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2/2)
今天也不例外。
“立转1440!四圈!转轴一点儿都没有歪!”
“后直两周,接前团回笼!站!”
“后直540间接阿拉伯团两周再接鹿跳!好的!”
“高举腿720!过了!”
“团身旋!站!好的!”
“后屈两周!结束!”
童桐和孙令德解说着解说着都变成了歇斯底里的高喊,只余下最干脆的报动作名和叫好。馆里的掌声可以恰如其分地用“排山倒海”来形容——大概华国主场的观众也有太多年没见过本国选手做这样又轻松又有力的大空翻了吧。
越来越多的人起立鼓掌,狂热的掌声里夹杂着阵阵“华国队加油”的喊声。到最后,甚至简秋宁在场上都已经听不清钢琴的伴奏,全凭肌肉记忆摆完了结束串后的那几个舞蹈姿势,卡中低落下去的音符。
跟裁判示意成套结束的时候,简秋宁也觉着自己的小腿都在打抖,也不知道被暂时抽尽的是肌肉里的能量,还是刚才急速膨胀起来的心气。眼角也开始有些酸酸的,睫毛上泛起了细细密密的湿意。
简秋宁拖着步子走到赛台边上,一直站在下边仰着头的胡旭平伸出双臂一把将她抱下来。
胡导的眼里也有了泪,不对,整个华国队的教练和队员眼里都多多少少泛着水光。尤其是,在看到15.266的分数之后,所有人都在合掌祈祷,祈祷着能有一个奇迹降临到这支华国队,就像那年的奥胡斯金色童话,就像那年的京城奥运会,六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女孩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金牌,手里高高地举着怒放的花束。
“华国队的最后一位选手,柳曦要登场了。”
就像简秋宁从来没有告诉过柳曦,一个不是“天选之女”却有所抱负的选手在比赛时的压力有多么纷乱、复杂而沉重;柳曦也从来没有告诉过简秋宁,自己有多么想像她那样,在比赛中大胆地去冲击一个新难度,不要再瞻前顾后地求稳定、保资格,而是彻彻底底地、毫无保留地绽放一次,纵然最终失败,也无怨无悔。
听到提示音的那一刻,柳曦想,今天应该就是她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了。因为在上场之前,章龄交代了她一句:“如果感觉好的话就冲一把900-180!现在就是爱拼才会赢的时候!”
简秋宁也是这样说的:“那又怎样?跟她们拼了!”
那就,让我也痛痛快快地拼一回吧。带着自己的理想,也带着华国队的梦想。
后直1260接前屈。
度数差的不太多,柳曦想,自己今天状态好像还不错嘛。
后直540间接连接后直1080再接前团回笼,熟练的一串,柳曦也站稳了。
我应该可以的吧?掌声里,她偷偷地问着自己,给自己鼓着劲。
立转1080,轴心略微偏移;两个跳步的连接。边角舞蹈,这也是简秋宁教的:“抖肩膀的时候要以锁骨为轴线发力往外送,幅度大了才能好看”。
接着,脑海里响起的又是简秋宁的声音:“跟她们拼了!”
后直900,向前落地要注意控制重心在下半身,然后利用地板的弹性和身体里残余的动力性向前甩,纵轴转体180度时眼睛一定要盯住一个固定的点……别把自己转晕了……
因为体力的损耗,耳边音乐有一瞬间的模糊。柳曦先听到台下队友们的叫好声,然后才反应过来,她已经成功地站定在了垫子上。
虽然重心有点冲前,控制得不是太好,但毕竟是成功的,对吧?
柳曦的思维还有些混沌。她在拼命调动着成功的喜悦——可无论是当初随着粤省队进京,几层选拔几场比赛之后才穿上国家队那件正红色的体操服的记忆,还是全运会之后挂着沉甸甸的三块金牌接受粤省省长的表彰的场景,好像都遥远得快遗忘了。
她现在能一下子想起来的,只有亚运会全能决赛看到简秋宁的900时的灰心、亚运会平衡木决赛听到简秋宁的提醒时的罪恶,以及资格赛时“7.966”的迎头痛击。
柳曦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无论是体力还是心情,她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
可是1分30秒的自由操伴奏不会给她平复的时间。
结束串,后屈两周。
“她在做什么。”
这是章龄心底浮现的最后念头。
柳曦腾空高度严重不足。她无力地后退两步,然后一屁股坐在了界外,那姿势如一只折翼的黑天鹅。
伴奏带里,大提琴还在徒劳地发出最后的哀鸣。《触不可及》,多么贴切此情此景的曲名啊。
原来,即使是鼓起了全部勇气去拼,她柳曦,也终究是无法企及简秋宁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