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1/2)
放虎归山
梅百英坐在城下帐里,等着高耸城墙的回应。
他是南安老王爷的老来子,梅织雨的亲叔父,如今只得32岁,在南境的江湖上,颇有一番名声。
南境的绿林好汉都称他一声小王爷,更有心存宏图大志者一路追随,其中就有瀚海者云家排名第九的义子高衢。
他从帐外走进来,先向挂帅的梅百英拱手问礼,得到回应后,便被引在了下首入座。
“启禀主帅,宫中传来消息,曹太后迟迟不肯调兵,九成是中了圈套——所谓疑行无成,疑事无功,这般看来,魏无敌倒是给咱们铺了一条光明大路。”
“这要多亏你在宫中的内应——”梅百英对当下的进程是十分满意,赞叹着说道,“把魏无敌同李玄都和咱们勾连的证据桩桩渐渐摆在曹氏的眼前,她还能相信谁?魏无敌围城,杀了她的丈夫和长子,这回咱们围京,曹氏少不得心惊肉跳:她这六儿子李玄都,这回又想要什么?”
“要什么?兵权。”高衢笑着接口,“三个时辰了,曹氏硬是没发调兵令,想来是对李玄都起了疑心。王爷料事如神,此番大业,成功在望。”
梅百英心中热血激荡,嘴上说着谦虚之语,头脑却动个不停,忽而再次确认道:“先前之协定,万不可变。高将军,你说的话顶用不顶用?”
高衢闻声,脸色变得郑重起来,起身下拜道:“我瀚海云家,志在雁门关外,待王爷收回河山,只要履行承诺,将雁门关外划给云家分治,云家定当肝脑涂地、向王爷称臣。”
梅百英点了点头。
只要有所求,那便能拿得住他们。
“舍一个皇后,换来本王的退兵,怎么想都比交出兵权划算,那老乞婆想来不是个傻子——”梅百英冷笑着,“皇后坠下城墙的那一刻,就是本王攻城之时,到那个时候,任谁来都无回天之力。”
高衢心中自有思量,微笑道了一句王爷英明。
“梅贵妃有王爷为她讨回公道,当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本王这侄女,越大越管不得,本王手再长,都伸不到她脑子里。这回死了也好,算是为我梅家起义最后再尽一分力。”
“我倒是听闻,贵妃只是昏迷不醒,性命倒无虞。”高衢不动声色道。
“她死了比活着好。”梅百英淡淡地说道,“本王成就大业那日,会追封她为大义公主。”
对梅家的家务事,高衢没有插手的兴趣,只将云家派出的军马情况向他作了说明:“……十弟、十一弟领了五千鬼方骑兵,穿插混在南安军中,皆听王爷调遣。”
鬼方军一骑抵百骑,梅百英满意地点了点头,少不得几多夸赞。
高衢就提到了皇后,“皇后出身定襄王府,王爷称帝后势必要赢取天下心,皇后的命……”
“本王还不至于要一个女人的命。听说这定襄王不受李小儿的待见,近日千秋宴都没能进宫吃酒,本王虽拿她女儿做个讨伐的由头,不至于真的要活剐了她,李小儿若真交出了皇后,叫定襄王领走就是。”
高衢笑道,“王爷大义,想来定襄王府会领您的情。”
梅百英闻言自觉得意,又携着高衢往帐外去,仰望着高耸入云的京城围墙,只觉春风得意、天下尽在掌握。
这一头大业殿中群臣吵了两个时辰,已经是精疲力竭,李玄都靠在龙椅上,只觉心力交瘁。
这三年多来,他兢兢业业,一心治国,却仍得不到自己亲生母亲的认可,方才圣人甩袖离去,也将他的心甩的是七零八落。
他沉默了很久,先将京城的防卫部署完毕,又命禁卫军全力防守,这才往后殿而去。
曹太后却在庭院里坐着流泪,从穿堂看出去,阴郁的天光映着她的半边脸,一半儿黑一半儿白。
“若是大哥哥在位,有反贼围京,母后也会把住兵权,死活不出兵?”李玄都冷冷地问道,“一母同胞,母后的心偏得太狠了。”
曹太后同样抱以冷漠的眼光看向他,缓缓道:“你大哥哥怎么死的,你难道不清楚么?别怪我偏心,你一个昼夜就能从南境赶来京城登基的那一刻,母后的心就死了。”
“好,好。”李玄都忍不住笑起来,而笑过后的嗓音却变得无比苦涩,“所以那些大逆不道的揣测之言,您还是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