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星海为证,文明之光(1/2)
舷窗外的星河流淌成液态的银。
苏离的指尖划过冰凉的舷窗。
指甲上还沾着庆典的金粉。
三天前,星际博览会揭幕。
三百个文明的旗帜在空间站广场飘扬。
最显眼的是新纪元的三色旗——
赤红的古代纹章,靛蓝的现代齿轮,银白的未来星轨。
“苏女士,安德星系的代表到了。”
AI管家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的暖意。
苏离转身时,裙摆扫过地面的全息投影台。
台上正循环播放着十年前的画面。
那时的高维空间还是片混沌。
古代代表的竹简在悬浮台上摇晃。
未来代表的量子平板频频死机。
她攥着被汗水浸湿的规则草案,声音发颤。
“现在看,像场荒诞的梦。”
安德星系的使者伸出触须。
淡紫色的薄膜裹着温热的善意。
“我们的探测器观测了百年。”
触须尖端弹出全息芯片。
新纪元的飞船正掠过他们的母星。
船身印着伏羲八卦与量子公式的融合图腾。
“这是宇宙中最耀眼的共生体。”
苏离的目光落在博览会主展馆。
玻璃穹顶下,青铜鼎正吐出全息影像。
那是古代工匠用失蜡法复刻的月球车。
车辙里刻着《天工开物》的原文。
“它能在月面行驶三百公里。”
现代展区的工程师扯了扯工装裤。
他的工具腰带挂着鲁班尺和激光测距仪。
“上周刚帮火星殖民地修复了太阳能板。”
未来展区的悬浮展台突然亮起。
一群孩子围着透明培养舱惊叹。
舱里的水稻正在抽穗。
根须缠着古代农书的投影。
“用的是宋代占城稻基因。”
农业学家推了推悬浮眼镜。
镜片上滚动着光合作用的实时数据。
“产量是传统品种的七倍。”
苏离走到文化长廊时,戏曲声正撞进耳朵。
全息戏台上演着《牡丹亭》。
杜丽娘的水袖扫过悬浮的电子屏。
屏上是未来观众实时发送的弹幕。
“这段水袖舞的角度,用了流体力学模拟。”
导演举着混合现实摄像机。
镜头里,明代戏服的刺绣正发光。
“纤维里织了纳米级的光源。”
突然响起的鸣笛声刺破喧嚣。
星际列车缓缓驶入站台。
车身上,敦煌飞天的飘带缠着磁悬浮轨道的三维图。
车门打开时,下来群蓝皮肤的外星访客。
他们手里捧着翻译器。
“想看看《黄帝内经》怎么治辐射病。”
医疗区的诊室里,老中医正对着全息CT皱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