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穿书,但剧情跑偏 > 第 1 章

第 1 章(2/2)

目录

住马大婶家隔壁的王婆子一向是跟马大婶家不和,回嘴道:“就你那侄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兜比脸光,脸比墙厚,还能有人看上他?真是老话儿说得好啊,这马啊,就是不知脸长。”

马大婶恨恨瞪着王婆子,开始挽袖子:“你个老虔婆说谁!”

旁边的人看着两人又要干架,几个妇人上前边说边劝,先是带离了不情不愿、骂骂咧咧的王婆子,剩余的人则“被迫”劝着马大婶:“今个儿汪家大喜的日子,别在这儿吵吵。”

马大婶想到自家大孙子还在汪夫子手底下念书,忍了忍,又忍了忍,准备回家!

嘿,回家我再骂那个老婆子!

.

汪桃坐在牛车上,微风徐徐,牛车晃晃悠悠的,有一种回到乡下姥姥家的感觉。姥爷慢悠悠地骑三轮车,她和姥姥悠闲地在车斗里躺着,看湛蓝蓝的天空和偶尔飘过的白云。

不过,她今天的角色是新娘子,是注定不能那么悠闲的。

汪桃想着想着,思绪慢慢飞远了。

汪桃原名也叫汪桃,二十多岁时就完美继承了据她爷爷说是来自她爷爷的爷爷的手艺。汪爷爷常常是一脸高兴地说:“没想到啊,咱家的手艺在你手上又要发扬光大了哈哈哈!”

要发扬光大手艺的汪桃并没有干什么大事业,而是在一家酒店当大厨。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家连五星都没评上的酒店!后厨里竟然还搞派别对立,汪桃前两年收的一个“徒弟”为了上位成为新大厨,背叛汪桃,协助另外两个大厨给汪桃搞事情,然后两个大厨的后台,也就是酒店老板的两个儿女就一起出手解雇了汪桃,因为他们不接受不站队的人!

汪桃:行吧:)就你们这相同的脑回路,要不说你们是一家人呢。

过后汪桃的朋友听说了这事,沉默片刻后,只用了十个字形容: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刚从王八池里出来的汪桃:……

失业后的汪桃开心地过了一阵起的晚,睡得晚,吃的美,玩的好的生活。

不过随着存款的减少和体重的增加,汪桃决定重新开始!自己开店,不为别的,为了梦想(bhi),为了自由,为了不受窝囊气!

忙碌了半个多月,铺面都看好了,马上就签合同交租金了,但是……自己没了?

汪桃不由得庆幸:幸好钱还没交出去。

我去!不对!虽然没交钱,但是我的存款以后也不能用了哇。早知道,应该再躺一阵儿的。

果然,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远远的看见到温家村,唢呐手和鼓手又开始吹起来了,汪桃回过神,心里不由得乐了一下,她也算是长见识了,这么原生态的结婚音乐。听着这乐声,唢呐手和鼓手高兴的仿佛自己娶亲一样。

唢呐手、鼓手:不是,别瞎说,纯纯是银子给到位了。

一群小孩子从村里奔跑着最先迎出来。

“新娘子来啦!”

“你们快看夫子,夫子今天穿的真好看!”

“盖盖头的就是夫子的新娘子,也真的好好看啊!”

“虎子,新娘子盖头还盖着呢,你就看见新娘子什么样了?”

“我都听我娘说了,新娘子就是最好看的!”

“原来是这样啊。”

汪桃:真的谢谢了,虎子他娘。

牛车停稳。

李媒婆先下车,朝着后面又撒了一把糖:“到家啦,新娘子下车喽。”

李清已经下了车,等着汪桃下车后,由李媒婆将李清手中红布的另一头交给汪桃,再扶着她进门。

一行人走到正院堂屋,李清的娘温雪已经在屋内等着两位新人行礼了。

汪桃二人拜完天地和高堂,李媒婆走上前将汪桃送进了新房,屋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汪桃二人坐在炕上后,看热闹的人就按捺不住了。

“新郎官快掀盖头了。”

“快来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样!”

一边站着的李媒婆:“红盖头挑三挑,来年生个大胖小,红盖头转三圈,来年生对龙凤胎!”

李清拿起放置在一旁桌上的喜称,将自己娘子头上的红盖头缓缓挑起。

汪桃心中小小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闷着了,然后悄悄擡眼看向一侧坐着的新郎。

汪桃:卧槽!对不起,生而为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但新郎真的是有点帅!!修长的身材,清俊的长相,难得的是一身红衣不仅不突兀,反而是很衬他。

汪桃在现代是个母单,没怎么跟男人这么对视过,看着李清含笑看自己,脸不受控制地红了。

一旁的人看着新娘子的红脸蛋儿,不约而同暧昧地笑了起来。

李清面上的笑意扩大,虽然看起来还很镇定,耳朵却渐渐红了。

李媒婆端了两个系着红绳的酒杯上前:“新人喝合卺酒~”

喝完合卺酒,李清将酒杯递给汪桃。

汪桃疑惑的望向李媒婆。

李媒婆也看向汪桃,然后用眼神示意汪桃:将酒杯扔在地上呀。

汪桃想起看过的古代电视剧,新人喝完交杯酒后要把杯子扔在地上。

伸手一扔,两个酒杯正好一仰一扣。

“大吉啊。”

“恭喜恭喜!”

外面有人喊:“人呐,都上哪了?要开席啦,快来入座~”

李清起身,对汪桃说道:“娘子,那我去前面了。”又请房内其他人入席,说道:“今日大家伙儿都要尽兴才好。”

“好好好。”

“我听说雪姑请了那个王大厨,今天好几个硬菜呢!”

“真的吗?!那快走。”

一群人连带着李媒婆也风一般的出了门。践行了那句话“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