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的人生轨迹(7)(1/2)
她原本的人生轨迹(7)
#
程菀和大女儿回到家没多久,周律山也火急火燎地回来了,“菀菀,快,给我一张宁宁的照片,我去复印让大家帮着张贴。”周律山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催促到,“现在时间还来得及,宁宁应该还没被带出去,车站那边我找人盯着了。”
见妻子程菀没有动作,周律山自己从柜子里把家里的几本相册都拿了出来,他不断的翻找着,看看有没有女儿的近照。越翻到后面他的心感觉也发冷,他回过头去对妻子说,“这几本都是媛媛的相册,宁宁的照片呢?”
“我……”程菀忽然变得有些慌乱,“我不是说要准备一起拍全家福的吗?我这几年都在陪媛媛,哪有时间给宁宁照相。”
周律山平复了一下情绪,“我去阿姨家问问,看看她们家照片里有没有宁宁。”
照顾宁宁的阿姨家听了周律山说的,赶忙掏出相册,她兴奋的指着一个角落里的小女孩,“还真有一张,是孩子给我过生日拍的,那天她妈妈忙,我就带她和我家里人一起去吃饭了。”说着,把照片从相册里抽了出来,“给你,看看能用得上吗?”
周律山结果照片,却发现坐在角落里的女儿面容不清晰,也就是亲人能大致认出来的样子,根本没法当做寻人启事印出来。
#
一连三个多月过去了,周律山动用了他所有关系,还是没有找到女儿,程菀带着媛媛去上课了,他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在过去,他从不在家里抽烟的。
他旁边站着几个人,面面相觑,“山哥,那边的事情还需要您主持大局呢,您不能这么颓废下去了。”
周律山把烟在自己的手里里撚灭,不一会儿传来皮肤烧灼的气味,他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我去理个发,然后跟你们回去。”周律山的头发长得很长,遮住了眼睛。
“还用通知嫂子吗?”
周律山摆了摆手,“不用了,她在忙她的另一个孩子呢。”
后来,周律山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孩子之旅。他忽然感觉很遗憾,他的孩子生的太好了,好到除了长得好看些,竟然没有一些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比如说胎记、口音。
两年后的一天,周律山跟着寻亲一个志愿者团队到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有彻底改变了他。
寻亲事件的女主人公,走丢时的年纪和他的宁宁走丢时一样大,他的父母经过三十多年的寻找,一路上风餐露宿,憔悴的比同龄人要老上二十岁,终于在大山深处走丢后被拐卖的女儿。那时他们老夫妇的女儿已经早早嫁做人妇,身后站着一排年龄不一,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
周律山挨着那对老夫妇很近,他当时很想沾沾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气”,从而希望自己也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女儿。他先是看到老夫妇与女儿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心愿达成的欣慰、委屈的一家三口抱头痛哭,最后竟然看到的是无可奈何的失落。
因为老夫妇这么多年了,一直奔波在寻女的哭上,身上的积蓄所剩无几,这次来看女儿,也只是实现他们未了的心愿罢了。
老夫妇找到了女儿,却又无力帮她脱离现在的泥沼,众多的孙辈的成长需要女儿,女儿和她的丈夫还有一定的感情……
同样是寻亲团的一队年轻夫妇站了出来,把他们团队帽子摘下,开始号召寻亲团的大家给那对老夫妇的女儿捐一些钱,好让他们的生活更好过一些,“就当是大家为自己的孩子积善行德了。”
寻亲团的各位当时看到这个场景,就在悄悄抹眼泪,他们不知道自己走失的子女现在又在面临着什么样的遭遇,只得纷纷掏出钱包,往那对年轻夫妻的帽子里放几张红红绿绿的钞票,那两顶帽子,仿佛在一瞬间成了一个可以寄托期待的功德箱。他们这么做,也希望将来能有这样温暖的人们可以对待自己的孩子,“爱出者爱返”,这句话是他们团队的信条。
那对年轻的夫妻走过周律山身边,并没有打算跟他要钱,因为周律山加入他们寻亲互助团队以来,一直是一个很寡言的人,他会耐心听着各位新老队员讲述他们子女丢失前后的大小琐事,却从未讲过自己孩子的事情。大家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他最经常说的那句就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说完之后低下头,然后很快就离开房间。
“等一下,”周律山叫住了那对帮人筹款的夫妻,拿出自己的钱包,抽出了回家的路费,把剩余的钱一股脑的全部倒进了帽子里面。
“这……”年轻的夫妇看他很是慷慨,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
周律山指了指钱包里的那张照片角落,给大家看,“这是我的女儿”,众人纷纷凑了过来,“她走丢的时候,家里都没有她的一张照片……”
“唉,真是可惜了。”众人纷纷附和道,以为他之前的家庭条件会很拮据。
周律山之前也曾经是附和的一员,他这才发现,大家的同情更像是一把尖刀,让他喘不过气。不一会儿,他低着头,侧身走出了人群,向最近的公路走去。
他走了很长时间,路上扬起的沙尘让他的脸很干燥,他用手胡乱的摸了一下脸,却尝到了咸味,他哭了。
他从看到老夫妇无何奈何的叹息后,他就在想,如果他再这样自暴自弃下去,即使将来找到了女儿,自己又能否承担得起女儿的人生呢?
他的产业和势力还在,尽管不停的被新涌现出的同行蚕食,但是根基还是深厚的。他青梅竹马的妻子还在家里等他,女儿走丢了,她的痛苦并不会比她少。
是时候该回去了。
#
周律山走到一家带公话的商店,给自己的人打了电话,先是自报家门,电话里的对方有些不敢相信,换了另一人来接,“是我,周律山,你那边怎么样?”
“山哥,有好有坏,白菜萝卜很难跨海了,不少人盯着羊肉呢。你、你还回来吗?”
“下周我就回去,先给我汇点钱,汇到我家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