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1/2)
02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既然找到了新工作,陈茉打开手机,打算把前段时间感慨失业的朋友圈删掉,忽然发现多了一条新回复,头像有点陌生,是两个人的影子,在路灯的投影下手势拼成了爱心的模样,一款很常见的情侣头像。
陈茉没有给人备注的习惯,一时间想不起来是谁,也认不出来是谁。
但是那个人的语气却很亲昵,发了一句:“你怎么又失业了?”
轻轨来了,正开车门,陈茉顺手回了两个字,把手机扔进包里。
“哈哈。”
除了经常联系的朋友,陈茉并没有每换一份工作就昭告天下的习惯,也不会见人就讲她神奇的职场故事,那样会有点像祥林嫂。
但是其实最常联系的朋友也经常搞不清她现在正在干什么,上一份工作是什么,就连夏莉也是如此,夏莉会突然问她:“你还在卖辣条吗?给我搞点。”
“我早就没做了。”
“我记得你离职的那家是个快消啊?”
陈茉咬牙切齿地科普:“那就是辣条!因为!辣条!属于!零食!零食!属于!快消!”
“你小点声嘛。”
“说过起码三遍了!”
“真的很难记。”夏莉诚恳地说,“你换工作比你换男友还频繁。”
如果算起来,夏莉是陈茉在江城最好的朋友,她们是高中同学,然后各自出省上大学,毕业之后又同年回到江城,分开了四年并没有太大区别,两个人还是很聊得来。
不在晚高峰的轻轨线还算友好,陈茉找到了位置坐下,摸出手机来玩,新消息正好进来,这次是私信,看到了私聊界面陈茉才知道这是谁,过往聊天记录还停留在过年时发的新年快乐,而且是陈茉先发的。
这个人是李豆豆。
李豆豆也没有回她什么很特别的话,只是回了一个大吉大利的表情包。
半年都过去了,现在是盛夏,她怎么突然想起她来了呢?
陈茉是出省在北京上的大学,李豆豆是陈茉的大学室友,专业相同,学号连着,人也连着,形影不离了四年。
毕业后陈茉回了江城,李豆豆也回了家,她是东北冰城人,刚开始的一两年,大家聊得很频繁,总是兴致勃勃地沟通近况,渐渐地少了,然后更少。
然后就越来越少。
到最后,具体是哪一天,哪一个节点,是谁先好几天没回复的,也想不起来了。
偶尔有个什么契机说上两句,又或者朋友圈刷一刷点个赞,基本就是这样的关系。
再也没有见过面,冰城离江城太远了,不是一般的远,几千公里,三千多块的飞机票,十四个小时的高铁,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陈茉最远只到过北京,而李豆豆好像基本没有出过东北。
距离是一种很客观的东西,能影响很主观的关系。
客观决定了主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话框更新,李豆豆说:“所以你不卖辣条了?”
“早就换了。”
“那你上份工作是什么来着。”
陈茉忽然觉得有点难以启齿,她克制住了自己幽默一下的冲动,没有打字说,我是放高利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