮了。
接着便是考试。
考试的题目跟县试府试差不多,关于四书的题目,他直接从大脑云空间中调阅发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的诗词也大有长进,虽做不出诗圣诗仙的味道,应付这种呆板的考试却是绰绰有余了。
正场结束后,他拿了第一。
接着便是两场覆试。
覆试的目的是确认此前参加考试的是学子本人,题目并不难。
院试结束后的几天,开始合格者名单的发布。
宿天府知府身着庄严的朝服,带着仪从走出衙门,一路乐章到达文庙。鸣放三声号炮后,知府在纸上写下合格者的姓名,展示在明伦堂上。【注5】
结果谢彦拿到了院试案首!
何宝生也通过了院试,只不过名次靠后了好多,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柴成的名次也很靠后,但毕竟是通过了院试,凸出的青蛙眼不停地眨着,脸颊上泛着幸福的笑意。
几天之后,屈学政在知府衙门召集合格者,教官全部身着朝服参加,通过院试的学子第一次穿上标示生员资格的正装——蓝底黑边的蓝衫以及雀顶顶戴。
他们逐一拜见学政,学政赐予他们金花的帽饰。
一一拜见完之后,新生员跪谢学政恩典……【注6】
回到县学后,他们跟着尚县令以及各教官来到县文庙拜谒孔子排位……
谢彦连中小三元,让谢怀安的面子倍增,一拨一拨地请客吃饭宣扬自家嫡子的聪慧,这次专门请了宿天府的有名戏子来到云林县城唱一个月的戏……
最终的效果是,云林县上到八十岁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垂髫小儿,没有人不知道谢家有个小三元的神童嫡子!
院试及第者被分配到府县学中,姓名记入学册,获得生员资格。按照规定,生员需在所属府县学教官的指导下研习学问,但实际上生员不必到校上课,只在家中自学。
所以如今的谢彦算是“失学在家”了。
如今他已然成为了云林县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是备受瞩目的。
这让他想到了现代的明星人物,走到哪里都不方便。
谢怀安几次想让他参加一些“卖弄诗文”的社交活动,在谢彦看来,那些活动是在沽名钓誉,便拒绝了。
谢怀安只好自己参加那些活动,每天生活在一群人的吹捧之中,让他容光焕发。
一个多月后,谢怀安终于消停了。
他开始为谢彦考虑两年之后的乡试……
云林县除了极少数为官致仕后的老进士,根本就没有能教生员的进士!
谢怀安觉得只有让进士去教谢彦,才不至于埋没了天才的好苗子。
他想到了京城的南宫瑾……
他修书一封寄给了南宫瑾,让他在京城为谢彦找一个好老师。
还没等到南宫瑾的回信,谢彦便接到了一道圣旨——让他去京城国子监陪世子们读书!
乍一看是好事,谢怀安冷静下来后觉得“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他看来,那些世子们养尊处优,定然是个个骄纵,不好伺候。
再说了,如今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很一般、觉得自己考不上举人和进士的生员才想要进太学,学几年后,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授予县以及县以下的官职。
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做官的捷径,但对于“天才谢彦”来说,最好的途径便是“举人进士一路考上去”,然后入翰林,进内阁……
在谢怀安的“解释”下,全家人都知道了“国子监不是个好去处”。
府上所有关心谢彦的人都非常着急。
谢怀安和金氏更是急的不知所措地团团转。
“有什么好急的?圣上下旨能不去么?”谢彦道,“难道还能抗旨不尊?”
的确是这个道理,急也没用!
但有几个人能用平常心去对待无法选择的选择呢?
几天之后,谢家收到了南宫瑾的回信。
南宫瑾在信中说,圣上知道谢彦是他的外甥后,非常高兴,亲自下旨让谢彦去国子监陪世子们读书……
谢怀安看了信之后,把信搓成了一团恨恨地扔到了门外。
“南宫瑾你这个老匹夫!原来是你在背后捣鬼!”
谢怀安气的咬牙切齿,胸口不停地浮动,在他看来,是南宫瑾把谢彦推荐给了圣上,去陪世子们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