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t? 章(2/2)
韩世临冷声说:“残疾也是她活该,自找的。”说完,他不由得问:“你是不是欠过绛王府的钱?”
越鲤愣了一下,说:“确实,欠了不少。”
韩世临狐疑:“什么时候欠的?”
越鲤说:“很久以前的事。”
韩世临自然不会真的以为是欠钱,他看出来了,越鲤一定是欠过绛王夫妇什么恩情,所以对钟慈钟煦百般容忍。
越鲤又说:“但我也不全是为了他们,主要还是我自己想找继承人。”
韩世临争取说:“当真不自己生?反正生下来也是姓钟,不算断了钟氏血脉。”
越鲤摇摇头:“我没空,还有太多事要忙。况且孕中身体会变虚弱,让旁人有可趁之机,以当下的局势来说过于危险。”
韩世临追问:“过几年不忙之后呢?”
越鲤看向他:“我如果有孩子,你会如何对待?”
韩世临眉头皱起,并不答话,越鲤看看他,总觉得他的沉默很奇怪,有一种强烈的暗示意味:那个孩子只能是与他相关。
韩家现在都快骑到她头上去了,还想有个皇子?越鲤更坚定了不能生的决心,她手中可用的人太少,现在用尽心力才能勉强制衡韩世临,而生孩子要怀胎十月,变数太大了。这样想着,她有些羡慕先帝,他生了十四个孩子,都有后宫妃嫔打理,一点都不耽误朝政。
此事实在羡慕不来,想她公认与自认哪里都比先帝强,却偏偏天生多一项弱点。
韩世临见她思索,知道她心意不会轻易转变,转而说:“我看那两个小孩资质不怎么样。”
越鲤回答:“尝试着教一教吧,现在还小,过几年看看。”
她对这两个孩子也不满意,但两相权衡之下,还是选择给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向好,她既往不咎,不向好,到时候新仇旧帐一起算。
韩世临还抓着她的手腕,再看看牙印,许久,嗤笑了一声,越鲤奇怪地问:“笑什么?”
他说:“我叹陛下真心错付,上赶着来接这两个小东西,换来一道刀疤、两行牙印。陛下待我若有这一半真心,我们早已君臣同心,共治天下。”
越鲤抽出手,说:“你再多说一句共治天下,我们宁将军的剑就要到这儿了。”
她以手做刀,在韩世临脖子上比划了一下,门外宁长风正赶来,将收缴的玉龙剑重新还给越鲤。
越鲤在沅西住到把沈府抄了个干净,沈卓君家底厚实,抄得龙心大悦,都充了国库,还从中拿出来t修缮释迦塔的钱,越鲤说,就当沈卓君给韩世临赔不是了。
韩世临与他身后的整个韩家都最要面子,听皇帝这么说,心中舒坦,大发慈悲原谅了已经身首异处的沈卓君。
去寺里与住持商量这件事时,韩世临问越鲤给这座塔取什么名,越鲤让他做决定。他想了想,吟诵说:“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越鲤没好气地刀了他一眼,鱼鱼龙龙的没完了,好玩是吧。
韩世临就是要看她这个表情,很愉快地说:“就叫梵龙塔。”
住持说:“恐冲撞了陛下名讳。”
越鲤说:“无妨,总归也是我让他取的。”
于是名字就这么敲定。
至于后来新塔修成,名字取得过于贵气,又有一段天子受困的故事传闻,引来许多人游览,成为后世一处景观,越鲤自己当下也没想到。
回府的路上,韩世临说:“沈卓君把你困在水牢里,实在不聪明。”
“怎么?”
韩世临当着宁长风的面说:“水有利于陛下名讳,遇水化龙,必然脱困。”
宁长风听到这话,也只想到钟珑的这个珑。越鲤再剜韩世临一眼,转过去不理他了。
七月底,洛阳来信,孟太傅催促越鲤回京。原本中秋节也有一场大祭祀,要越鲤主持,但她不在,就官员们各自过了。孟怀光担心她在外面遇险或耽搁,影响年底过除夕,便早早催她回家。
越鲤读信时还向宁长风笑言,太傅真是年纪大了,对她就像管孙子,五更上学堂,三更就要她起床,出太阳了。
出行短短四个月,越鲤便启程回洛阳。这一行拔除了又一大叛臣,还找回钟氏血脉,浩浩荡荡的大军护送着回家。外有宁长风、庞冲,内有向羽、沈采薇,这次当真把她护得万全无虞。
回程并不着急,人多走得慢,越鲤选了另一条路,偏东,再一路巡兵各府,慢慢巡回去。
两个小孩刚开始与越鲤还有些不自在,后来看她当真不介怀,性情又好,慢慢就熟了。赶路时越鲤的马车宽敞,常叫他们两个一起进来,吃点心聊天,向羽或者沈采薇陪在旁边。
沿途越鲤喜欢去各地酒楼吃当地特色,每次一进城,都先打听哪里好吃。酒楼里吃饭,还能听听当地人闲谈,收获颇多。
行至这条路上最大的永黎城时,越鲤就看中一家酒楼,携家带口去品尝。
她落座二楼,向伙计打听哪些是招牌菜、招牌酒,各样菜色搭配着点了丰富的一桌,时令蔬菜、瓜果、当地特产的鲜鱼、山珍鹿肉、一壶能抵一桌饭菜钱的荔枝酒,通通拿上来。
点完,伙计去后厨报菜,她喝一口茶水,韩世临坐在她左侧说:“小姐,楼下在聊的,好像是你的故事。”
越鲤疑问地嗯一声,凝神去听,楼下有人说书似的讲故事,正讲到陶醉之处:“却见那位钟小姐成竹在胸,朗声笑道,先生大名我已知晓,正是写讨逆檄文的陈颂今,是也不是?”
楼下堂中,周围坐了一圈人在听,听到这里,有人着急地插嘴道:“她如何认得!认出来又为何不拆穿!”
讲故事的人娓娓道来,将那日情形说出,除了说话夸张一些,把她传得像大罗神仙无所不能似的离谱,大致上没毛病。越鲤一听,猜测是陈颂今已经下山,他有许多书生朋友,多半是他向朋友们说了当天发生的事,书生们纷纷传开,越传越广,也越离奇,都传到各地的说书先生口中。
也不能怪陈颂今,越鲤的故事是时下最流行,听来新鲜又好听,人人都爱听。说书先生避她名讳,尊称一声钟小姐,像如殿前斩来使、出鞘玉龙剑、宗庙烧书信那几个故事说起来人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