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拾陆(1/2)
捌拾陆
“书院规定不允许带食物进来,在你们进书院第一日就说过要熟记书院规定,你们全当耳旁风是吗?”
课堂上,夫子气的连拍了两下教案,“前两日才同你们温习孟子,谁能告诉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什么意思?”
然而,底下鸦雀无声。
夫子见众人纷纷低下头颅,更是气不打一出来,随即眼神对上了一脸懵逼的柳闲亭,“柳闲亭,你起来回答,若是答不上来,就将孟子罚抄十遍!”
柳闲亭虽然还不知道夫子说的那些人是不是指他们,可他毕竟还是有一点点心虚的,尤其还在想昨夜的骨头架子有没有掩埋好。
见自己不幸运地撞上(木仓)口,便夹紧尾巴骨乖巧作答,“回夫子,这句话出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从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他滔滔不绝地将典故一一道出,最后才说到夫子问的,“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一定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个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智,使他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话毕,柳闲亭这才反应过来,课堂上安静的好似掉根针都能听见。
他见夫子久久没有回过神来他才忍不住出声询问道,“夫子,我说完了,还要罚抄吗?”
“不用了!”
夫子欣慰地捋了捋胡须,严厉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些,尤其看向柳闲亭的目光,带着几分赞许和热切,“今年秋闱预备下场?”
“是的。”柳闲亭如实回道。
“我记得你的策论写的还不错,引经据典且想法新颖,但是每回让你做律赋,却是……差强人意。”
柳闲亭听出夫子话语间的停顿,也知道自己做的律赋狗屁不通,对方评价‘差强人意’四个字算是给他留了些颜面。
他蓦地屏气静神,决定不管夫子说什么,都虚心听着。
夫子见他模样诚恳亦有心指教,便继续说道,“等下课便去我教舍一趟,只是策论好可见不了当今。”
柳闲亭一听便明白这句话含金量不少,不仅表明当今偏好律赋,而且这位夫子想给他开小灶。
顿时,他对这位夫子打从心底的感激,便真诚地鞠了一躬,“多谢夫子费心!”
“孺子可教也!”
待柳闲亭坐下后,夫子便开始今日教学,原本大家都以为夫子忘记了早上的事情,孰知下课的时候夫子突然点了几个人的名字,然后要求将《孟子》抄写十遍。
直到这时,柳闲亭才明白被夫子发现偷吃的是这几个人。
尽管偷吃一事有惊无险,可书院同时也安排了夜晚巡逻,他们四个人再也没有机会,趁着夜黑风高溜出门开小灶。
然而,对于柳闲亭而言能不能开小灶已无所谓,现在他几乎整日都泡在书堆里,在知识的海洋里疯狂遨游,不禁让他有种又回到了高三的错觉。
这段时间,他陆陆续续收到过几封冯栖寒写的书信。
信上说,孙寡妇自从怀孕就胃口不太好,在柳母那儿吃过一次卤鸭货就惦记上,因此柳大丁隔个两三日就要来镇上买卤鸭货,顺道给柳父柳母带回去两只。
又说,因为他鸭货卤的有点儿频繁,导致附近的邻居以及买冰粉的顾客很是好奇,尝过之后便纷纷要求他多做点拿来卖,所以店里又新增了一笔进账,卖卤鸭货。
自从卖了卤鸭货,店里的生意愈发忙碌,冯栖寒便让柳望亭从伢行里又买了两个人回来,都是跟张婶差不多的。
‘请相公务必放心,没有挑比你长的好看的小厮。’
柳闲亭瞧见信上的这句话,忍不住嘴角向上扬起。
他伏在案前提笔回信,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堆,宛如小学生的流水账,大多抱怨夫子给他加了好多作业,以及不能见面的思念之情。
将信件交给门房大哥时,毫无意外又收货对方揶揄的表情。
“李哥,来来回回这么多次,你怎么还跟瞧稀罕似的?”
两人因为信件接触多,关系也相当的熟络,柳闲亭便毫无顾忌地疑问,后者也因为这句话笑的更明显。
“当然稀罕!我还以为你最多坚持三五天,没想到回回能给你家夫郎写这么多话!”
说着,李哥又笑的牙不见眼,“原本稀罕夫郎的就少见,而像你这么稀罕夫郎的,那更是见所未见,可不稀罕极了!”
柳闲亭对李哥发表的稀罕论莞尔一笑,“我非常认同李哥说的,像我这般稀罕夫郎的,那绝对是世间罕有,所以李哥见到我家小七,请务必将这句话一字不落地转达!”
李哥闻言瞬间愣住了,随即失笑道,“你也别太黏人,小心你家夫郎嫌你烦人!”
“李哥说错了,我家小七就喜欢我这样黏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