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年的发展(2/2)
结束朝会,秦政将政务院总理陈乾安,建设部长赵宪华,工业部长余良,财政部长宋克明留下。
因为按照这个进度走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大秦帝国将会成为整个水蓝星的主宰,所以,秦政觉得有些事情该尽早提上日程了。
“各位,你们以为,帝国如今的发展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秦政看向四人,抛出了一个问题。
“陛下,臣以为,所谓国富民强,就意味着要让国家强盛之时也要藏富于民,让民间也得到更快的发展。
否则,帝国间的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如此发展下去,帝国势必就会发展成一个畸形的巨人。”老丈人宋克明沉思片刻之后开口。
“仔细说说!”秦政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见识过前世的美国的状态,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国内富人阶层与平民阶层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因此,想要面对这个问题,就要尽早做起。
当然,贫富差距是消除不了的,只能尽可能的缩小贫富差距。
“如今的帝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只要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如今整个帝国的经济至少有95%以上都是由帝国牵头的企业或者工厂所提供的,来自民间的贡献寥寥无几。
因为,臣以为,对于民间的企业,帝国可以适当的进行扶持,以让民间的事业加快发展的速度。”
“臣附议,如此一来,将会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就意味着底层的平民百姓的收入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最终都会反哺到帝国身上。”陈乾安也是适时的站出来补充道。
“可以,对于民间的各种中小企业,帝国的几大银行都可以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技术方面,由你们建设部和工业部可以提供支持。
而对于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可以采取上市制度,可以由私人或者民间企业以及帝国给予注资支持……”秦政将前世的金融证券制度搬了出来。
前世的他学的不是金融,但对于这一方面也算有点理解,而在场的几个人也不是什么平凡之辈,秦政一点便通了。
安排好大中小企业发展扶持的计划,秦政便决定与赵宪华和余良谈谈接下来大秦帝国重工业的发展规划。
因为如今的大秦帝国虽然工业发展的也可圈可点,但各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实在是太零散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会大大掣肘帝国工业的发展。
“你们认为,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秦政不仅仅是在问赵余二人,还包括陈乾安与宋克明。
“回禀陛下,臣以为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以及劳动力。”工业部长余良想了想后说道。
在他看来,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这两个方面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最大。
“对也不对,你们几个呢?”
秦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其他三人。
被秦政目光扫到,赵宪华一时语噎,他本来想先说的,可他要说的被与良抢先一步说了。
“臣认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区位,这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民众向政府投诉。
原因是那些重工业工厂的发展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
陈乾安说的同时,看了一眼赵宪华和余良二人,这让二人一时之间有点尴尬。