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寻踪、绊索与地脉伤痕(上)(2/2)
星洲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明亮的开标大厅里气氛肃穆。“基石工程”一期排险加固项目(城西c区应急治理部分)的开标仪式正在举行。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参与投标的几家单位名称和报价。省纪委派驻的监督员和欧雅督导组的成员坐在侧席,目光如炬。市审计局、招标办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按流程操作。
招标代理机构(省厅指定的“信达招标”)代表用字正腔圆的语调宣布:“…经评标委员会综合评审,最终确定,中标单位为:江东省第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人民币贰仟叁佰万元整!”
掌声响起,不算热烈,但合乎礼仪。江东三建的项目经理,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朴实的老工程师王建国,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倍感压力的复杂表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终于落到了肩上。
然而,中标通知书的墨迹还未完全干透,麻烦的阴影便如影随形地笼罩上来。
省财政厅指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派出的三人审计小组,在组长周正(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眼神锐利而刻薄的中年男人)带领下,几乎在江东三建项目组刚在临时板房办公室挂上牌子时,就“准时”进驻了。
“王经理,打扰了。”周正的声音没什么温度,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感,他将一份文件放在王建国桌上,“根据省财政厅专项资金监管要求及合同约定,我事务所将对本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这是审计通知书和需要贵司配合提供的首批资料清单。”
王建国心头一紧,挤出笑容:“周组长,欢迎监督指导,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配合的“考验”很快降临。几天后,周正拿着几份人工费结算单,直接找到了王建国办公室。
“王经理,你们这份结算单,存在严重程序瑕疵。”周正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其中一个名字上,“这个叫李爱国的工人,他提供的身份证复印件,关键信息区域存在模糊,无法完全、清晰地辨识其身份真实性。根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和《建设工程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第八条,这笔涉及他的人工费用,共计柒仟陆佰元整,暂时无法确认合规性,不能入账报销,需暂缓支付。”
王建国急了,额头冒汗:“周组长,李师傅是我们长期合作的老工人了!技术好,人老实!他身份证原件我们项目部小李亲自验看过,绝对没问题!复印件是办公室那台老扫描仪有点问题,偶尔会这样,但名字、身份证号、照片都看得清啊!他现在就在隔壁c区应急排险工地上干活,我马上叫他过来,您亲自看看原件行不行?”
“不行。”周正扶了扶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毫无波澜,“流程就是流程,规定就是规定。模糊不清的复印件,不能作为有效凭证。贵司必须重新提供该工人清晰无误的身份证复印件,或者,”他慢条斯理地补充道,“由该工人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派出所,出具加盖公章的书面身份核实证明原件。否则,这笔款项只能按规定暂扣。”
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正带领的审计组展现出令人咋舌的“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他们对每一张材料采购发票的抬头、税号、货物明细吹毛求疵;对一份份劳务分包合同的签字盖章流程反复质疑;甚至对一批用于应急加固的膨胀螺栓的采购单,也要追查供货商的资质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内。每一个“瑕疵”,都成为暂缓付款、要求补充说明或启动“延伸审计”的理由。
项目资金流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工地的进度在肉眼可见地放缓。材料供应商开始催款,工人们领不到工资,人心浮动。王建国焦头烂额,短短几天仿佛老了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