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旧案(1/2)
第89章第八十九章旧案
建元十七年四月十五大朝会前,昭明公主容姒于朝天门外叩击登闻鼓,问罪皇后、太子及韦氏一族。不出一日,这桩奇闻便传遍了上京城的大街小巷。
太子在太和殿上承认毒杀了太子嫔,那太子妃席鸯的认罪书便是一纸空言。
圣上下令彻查,自是发现了太子妃颈间痕迹有异,她不是畏罪自缢,而是被谋害顶罪。
韦氏罪名又添一桩,容姒却未觉多少痛快。
梦中的席鸯被太子推至墙柱之上,血尽而亡,如今的席鸯却是被皇后谋害,同样不得善终。
只是不知,梦中席鸯那字字含厉的诅咒之言,在太子身上又能应验几分?
然韦氏一日不倒,太子便一日不可能伏法。
容姒要对付的,从来不是一个皇后,一个太子,而是庞大的韦氏一族。
韦氏根深,要剔此毒瘤,无异于剜骨割肉,父皇又素来优柔寡断,他不敢下、不忍心下的决断,便只能由容姒逼他来下。
为韦氏一族备下的所有证据,都只是磨刀石,真正能刺入韦氏心脏的刀锋,却是民心。
登闻鼓响起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妓子苏清清被杀案亦被重新翻了出来,人们这才恍然想起,似乎并未听到过这桩事的后续,没有人知道韦氏族中的哪一人为此付出了代价。
好似一旦有新的事情发生,这一条人命便能被悄无声息地盖去了。
于是,重新想起这桩事的人开始觉得愤怒,为被愚弄的自己愤怒,更为被轻贱的人命愤怒。
而自二皇子在闹市自尽后,他喊的那句国蠹之言早已深植人心,如今又有皇室公主击鼓上告,百姓对韦氏的不满已至鼎沸,要求彻查韦氏族人的呼声越来越高,便是众多韦氏门客在其中动作弹压,也无济于事。
各地官府逐渐收到了不同名目的状纸和告书,有告韦氏族人强占良田、贪污受贿的,也有告韦氏强征徭役、草菅人命的,从前那些不起眼的,未叫世族中人看在眼里的庶民百姓,仿佛成为了啃噬韦氏这座通天广厦的蚁群,誓要拆其椽木,毁其根基。
而其中最博人关注的一案,莫过于连同太子参与在内的略卖妇女儿童案。
上京城的京兆府衙中尚有数起人口贩卖案悬而未破,如今却被告知这些人贩子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背后的靠山甚至是文臣第一的当朝首辅和尊享太子之位的未来储君,如何不叫民怨沸腾?
圣上无奈之下,只能下令着开三堂会审,命刑部、都察院和京兆府联合查案,这一查,终于牵出了十七年前的那桩不为人知的秘辛。
容姒一行擒获的那对胡氏夫妇是人贩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二人擅易容改装,便不断更换样貌名姓,在大齐各地开设店铺,作为组织分支或者流动据点,被容姒注意到的满庭芳便是其中之一。
胡氏夫妇清楚自己在为谁做事,通晓韦氏一族的手段,便也留了心眼,将这些年经手的买卖一一记录,同银钱一起,分散藏于各个钱庄。
容姒在归京前便让喻良臣的人到各处搜拢证据,整理成厚厚几叠账簿,发现略卖人口所得收益有七成流入了东宫。
而追溯这些案件的源头,竟直指十七年前。
于是,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午后,容姒从喻良臣口中得知了当年那桩冤案的后半段真相。
十七年前,也就是天临七年,罪臣怀渚在刑台上受凌迟之刑,怀夫人一头撞死在佞臣碑上,怀氏一门数十人悲愤难抑,奋起反抗,却纷纷死于兵卒刀下,青阳众人趁乱将双生子救出。
那一日,刑台之上尸横遍地,佞臣碑下血流成河,百姓一时群情激昂,场面一度失控。
先帝无法,不敢下令大肆搜捕怀渚二子,只得命人暗中查访,严守城门,许进不许出。然迟迟未得二子踪迹,先帝寝食难安,韦章便在此时献上一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