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到奸臣少年时 >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1/2)

目录

无妄之灾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杨方客身侧的女子,她一袭宽大的灰色大氅,堪堪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怯生生的琥珀眼睛,水光莹莹。

杨方客翻身下马,挡在了女子的身前,倒是将所有的目光都排除在外。

“明菡,你要唤她一声姐姐。”,许是刚下了战场,面上还带着一层肃杀之气,不茍言笑时最是吓人。

此刻这一双眸子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杨明菡,倒是吓了她一跳,面上的红晕刹那间都变得惨白,她颤着声音道:“大哥!”,娇喝一声,便跑了回去,躲在了杨珺的身后,再也不去看杨方客面上的神色。

原本她还一片好意在门口等着大哥凯旋,哼!这一番好意终究是在骇人的目光中被吓了回去,杨明菡眼睛红彤彤的一片,固执地擡着小脸,在杨珺身后低声道:“哼!我下次再也不要和大哥讲话了。”

杨珺闻言,莞尔一笑,也没有继续劝解。

以小妹的性子过不了多久便会抛在脑后,届时,不用她去劝阻,大哥第一个就能冲在前头。

倒是杨方客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他先是看了看面面容苍白的阿t娘,眼中的湿意总也挡不住,可他没有哭,只是猩红着眸子,似乎是有许多话要讲,可是这些话到了嘴边,都化为了一句“娘,孩儿平安无事回来了。”

可他心中的痛意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些埋在边关黄沙里的弟兄们却再也回不来了,若不是因为他,他们又怎么能忠骨埋沙。说不定这回家的军队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可一切都已经成了奢望。

虞夫人擡手拂去杨方客盔甲上的落雪,笑着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是啊,能活着回来便已是最好了。

可自家儿子神色中的落寞,她又怎会看不清楚,战场之上,变幻莫测,稍不留神便能身首异处,只求杨方客能释怀之后,重新拿起手中的长枪,保家卫国。

杨家男子只可命丧战场,不可畏畏缩缩!

倒是守候在一旁的杨父按捺不住性子,粗犷着声音道:“莫要叙旧了,先进屋去去寒气,将士们还饥肠辘辘呢。”

此话一出,方才的伤感之情,即刻烟消云散,在众人的催促中,踏着整齐的步伐朝杨府内走去了。

随着一碗碗姜汤入了肚,杨珺这才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四肢开始蔓延至周身,她舒服地喟叹了一声。然后便慢条斯理地啜饮着,满室浸润着姜汤的香气,萦绕在鼻尖。

士兵倒是归心似箭,根本等不到用餐的时辰,囫囵将姜汤一饮而尽便匆匆站起身来告了别。

杨方客也不拦着,毕竟一个个都是家中盼着的人,都急着一家团圆,他便大手一挥散了开来。

哄闹声倏地归为平静,而躲在杨方客身后的女子,依旧怯生生的,不敢多发一言,便是那单纯的眸子都不敢乱瞟,她双手发白地紧紧攥着茶杯,侧身躲在杨方客的身后,竭尽全力地减少她的存在感。

杨珺看出女子的胆怯,没有贸然开口说话,而是在等自家阿兄开口介绍。

倒是虞夫人冲杨方客使了个眼色,低声问道:“这位是?”

杨方客闻言,坦然一笑,介绍道:“这位是边关的孤女,名唤莫微云,家中已无人可依靠了,孩儿便擅自做主将她带了回来。”

“倒也是个苦命的孩子!”,虞夫人疼惜地看了莫微云一眼,喟叹着,便没有继续说了下去。

杨珺听得心头酸涩了起来,她是晓得边关形势严峻,却无法切身体会,只是唏嘘莫微云的命运。然而,在战乱肆虐的边关之上还有无数像莫微云这般的女子。她们自出生之日起便整日提心吊胆。

或许这便是杨家军存在的意义吧,以血肉之躯铸成道道“人墙”,守护起边关。

杨珺微微笑了笑,轻柔地抚慰道:“莫要害怕了,以后杨府便是你的家了。”

她的笑容极为柔和,就像被日光晒热的沙子,干干燥燥,暖烘烘的。不过这个念头只在一刹那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莫微云擡眸看了眼杨方客的后背,心中暗叹道“原来大将军家中的人这么柔和呀。”

久违的暖意沿着杯壁传进掌心。

莫微云低头浅啜了一口姜汤,忽然就觉得辛辣味都变得柔和了。

与此同时,城东的兰台学堂中,寂静早已被喧嚣遮挡,随着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谢浔也不免皱起眉头。

在不起眼的角落中,一位面容清秀的男子瞥了眼不远处的谢浔,低声道:“我就说那乞儿手脚不干净,让你防备着点。果然,被我猜中了!”

“谁说不是呢,平日里看着冷心冷面的,谁知道背地里竟然是这种人。”

“一个乞丐,你指望他能像阳春白雪般干净?”,伴随着一声嗤笑道。

“说得对,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兰台学堂的。”

一声不足轻重的喟叹直接将事情给定了个性。

这男子说完便掀起眼皮朝四处瞅了瞅,直到看见谢浔望过来的眼神这才低声和同伴道:“莫说了,莫说了,他看过来了!”

那男子倒也没有任何的惧怕之意,他回头瞪了一眼谢浔,直言道:“既然敢做就不要怕旁人背后议论!”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这不是还没有证据!提醒的那个人朝谢浔拱了拱手,带着歉意道:“谢兄莫怪,他就是这般的性子。”,话音一落便拖着身边的男子,朝旁处走去了。

徒留下一脸迷茫的谢浔站在原地,心里摸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明明方才他们还一同在静阁,怎得这刚出来没多久就被众人指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