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同行(2/2)
到了客栈门前,梅映雪主仆下车,发现门口早就有十来个随从牵马等候,后边还有一辆马车,和接自己的那辆样式相仿,想必就是罗七娘所乘。
罗翊把自己的马缰绳交给一名随从,自己往里客栈的大堂比手,“请小娘子入内稍坐,在下去唤七姐出来。”
“不用唤,我自己来了。”随着一道轻声笑语,门内出现一道纤长的身影。
铜青色蜀锦水墨水仙纹褙子,月白色描金云雀纹百叠裙。头上也戴了帷帽,白纱覆面。
罗翊躬身向她行礼,唤七姐。
罗七娘笑道:“这便是梅家妹妹吧?”说着,撩起面前的白纱,露出笑脸。
梅映雪看对方似乎比自己要大一、两岁,长相秀丽明艳,气质出尘,端然是大家风范。
梅映雪也撩起帷帽上的纱,彼此见礼,方知罗七娘本名罗知意。
罗知意也在观察她,白罗短衫,孔雀绿团鲤纹齐胸襦裙,挽着画帛,衬的她原本娇艳的容貌清新夺目。
她脸上的妆容淡淡,额上五瓣朱红,正中贴了白珍珠,是仿的梅花妆。
罗知意拉着她的手笑道:“梅小娘子好相貌,连我这女郎瞧了,都要为之倾倒。”
梅映雪腼腆的轻笑,“七娘子不要打趣我。七娘子才是真正的世家风采,令小妹汗颜。”
两人一见如故,序起更齿,罗知意比她大两岁,拉着她的手唤妹妹,梅映雪也不过多客套,便以姐姐相称。
登程后两个人各乘一辆马车。后来途中寂寥,罗知意邀梅映雪上自己的马车,两个人聊女红、聊诗书,颇为投缘,后来更是无话不谈。
为了打发时间,梅映雪教她动手做绒花簪子。女娘们或多或少都会这种手艺,端看精于不精。
梅映雪家里以前开银铺,家里有专门打首饰的师傅,父亲也擅长打制,闲来无事传授过女儿,做绒花是其中之一。
梅映雪素来也喜欢摆弄这些,得到父亲真传后,闺中岁月闲,自己多加琢磨,做首饰的技艺更精进,做绒花于她而言手到擒来。
罗知意更擅针线,绒花这种精细的技艺非她所长,很快折服于梅映雪双手的精巧,连连赞叹。
梅映雪替她做了两支绒花簪子,罗知意高兴地簪在发髻上,挑起帘子唤罗翊,“十三弟,我的簪子好看么?”
罗翊笑笑,“七姐生的好看,这对簪子锦上添花。”
罗知意得意地晃晃脑袋,坐回来拉着梅映雪的手央求道:“妹妹这家传的手艺堪称一绝!回头再替我做两支好不好?家里还有两个亲厚的姐妹,素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好东西绝不独享,我想送她们一人一支。不会让妹妹白受累,我的针线好一些,替你做两年绣品,等去了东京,你送给袁家两位嫂嫂,也算是一份见面礼,可好?”
她身上的衣裙花样就是自己动手绣的,确实不是吹嘘。
梅映雪听她说过,袁岫峰继父家中另有三位兄弟,年长的两人已然成婚,两位嫂嫂在室,住在一个屋檐下,是该备份见面礼的。
两个人说妥了,各自忙碌。马车行的慢,又铺了厚厚的毡毯,颠簸轻微,不影响她们做东西。
走长途本就需要晓行暮宿,又赶上天气转热,人容易懒惰,车队行的更慢。
罗知意偶尔也会抱怨东京离得太远,日子像走不到头似的。
罗翊不服气,“若不是七姐总是叫苦叫累,快马加鞭也不至于拖到现在。我自己驾马,半个月内准能到!”
罗知意不服气的撇嘴,“莽夫,难怪阿娘总说你,一点也不知道疼人。”
他们姐弟常常斗嘴,梅映雪不便插言,只能抿嘴笑笑。
罗翊迅速扫了她一眼,脸色微窘,催马走到最前边去了。
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行至东京城外祥符县。
日头偏西,梅映雪和罗知意同乘一车,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忽听见官道上,有多匹马疾驰而来的蹄声。
罗知意眼睛一亮,“是家里人来迎我们了?”她立刻挑起帘子往外张望,梅映雪在她身后的缝隙间看出去,身子倏然一震!
马蹄翻飞,烟尘滚滚。
尚未看清来人的容貌,但是清一色的皂袍、幞头,能辨认出是公门中人——皇城卒!
这些马跑起来飞快,转眼到了近前。梅映雪第一眼就看到,人群里那张倨傲的脸,几番将她从梦中吓醒,正是柳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