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第 41 章(1/2)
41第41章
◎这、这么厉害?!◎
第四十一章
但那只是短短一瞬,转瞬之间,男人已恢复原来的死人脸模样,微擡眉,冷冷瞧着立在帐下的使者。
“噌——”
厉风迎面而来。
使者一惊,尚未看清那是什么利器,利器已隔着脖颈处的衣物刺在他衣襟处。
多一分力气会要了他性命,少一分力气无法让凤钗牢牢嵌在他衣物上,冰冷的金属贴在他脖颈,激得他脖颈处的鸡皮疙瘩瞬间起来。
使者大惊。
他在二娘麾下也算佼佼者,武功排名前几的人,怎会被席拓如此压制?!
这是明晃晃的威胁。
席拓完全可以要了他性命,但席拓没有要。
染血的凤钗有着淡淡的血腥气,仿佛在无声提醒着他,这是一支什么样的东西。
——以一支凤钗做到这种程度,席拓身上的功夫堪称独步天下。
使者深吸一口气,保持着面上的平静。
没必要怕的,他来的时候,便没做过自己还能回去的打算,在这样的乱世里,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约定早已被世人摒弃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
“大司马这是何意?”
虽没打算活着回去,但使者还是对着席拓深鞠一躬,拱手笑道,“大司马,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席拓面上没有任何表情,“所以我并未杀你。”
哟,还是位颇为讲究的大司马?
使者擡了擡眉,笑了起来,“既不打算杀外使,又如何如此对外使?”
擡手几乎贴着他脖颈插在他衣襟处的凤钗拔下来,使者轻抚上面的血迹,“外使也算略知武功,知晓功夫的深浅。”
“方才这一掷,大司马对外使的确动了杀心——”
“回去告诉姜二娘,若非降书,则不必来送。”
然而他刚刚开口,主位上的男人已冷声打断他的话,“席拓是粗人,更是一介武夫,不知这东西的用处。”
仿佛方才对他的杀心,仅仅是因为姜二娘送凤钗的不悦。
——身为三军主将却被敌将送了一支凤钗,怎么看怎么像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就像是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城来战,故意送司马懿衣服一样,效果是异曲同工。
唯一不同的是司马懿着实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把诸葛亮送来的衣服穿在身上,也不敢与诸葛亮决一死战,但席拓明显不同,兵力士气粮草补给他处处占上风,所以没必要忍姜二娘的挑衅。
使者微掀眼皮,笑了一下,视线牢牢锁在席拓脸上,“大司马当真不知?”
“此凤钗并非凡物,而是前朝宫廷时兴的样式。”
声音微微一顿,端的是欲言又止,“前朝天子并不重欲,身边宫妃只有两三位,且膝下无公主,只有一位养在身边的太子妃......这支簪子的来历,其实一探便知。”
“滚。”
这位并不暴戾,情绪颇为稳定,甚至堪称智将的大司马凉凉挑眉,吐出一个字。
——他似乎并不好奇簪子的来历,更不想听使者的废话。
使者擡头欲再看席拓的脸色,只看到一双眼睛冷冷看着他,那双眼眸着实渗人,像是来自深渊地狱的凝视。
使者眼皮狠狠一跳,几乎不敢与席拓对视。
细密的鸡皮疙瘩从使者身上迅速泛起,使者终于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席拓的审视。
这样的一个人,的确称得上一句冷面阎罗。
大盛天子从哪挖出来的这位瘟神?
又为何如此信任?敢给他二十甚至五十万的兵力?
使者心头一沉,耳边响起席拓亲卫的声音,“我家大司马让你滚!”
使者被亲卫轰了出来。
“就是这样。”
使者回去找姜贞复命,“以属下来看,席拓似乎并无异样。”
“他的不耐烦,仅仅是因为他为大司马,二娘却送了一支女人用的凤钗,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赵修文长眉轻蹙,“此人心思深沉,远非严老将军之人所能比拟,或许是他故作不震惊,装作不在意?”
“不像。”
使者摇头,“我在二娘麾下也算察言观色的佼佼者,若我都没有发现异样,只怕二娘到了他面前,也发现不了什么。”
姜贞颔首,“这是自然。”
“婶娘,凤钗无用,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赵修文问姜贞。
姜贞笑了一下,“到底是不是无用,要过一会儿才能知晓。”
相蕴和眉头微动。
“你辛苦了,先下去歇着吧。”
姜贞对使者道。
使者退出大帐。
偌大三军主帐,只剩下姜贞相蕴和与赵修文。
赵修文给姜贞相蕴和各斟了一盏茶。
相蕴和双手捧着茶,看了又看胸有成竹的姜贞,“阿娘,我只知道这枚凤钗,其他的一概不知,纵然席拓果真被这枚凤钗触动,我也无法给他他想要的东西。”
“傻孩子,这样的簪子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有的东西。”
姜贞伸手揉了下相蕴和的发,“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前朝宫廷里时兴的样式。”
“前朝天子并不重欲,宫妃不过三两人,膝下无公主。”
赵修文想了一下,说道,“如此算来,能用这种凤钗的,不是前朝天子的妃子,便是前朝天子颇为喜爱的明孝太子妃。”
姜贞笃定开口,“这支凤钗并非妇人的款式,那么能用这支簪子的,只有明孝太子妃一人。”
“明孝太子妃?”
相蕴和疑惑出声。
——她当了一百多年的鬼,对未来之事颇为了解,但对对于前朝之事,却知之甚少。
“对,明孝太子妃。”
姜贞轻啜一口茶,“这位太子妃是前朝天子的外甥女,虢国长公主的孩子,生于会稽顾家,认真算起来,与楚王朱穆都有亲。”
说到这,姜贞声音微微一顿,看向一旁的相蕴和,“若那位三郎的确出身会稽顾家,那么这位太子妃不是他的族姐,便是他的族姑姑。”
“三郎很少说起自己家里的事情。”
相蕴和眉头蹙了一下。
“与家里的关系不好,自然是不爱说的。”
姜贞笑了一下,“说来也是奇了,这位太子妃与家中关系也不好。”
“虢国长公主下嫁会稽顾家后,不过三十年病逝在江东之地。”
“前朝天子闻之大怒,亲提三十万大军,要荡平顾家,给长公主报仇。”
“那时的太子妃尚未与太子定下婚事,还只是顾家的一个小女郎,会稽顾家便求她,让她在天子面前说些好话,放过顾家满门。”
“可惜他们打错了主意,这位未来的太子妃年龄虽小,心里却极有主意,天子问她,要如何处置顾家,她言道,当挫骨扬灰,方解她心头之恨。”
“天子大笑,当场封她为明孝公主,封地为雍。”
姜贞眸光轻闪,“雍,前朝龙兴之地,一般为太子的封地,如今却被天子封给一介孤女,其用意昭然若揭——这位年仅八岁的明孝公主,当为未来的太子妃。”
“封号为明孝,封地为雍国,故而世人又叫这位顾家女郎为明孝公主,又或者雍国公主,只是后来的明孝封号更为响亮,世人才慢慢不唤她雍国公主。”
“而导致长公主早逝的会稽顾家,则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威威赫赫的百年世家,在帝王威仪下荡然无存。”
“还是如今的大盛天子篡夺了江山,会稽顾家有从龙之功,这才死灰复燃,有了现在的富贵。”
“会稽顾家现在瞧着虽光鲜,但与当年却相差甚远。”
赵修文轻轻一叹,“哪怕是士族大家,在经历一次的灭顶之灾后,也难以维持当年的盛景。”
“那位明孝公主呢?”
相蕴和对顾家的事情不感兴趣,她感兴趣的是那位太子妃,“她与太子定了婚事?成了明孝太子妃?”
“不对呀。”
说到这,相蕴和秀眉微微蹙了起来,“古来只有妻随夫,哪有夫随妻?她封号虽为明孝,可若成了太子妃,便要随太子的封号。”
姜贞笑了一下,“这便是这位公主,或者说太子妃的厉害之处。”
“她不仅让一朝太子随了她的封号,甚至在太子猝然病逝后,还做了第二位太子的太子妃。”
相蕴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子换了人......太子妃没有换?!”
“不错。”
姜贞微颔首,“她八岁被封明孝公主,封地为雍,十岁与太子定下婚事,十二岁时太子突然病逝。”
“前朝天子拢共两个儿子,死了一个,便只剩下年方三岁的小儿子,而这个时候的明孝太子妃,已经十二岁。”
“但尽管如此,前朝天子依旧力排众议,立明孝太子妃为小太子的正妃,待小太子加冠之后,便给两人完婚。”
“若只是这样,倒也算不得什么传奇之事,只能说天子重情,对待长姐唯一的骨血颇为照拂。”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才真正让这位太子妃成为一代传奇——她被天子赋予监国辅政之权,天子出征在外的时候,朝政皆由她来做主,彼时的她,不过十二三岁。”
相蕴和瞪大了眼。
好一会儿,她从震惊中慢慢回神,找到自己的声音,“那这位明孝,不对,雍国公主真的很厉害。”
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喜欢把她称为明孝公主,而是更喜欢她的另外一个封号——雍国公主。
雍国,前朝龙兴之地,非太子不得封。
前朝天子将这块封国赐给那位太子妃,已将她视为自己的继承人。
“前朝天子乃一代明主,若非这位雍国公主着实有几分真本事,又怎会为她逾越至此?”
相蕴和慢慢说道,“一代孤女成为太子妃,太子病逝,又成了小她九岁的小太子的太子妃,甚至还有监国之权?”
“这不是一位普通公主太子妃能有的权力。”
“她必有过人之处,前朝天子才会如此待她。”
赵修文看了一眼相蕴和,向来温文尔雅的男人此时神色颇为复杂,“她的确有过人之处。”
“她最传奇的不是做了两任太子妃,而是前朝覆灭之际,她成了大盛开国皇帝的宠妃,又在开国皇帝死后,成了如今这位天子的宠妃。”
“!!!”
这、这么厉害?!
赵修文长叹一声,“前朝天子乃一代雄主,可惜天不假年,并非长寿之人。”
“他死于三十八岁,那一年,这位太子妃年方十五,小太子不过六岁,大争之世幼主坐不稳江山,太子妃虽有治国之能,可也需借天子之威,天子突然崩逝,她与小太子便如三岁小儿抱金砖过闹市,注定被人觊觎。”
“天子崩逝半年后,晋升为皇后的她再也弹压不住蠢蠢欲动的权臣悍将,天子最为倚重的悍将,大盛开国皇帝在一场夺权之中胜出,做了九州天下之主。”
“而明孝太子妃,又或者说明孝皇后,便成了大盛开国皇帝的宠妃。”
“至于那位年仅六岁的小皇帝,便被大盛开国皇帝降为陈留王,在就藩去国的路上被劫匪所伤,当场丧命。”
“这......”
相蕴和眉头微拧,“这分明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
谁说不是呢?
但授命之人是天子,是九州之主,谁会了为了前朝的皇帝去得罪新朝皇帝呢?
没有人这么做,所以陈留王死的悄无声息。
他的葬礼上大盛开国皇帝痛哭到昏厥,已成宠妃的明孝太子妃不仅要陪着他演戏,还要安慰他切莫太过悲伤,当保重龙体才是。
相蕴和抿了抿唇,“怪不得大盛如此不得民心,原来根子出在立国不正上。”
“欺负孤儿寡妇夺了天下,哪怕做了皇帝,世人也瞧他不起。”
“胜者为王败者寇,没有什么瞧起瞧不起的。”
姜贞揉了下相蕴和的发,“大盛之所以落到如今九州崩裂,并非开国皇帝的原因,而是现在的这位皇帝导致的。”
“大盛开国皇帝也算一代雄主,虽夺位之举不大光彩,但做了皇帝之后也励精图治,从不懈怠,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