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病秧子自救指南 > 柒拾肆

柒拾肆(1/2)

目录

柒拾肆

侯净明三人下了马车,擡头便瞧见站在二楼冲他们摆手的柳闲亭。

走进院子更是觉得柳家不同于他们曾经见识过的亭台楼阁,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思来想去,只当是少了雕梁画栋,所以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三人与柳父柳母打过招呼,便主动去了凉亭,由柳闲亭作陪。

想起面前的三位都是有钱人家的少爷,朱四废更是家里的金疙瘩,下乡的路不如镇里的铺了青石板,即便是官道也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少不了一路颠簸。

于是,他问,“三位哥哥一路行来可还适应?”

朱四废是个闲不住的主儿,闻言顿时滔滔不绝地倒起苦水,“为了来你这儿吃顿饭,差点把我五脏庙颠出来,等会儿你可得好好犒劳犒劳我。”

柳闲亭见另外两位哥哥面色也不算特别好,便忍不住莞尔,“行行行,只不过乡野没什么好吃的,三位哥哥莫嫌弃饭菜简陋。”

“不会的,你知道我们没那么讲究。”侯净明肃着张脸说道。

不相熟的人会觉得侯净明过于严肃,且为人冷漠,其实是因为家教森严才导致他这种板正的形象。

柳闲亭知道他说的并不是什么客气话,便直言不讳道,“你们还是享受惯了,长期以往便会掏空身子,平日还是需要多锻炼,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带我们看遍山河,尝遍美食。”

沙一峤难得没有询问为什么,而是非常认同的点了点头,“四弟说的有道理。”

四人坐在凉亭里又聊了会儿,冯栖寒便过来喊开饭。

几人来到堂屋挨个落座,柳闲亭道了句失陪,便离开位置去了厨房。

很快,一股特别的香味儿从屋外传来。

侯净明三人不约而同地扭头看向门口,然后就看见柳闲亭端着大肚陶罐走了进来,紧接着身后跟着冯栖寒端着特制的大铁盘,分别搁在桌上燃着炭火的炉子上。

“鸡公煲和秘制烤鱼,快尝尝合不合你们口味?”柳闲亭邀请三人动筷,可柳父没发话他们也不好意思。

柳父柳母也是头次吃这两道菜,亦知道这两道菜其实是柳闲亭做的,便赶紧招呼大家赶紧尝尝。

十多斤重的大草鱼对半分开,两面被煎的金黄,背上划了几道刀口,能看见嵌在里面的花椒和香料粉,四周还铺着千张、黄瓜以及莴苣。

别说闻着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光是瞧着就觉得口舌生津。

只是,三位娇生惯养的大少爷何曾见过这样吃鱼的方式,就是柳父柳母以前吃鱼也是让人伺候着将鱼刺挑出来,又或者只吃鱼腹。

几人瞧见柳闲亭给冯栖寒夹了最柔软的鱼腹,自己却夹了刺更多的鱼背,然后边吃边吐刺,果断将筷子伸向了鱼腹。

鱼肉外皮酥脆、内里鲜嫩,同时还有独特的酱香与麻辣,无不刺激着味蕾,只需一口就足以让人喜欢并上瘾。

柳闲亭见大家都放下身份享受美食,便又推荐起另外一道鸡公煲,“等肉吃完了,你们要是还没吃饱,可以在这里面上些清汤,我们可以继续吃火锅。”

“火锅?”朱四废疑惑地重复道,他是三个人中最好吃的,顿时对‘火锅’生了十二分兴致。

他又问道,“这火锅要怎么吃?”

“三哥莫急,待会你就知道了。”

柳闲亭这番四两拨千斤不仅让朱四废更好奇了,就连另外两位哥哥也好奇的不得了。

于是,他们默契地将战场集中到鸡公煲上,因为有炉火一直炖着,不用担心菜会凉,因此吃到嘴里不仅烫,肉质也愈发的入味。

鸡肉外皮酥脆中带着些甜味,里面亦是被酱汁包裹带着微麻,好似怎么吃都吃不腻。

配菜香菇更是完全吸收酱汁,没了土腥味变的更加爽嫩滑口。

“这简直太好吃,太下饭了。”柳父吃的满嘴流油,已然顾不上失仪不失仪,直接起身去厨房添了满满一大碗饭。

冯栖寒见状吓了一大跳,觉得让公公进厨房很失礼,便赶忙去厨房打了一大盆饭放在堂屋。

柳闲亭见两道菜吃的差不多,便给陶罐加了些白汤,而后将准备好的配菜端出来摆在桌上。

豆腐,土豆,莴苣,千张,青菜,白菜,萝卜,木耳,以及腌制过的猪肉和鱼片。

“这次吃火锅的食材比较简陋,等下次放假我再准备的充分些。”柳闲亭说着又将准备好的蒜泥,酱油,陈醋,食盐,小米辣和白糖放在旁边,“调料这次准备的也不够充分,不过想吃什么味道可以自己调。”

话毕,柳闲亭就率先给冯栖寒调了一份,然后又给自己调了一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