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1/2)
第40章
徐蔚山徐总理,最近是相当的糟心。
蔡淳潜逃至湖南,纠结旧部段峻峣,迅速荡平了湖南境内几股地方武装和土匪流寇,短短数月便把军队扩编到四万人枪,变成了他南征路上的又一块绊脚石。这是后话,问题是——蔡淳不是早就死了吗?
等老徐意识到被欺骗,火冒三丈要治薛宗耀欺君之罪时,突然想起来,哦,薛宗耀也死了,还是自己派人下的毒手。
斯人已逝,老徐也颇有几分惆怅感怀。
薛宗耀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当年他倚仗薛宗耀在直鲁一带的势力,气焰熏天,把戴耀廷逼得躲进了荷兰使馆,又将进京勤王的谢至柔和江苏督军李湛樵打得落花流水,狠狠杀了一把总统府的威风。
只可惜,在对待日本友邦的态度上,老部下与自己不是一条心。
日本内阁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却绝不能容忍他的心腹爱将是个手握重兵的反日分子。日本人早就看出了薛宗耀首鼠两端的迹象,但目前欧战刚歇,不敢立刻挑起战事,思来想去,只能从肉/体上消灭这个闭着眼睛花掉大日本帝国上亿军费,却不知对天皇感恩戴德的薛督军。
徐蔚山视薛宗耀为左膀右臂,但若非要他在断财和断臂之间做选择,那也就只好忍痛割爱,毕竟,要是断了日本的经济外援,要不了多久,吃不上饭的军队就会哗变,戴耀廷就会把他撵下台,南方政府的革命党们就会打进北京,生吞活剥了他。
徐蔚山心有戚戚,毕竟暗杀行动与他脱不了干系,这么一想,薛宗耀私自留蔡淳活口的事,好像也没那么可恶了。他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找人补上薛宗耀的缺,府院关系越发紧张,南方乱党蠢蠢欲动,他必须早做准备。
可是,薛宗耀的缺不是那么好补的。
薛家嫡系部队便不用说了,铁板一块,除了姓薛的谁也调不动。而热河已落入谢至柔之手,相当于掉进戴耀廷的口袋,谢至柔在当地摊派军饷、加征赋税、修建兵工厂,势力不断膨胀,戴耀廷的胳膊又粗了好几圈。随便找个有名无实的家伙,根本不是戴耀廷的对手。
至于驻扎在直隶和山东的军队,归薛宗耀节制多年,各个师旅长都是薛宗耀手里提拔起来的,北京突然给他们换个新长官,一时难以适应,可以理解,慢慢磨合嘛!但老徐万万没想到,他指派的新督军一上任就注定是个光杆司令,下边人根本不买账。
新督军也有志气,这样窝囊的代理督军不干也罢,果断递交了辞呈。
老徐为人选焦头烂额许久,有一天,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薛靖淮——或许那些被老薛洗了脑的丘八能听小薛的话?而且,对于这个小薛,日本人也颇为喜欢,因他一向和日本人走得近,不像他那个老奸巨猾的爹。
小薛跟谢至柔干的这一仗,虽然打丢了热河,但从根上说,倒让老徐还算宽心,无论如何,打谢至柔总比打金主好吧?
老徐物色来物色去,愈发觉得小薛是个不二之选,因而破格任命他为新任直隶督军兼直鲁巡阅使,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此令一出,各界哗然,薛靖淮才多大年纪?他的军校同学,目前混到团长的都寥寥无几,而他竟要升任一省督军,统兵数万?简直岂有此理。
出院后,薛靖淮本打算在商府呆几日,就去保定赴任,没想到此时得到叶青阑的消息,他立马又不想走了。他每天在东山戏楼流连,啥正事儿也不干,直到老徐亲自派人来催,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去保定的专列。
按说虎父无犬子,但薛宗耀竟生出个为了捧戏子,连做封疆大吏都兴趣索然的儿子,说真的,老徐都替薛宗耀感到悲哀。
莫说老徐替他悲哀,薛宗耀自己也感到悲哀。
他虽像个吸血鬼似的窝在天津的临时寓所里,但时时关注着北京方面老婆孩子的动向。听说薛靖淮不仅天天往戏园子跑,且不论刮风下雨,都撵在叶青阑屁股后头非要送人回家,他就恨不得立刻把这个逆子抓回天津,痛打几百军棍,最好打得他以后看到叶青阑就绕着走。
吃醋归吃醋,上阵父子兵的道理薛宗耀还是懂的,大儿子刚上任,需要他的帮衬。
薛宗耀看透了老徐的用心,薛靖淮不过是老徐讨好日本人的一颗棋子,根本谈不上信任,而那个不争气的薛靖淮,跟日本人眉来眼去也不是一两天了。他可不想看着这傻儿子干出什么有辱家门的事情来。
薛靖淮到任后的某一天,薛宗耀路过保定,特意跟他在火车站见了一面。
薛靖淮见到死而复生的父亲,激动得涕泗横流。薛宗耀却很平静,跟他仔细介绍了各个军官的秉性好恶,教导了他一番治军用人的道理,嘱咐他不要跟日本人勾肩搭背,然后刚好火车到站,就头也不回地踏上火车,走了。
薛靖淮在保定干得兢兢业业。老薛的旧部大都是些快成精的老油条,往常薛靖淮见了都要喊叔伯的,如今个个对他毕恭毕敬,似乎真拿他当督军大人看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