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24章 酸汤稻花鱼

第124章 酸汤稻花鱼(1/2)

目录

第124章酸汤稻花鱼

火轮高吐,初升朝阳暑气逼人。

晨时的日头,较于正午和煦些许,架不住一路晒着,木父随女儿木湘湘一路步行,东市“一点小食”铺子时,古铜皮肤晒得黑里泛红。

木湘湘用钥匙开了锁,进铺子里做好准备工作,木父坐在台阶歇凉,等待片刻,铺子里的其它帮工陆陆续续到来。

又一盏茶的功夫,宋荔和盼盼带来采购的食材,等两人送完食材,准备出发前往丹朱街铺子时,意外发现坐在台阶一直安静张望的木父。

见宋荔看来,木父搓搓手:“小宋啊,现在府衙推广的马铃薯,我听湘湘说你在郊外的庄子也种植了这种农作物,亩产过千斤,真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对方特意一大早来寻她,自然是因为信任自己,宋荔也没藏着掖着:“亩产一千斤的说法,过于保守了,这是府衙担心因为高温季节,霜冻等恶劣天气导致减产的情况,相对保守的说法。我庄子上大概是清明节后播种的,大概亩产一千二三百斤左右。”

以前宋荔在网上查找如何消耗龙葵堿超标的土豆时,似乎看到过,管理得当,科学种植的土豆,亩产能高达三千斤至五千斤。

考虑到这里土地不似现代肥沃,肥料品种较为单一,多是人畜鸡粪便,或是草木灰,缺乏各种元素肥料,其中土豆高产最需要的钾肥,在落后的封建王朝,几乎寻觅不见。

不止土豆,其它植物生长都离不开钾肥,作为农业大国,钾肥需求量极大,从前只能依靠进口,宋荔看过《生死罗布泊》里,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开采钾肥的先辈们为此流血牺牲,在落后的朝代,简直不敢想。

而且这里的土豆种未经过改良,较为原始,在缺少肥料的朝代,这个产量十分可观。

听了宋荔的话,木父眉心的擡头纹舒展开来,笑了笑,眼角的褶皱又多了两条:“真有这么高的产量,以后大家都不愁吃不饱饭了。行,我这就去府衙报名。”

临走前,还念叨着:“正好家里的稻子收获了,今日报名,交定金,明后日就能播种到地里了。”

送走木父,宋荔钻进马车,马不停蹄赶往丹朱街。

方才听木父说起自家割稻子,也叫宋荔想起自己庄子上的水稻,约莫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早,青芝给铺子送来冰块,宋荔让帮忙捎带口信给她们小姐,约着午后一起去庄子转转。

得了口信,杨安慧如约而至。

担心路上无聊,杨安慧在铺子里购买了吃喝的小食,自然少不了最近偏爱的新宠——薯片。

她喜欢孜然粉加辣椒粉一起拌匀,每片薯片上裹着均匀的料粉,吃着有点类似炙烤肉串的风味,同时又具备辣椒的辛香,能给人香得找不着北。

唯一缺点嘛,就是分量太少,根本不够吃。

还没等两人前往庄子一碟子薯片,被杨安慧吃了个精光。

出于良好教养,才忍住没有嗦掉手指上的料粉和油脂。

青芝问跑堂借了木盆和澡豆,待自家小姐净手后,用帕子拭干。

等宋荔忙完,从账房出来,两人合乘一辆马车,出了城。

路上,杨安慧撚起一块萨其马,小口小口咬着,见身旁的宋荔神神秘秘,咽下嘴里的食物,忍不住问:“你找我去庄子是有什么事吗?”

宋荔卖了个关子:“等到了地方,自然知晓。”

杨安慧一面感叹坚果酥脆油香,萨其马的面胚又是松软可口,一脆一软,口感层次丰富,反差互补,一面想着好友的庄子前不久收获了土豆,现在约莫是快要收获棉花了,莫不是邀自己去看西瓜和棉花套种的情况?

不对啊,庄子上的西瓜不是上个月收获了吗?

几人挤在马车内,闷得透不过气,开了帘子,又被日头晒得慌,就这么熬着,终于到了庄子。

暑月蝉鸣,几人乘着油纸伞,在田管事的带领下,穿过了棉花地。

瞧着炸开的一簇簇雪白棉花,杨安慧咦了声,竟不是来瞧棉花的。

过了棉花地,又步行片刻,经过一大片空地后,来到一处宽广的湖泊,视野开阔,一眼望去,一片地势低洼的田地,被夏风吹着,金色稻浪滚滚,晃着人的眼。

杨安慧几乎挪不开目光,又见身旁的好友擡手一指稻田,道:“喏,就是这片稻子。”

杨安慧横看竖看,没看出哪里出奇:“这片稻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说话间,两人来到稻田前。

见走在前面带路的管事,拿着根木棍敲敲打打一番,伸手扒拉开稻穗,在里面寻找着什么。

突然管事眼睛一亮,眼疾手快的伸手一捞,扑了空。

站在杨安慧的角度,能瞧见稻子的水下有些阴影晃动,她口舌发干:“这是……鱼?”

有些不确定。

下一秒,见管事扔掉木棍,双手灵活一扑,将一尾鱼儿围堵到岸边,宋荔蹲下身,辅助着捞出。

见到拍打着的鲜活鱼儿,杨安慧惊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便听过稻田养鱼,只是引水灌溉稻田比较有难度。如今看来,在湖泊边推广稻鱼共生,似乎有可取之处。”

最近忙着采收第一批棉花,稻子即将丰收,田小桃正打算入城请示宋掌柜的意思,如今见了,省得自己跑一趟:“宋掌柜,咱们庄子要开始收割稻子了,得提前排水,将鱼儿捕捞上来,你看……”

宋荔寻思自己赶上趟了:“正好,你捞些给我们带回去。”

田小桃也是实诚人,愣是叫人捞了两只木桶的稻花鱼,给她们带回去。

杨安慧也跟着沾光,只要了几尾,打算带回去让府里的厨子烹饪了尝个鲜:“现在天热,不经存放,给我太多浪费,你们庄子才起步,养了这么多仆役,处处都是花钱的地方,正好将这些鱼儿拿去售卖,也好贴补庄子。”

说着话,毛驴子见到宋荔,拿湿乎乎的鼻子蹭了蹭她。

毛驴子一翘尾巴,宋荔就知道它想干什么,无奈摇头,从斜挎包里取出只油纸包,捏了块蜜饯梅子喂过去。

毛驴子囫囵吞枣嚼完梅子,又来拱她。

自从宋荔交代让好好照顾驴子,见它不愿呆在驴圈里,经常偷偷开了围栏,跑出来散步,田小桃便没有再关过,让它自由行动。

好在驴子似乎通灵性,也不走远,只在附近闲逛,要么去地里偷吃西瓜,要么去湖边啃几口清新的嫩草,吃饱了,还晓得回家。

湖边有着丰富的野燕麦、茅草和芦苇等植物,比它以前吃的干草料还丰盛,到了庄子后,遍地食物,好不自在。

宋荔瞧着毛驴子到了庄子,似乎高大了一圈,看得出这里伙食很好,整天跟街溜子一样,到处溜达,吃饱了睡,睡饱了吃,除了偶尔驮着田管事往返,几乎是猪一般的生活,令人向往。

又给驴子喂了两颗梅子,它还来讨食,知道宋荔把梅子放进斜挎包,掀着嘴皮子和板牙,钻进她包里找食。

宋荔跟田小桃交代完,轻拍了下驴头,侧着身子躲开:“知道蜜饯梅子多贵吗,快给我吃完了,下次再给你吃。”

两人乘马车返城,毛驴在后面追了几步,停下。

回城下班后的宋荔,带着一木桶稻花鱼回家。

一点不夸张,真是满满当当一桶。

不等回家,已有好几尾鱼儿翻了白肚皮。

不知是缺氧,还是被挤压死掉的。

反正干娘她们见了,瞳孔震地:“这么多,咱们吃不完啊,要放进荷花池子里养吗?”

宋荔看看荷花池子,去年的小院,特意掐去花苞,助长莲藕,结果发现挖莲藕实在是个体力活,挖不了一点,于是今年搬进了大宅院,特意留了花苞,摘莲蓬吃。

“这池子里的水质,可能放进去养不活,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稻花鱼。”宋荔怕浪费了,想了想:“现在夏天去,腌制咸鱼应该不得行,容易臭了,倒是可以做成火培鱼干,这些鱼个头巴掌大,做成鱼干,方便保存,味道应该不错。”

死掉的几条,单独放进陶罐子,添了水,塞到灶膛里煨着,可以拿来做猫饭。

又选了二十来条鲜活的,或是做酸汤豆腐稻花鱼,或是以菜籽油香煎,煎至两面金黄,临出锅前,撒上菜园子刚摘来的碧绿葱花,香气四溢。

另还有烹制的稻花鱼铁锅炖,与土豆块一起炖的软烂,贴上面饼子,浓油赤酱,光是闻见扑鼻的酱香,就很下饭。

一桌子稻花鱼宴,鱼香飘散到空气里,引来趴在荫凉处休憩的白手套。

狗子则兴致缺缺趴在宋荔脚边,不食生鱼,比起鱼肉,它更喜欢肉骨头。

宋荔无视了白手套贴贴的讨好,夹来一条香煎稻花鱼,热油快速锁住鱼肉水分,鱼皮鱼肉被煎得金黄黄,造就了外焦里嫩的口感。

现杀现做,鱼肉尤其鲜嫩,又是食用稻花和虫卵生长的稻花鱼,一点不腥气。

巴掌大的鱼儿,煎得酥香,鱼小刺都酥了,宋荔不用担心被小刺卡到,只加了一点点食盐调味,只有食材的原滋原味。

香酥入骨的煎鱼,完全可以拿来当作零嘴吃。

几口吃完一条香煎鱼,宋荔想着,有空问问田小桃稻花鱼好不好卖,若不好卖,便拉来她铺子里。

不过,应该很好卖吧,毕竟稻花鱼也算个稀罕物,说不定到时供不应求呢!

又品尝了铁锅炖稻花鱼,裹满了红油酱汁,看似热情火辣,吃起来才发现红油看似张牙舞爪,实则是只纸老虎,仅有微微一点辣,厚重的酱香掩盖了稻花鱼的本味,味道还算不错。

里面的土豆块经过久煮,被炖煮得软耙耙,一抿,口腔壁糊满了沙沙的质感,煮得很入味。

土豆是个稀罕物,平时家里偶尔也会做各种土豆菜肴,因着稀罕,且味道不错,备受大伙喜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